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貝阿特麗克絲 | 上頁 下頁
一六


  卡利斯特去看望的這個人物,城裡謠言紛紛,現在需要說明一下。這些謠言經過長舌婦的誇大,再經過無知之輩的添油加醋,最後傳到了神甫的耳朵裡。收稅人,治安法官,聖納澤爾海關主任,以及本鄉的其他有知識的人,對格裡蒙神甫敘述了這位化名卡米葉·莫潘的女藝術家的古怪生活,使他很不放心。她並沒有吃小孩,並沒有象克勒俄帕特拉①那樣殺奴隸,也沒有象《奈勒塔》②中被誣陷的女主人公那樣,叫人把男人扔進河裡。但是,在格裡蒙神甫看來,這個近乎妖孽和無神論者的怪物集女人和哲學家于一身,傷風敗俗,不遵守為控制或利用女性弱點所制訂的任何社會法規。

  克拉拉·加祖勒③是一位才子的女性化名,喬治·桑④是一位女才子的男性筆名,同樣,卡米葉·莫潘也是個假名,長期使用這個假名的是位布列塔尼良家出身的可愛女子,芳名費利西泰·德·圖希。使杜·愷尼克男爵夫人和蓋朗德的好心神甫焦慮不安的,正是這位女人。她的家族與都蘭的德·圖希家族毫無關係,後者有人當了攝政王的大使,但他作為文學家的名聲遠比他外交家的名聲更為響亮。⑤卡米葉·莫潘是十九世紀少數幾位名媛之一。她初登文壇時筆力雄渾,所以長期被誤認為男作家。

  ①克勒俄帕特拉(公元前?—30),古埃及王后,以貌美和殘忍著稱。

  ②指大仲馬於一八三二年所著歷史劇《奈勒塔》。傳說法國王后瑪格麗特·德·勃凱第(1290—1315)淫樂無度,常引誘貴族青年在奈勒塔中行樂,然後殺死投入塞納河。

  ③克拉拉·加祖勒,指法國作家梅裡美(1803—1870),他曾於一八二五年發表《克拉拉·加祖勒戲劇集》。

  ④喬治·桑(1804—1876),法國女小說家。

  ⑤指德·圖希騎士(1680—1754),外交官,著有《已婚的哲學家》、《揮金如土》等喜劇。

  今天大家都知道她模仿莎士比亞和維加①寫過不少未能公演的戲劇,一八二二年編成兩個集子出版。當時報紙、文學團體、法蘭西學院正在爭論浪漫派和古典派的大問題,她的兩本戲劇集成了文學上的一場革命。後來卡米葉·莫潘還寫過幾個劇本和一部小說,其成就並不亞於她早期的作品,不過現在已經很少為人所知了。出於什麼機緣,一位少女竟轉化為男子漢,費利西泰·德·圖希如何變成了男人和作家,為什麼她比德·斯塔爾夫人幸運,能夠一直無所羈絆,因而芳名流傳也比較有情可原。解釋一下這些問題,可以滿足許多人的好奇心,可以說明這些奇才是怎麼來的。這些奇才如同人類歷史的紀念碑,惟其曠世罕見,才得以名垂青史。兩千年來,算得上偉大的婦女不到二十位。因此,雖然德·圖希小姐在這裡只是個次要人物,但由於她對卡利斯特產生了巨大影響,並在當代文學史上起過作用,在這個人物身上花的筆墨比現代詩學所肯花的筆墨稍多一些,誰也不會感到可惜的。

  費利西泰·德·圖希小姐在一七九三年淪為孤兒,她的財產因此免遭沒收。如果她父親或她哥哥在,那肯定是要被沒收的。她父親是王家衛隊的頭目,負責守衛國王的宮門,八月十日在王宮門口與國王的其他衛兵一起被殺。她的哥哥是年輕的衛士,在加爾默羅會修道院被屠殺②。第二起災難過後不幾天,她的母親便悲痛而死。當時德·圖希小姐只有兩歲。

  ①洛普·德·維加·卡爾皮奧(1562—1635),西班牙作家,戲劇家,詩人。

  ②加爾默羅會修通院大屠殺一事發生在一七九二年九月七日,而不是發生在一七九三年。

  死前,德·圖希夫人把女兒託付給她的姐姐,歇勒修道院①的修女德·福孔伯太太,她謹慎地把孤兒帶到福孔伯,這是德·圖希夫人的產業,在南特附近,面積相當可觀。福孔伯太太同她修道院中的三位修女在那裡安頓下來。白色恐怖的最後幾天裡,南特的亂民前來拆毀住宅,抓走修女和德·圖希小姐,將她們投入監獄,因為謠傳她們接待過皮特和科布爾②的密使。熱月九日事變③使她們獲釋,費利西泰的姨媽受了驚嚇,一命嗚呼。兩位修女離開了法國。另一位修女把德·圖希家的小姑娘就近託付給住在南特的舅公德·福孔伯先生,然後趕去同流亡的同伴會合。

  德·福孔伯先生已是六十歲的老人,娶了一位年輕的妻子,並把自己的財產交給她管理。他除了考古學之外,什麼也不關心,這是一種嗜好,或者說得更準確一點,是幫助老人相信自己仍然活著的一種癖好。小外甥孫女的教育,他完全聽之任之。他的年輕妻子沉湎在帝政時期紙醉金迷的生活之中,很少關心費利西泰,所以費利西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長成個假小子。她陪伴德·福孔伯先生呆在書房裡,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於是對生活有了書本知識,頭腦一點也不簡單,但仍保持著童貞。她的智慧在亂七八糟的科學知識中漂游,心靈還是純潔的。她酷愛讀書,記憶力又好,學識驚人的廣博。她十八歲的時候就有了今天青年作家在寫作之前應當具備的知識。增廣見聞的讀物比教會辦的女子寄宿學校裡的生活更能克制她的情欲,因為在女子寄宿學校裡,少女們胡思亂想得更加起勁。她那顆裝滿了未經消化和整理的知識的腦袋駕馭了她那顆童心。如果說德·圖希小姐的身價在南特有人懷疑的活,她那些異端邪說則叫哲學家或善於觀察的人也感到驚訝,不過她的肉體卻保持著貞潔而不受影響。

  ①歇勒修道院創建於七世紀,由王族的公主們領導。一七九二年十月一日奉命關閉。

  ②皮特(1759—1806),英國政治家,拿破崙的敵手。科布爾(1731—1815),奧地利陸軍元帥。這兩人在巴爾札克筆下常作為保王黨的代名詞。

  ③熱月九日事變指一七九四年七月二十七日,溫和派推翻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激進派政權,結束恐怖政策。

  相反,因並未導致果:費利西泰沒有絲毫學壞的傾向,一切都在腦子裡想,並不付諸行動;她使福孔伯老人著魔,幫助他從事考古研究;她為老人代筆寫了三部著作,而老人卻以為這三部著作是自己寫的,因為他對孩子父親般的疼愛使他在精神方面也一樣糊裡糊塗。這樣繁重的寫作任務對少女的發育成長是不利的,結果她病倒了,煩躁不安,像是要生肺炎的樣子。醫生囑咐她騎騎馬,參加參加社交娛樂活動。於是德·圖希小姐變成了一位騎馬的能手,一、兩個月內就恢復了健康。

  十八歲那年,她在社交界開始抛頭露面,在社交場合,她的才貌是如此出眾,南特沒有一個人不稱她為美麗的德·圖希小姐。但她對別人的愛慕無動於衷,她參加社交活動是出於那種女子人人都有的感情,不管她的優越感多麼強。她的舅媽和表姐妹們①嘲笑她寫書,挖苦她同別人疏遠,說她是因為不會討人喜歡,她心裡頗為不快,所以要想是出輕盈嫵媚的樣子,總之要象個女人。費利西泰指望別人的想法會有所改變,指望有與她高超的智力和廣博的知識相當的人來追求她。她聽到那些無聊的談話和獻殷勤的蠢話感到厭惡,軍人們的傲氣更使她反感,當時軍人是不可一世的。自然嘍,她沒有想到學習消遣的技藝。那些一肚皮稻草的少女一面唱著抒情歌曲,一面彈著鋼琴,做出討人喜歡的樣子。她自問這方面不及她們,便決心做音樂家。她回家之後,深居簡出,在本城最優秀的音樂教師的指導下,專心學起音樂來。她有的是錢,為了提高音樂水平,她把斯泰貝爾特②請來了,全城大為驚訝。至今城裡還有人談起她這種王爺作風哩。這位音樂大師來小住一趟,她花了一萬二千法郎。從此,她便成了音樂行家。後來她在巴黎又學了和聲與對位,還為兩部歌劇譜過音樂。歌劇獲得空前未有的成功,但觀眾從來不知道作曲家是誰。因為人們公開說,這兩個歌劇是當代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孔蒂寫的。這事與她的情史有關,留待下文分解。

  ①這裡應指福孔伯先生的年輕妻子及其女兒們,按輩費利西泰當稱舅奶奶和表姨。可是巴爾札克卻用舅媽和表姐妹兩詞來表述費利西泰與她們的關係。巴爾札克作品中,常出現此類矛盾。

  ②斯泰貝爾特(1765—1823),德國作曲家,鋼琴家。

  外省社交界的俗氣,她厭惡透了,她腦子裡又幻想著宏偉的計劃,所以,她在沙龍裡重新露了露面之後就不再去了。她重新露一露面是為了用她光彩照人的美貌把那些女人比下去,為了顯示一下她比那些會唱歌彈琴的姑娘們更懂音樂,為了讓那些風流才子們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是,她向兩位表姐妹證明了她的魅力,並使兩位愛慕她的情郎感到絕望之後,又回到書本、鋼琴、貝多芬的作品和福孔伯老人身邊去了。一八一二年,她二十一歲,考古學家把代管的帳目移交給了她。因此,從這一年起,她便親自管理自己的財產。她的財產包括圖希家的一萬五千利勿爾年金,這是她父親的財產;福孔伯的地產當時每年的收益值一萬二千法郎,但在換租約的時候又增加了三分之一;還有她的監護人為她節省下來的一筆三十萬法郎的存款。費利西泰從外省生活中學會的僅僅是財務,並養成了理財的習慣,這習慣也許阻止了外省資金流向巴黎的傾向。她從考古家存放的銀行裡取出了她的三十萬法郎,然後在災難性的莫斯科撤退之際全部買了國家公債,這使她多出三萬法郎年息。除去所有開銷,她一年還能在銀行裡存上五萬法郎,二十一歲的女孩子有這樣的志氣可以頂得上一個三十歲的男人。她的思路十分開闊,她有挑剔的習慣,能夠對人、對藝術、對事物以及對政治作出正確的判斷。她這時早已有意離開南特,可是福孔伯老舅公病倒了,而且再也未能康復。她象這位老人的妻子一樣,護理了他十八個月,任勞任怨,象位守護天使,一直到他歸天。當時拿破崙正踏在法蘭西的屍體上同歐洲戰鬥。因此,她把去巴黎的行期推遲到這場鬥爭結束。

  她是保王派,特地趕到巴黎去迎接波旁家族歸來。她與葛朗利厄家有親戚關係,在巴黎就住在他們家。三月二十日的災難①發生了,她卻認為一切都還未定局。她就近看到了帝國這最後一場戲,欣賞了那支偉大的軍隊;他們去滑鐵盧送死前在戰神廣場——象在圓形劇場上一樣——向他們的統帥愷撒告別。費利西泰偉大而高貴的心靈被這動人的場面迷住了。在使王族四處逃竄的大動亂中,剛踏進王族圈子的費利西泰對一切皆無興趣,全神貫注在政治動盪和那出歷時三個月、史稱「百日政變」的幻夢一般的戲劇上。葛朗利厄一家追隨波旁王族逃到根特,把他們的府第留給德·圖希小姐。

  ①指拿破崙的百日政變。拿破崙於一八一五年三月二十日返回巴黎,國王路易十八逃往比利時的根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