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慶曆八年十二月


  十二月乙丑朔,德音改明年元,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出內藏錢帛賜三司貿粟以賑河北,流民所過,官為舍止之,所齎物毋收算。

  丁卯,貴妃張氏行冊禮,群臣表賀。初,禮官有議妃當受外命婦拜者。判太常寺張揆曰:「妃一品正,與外廷王公等,豈可當命婦拜耶!」或曰:「妃為修媛時,命婦已莫敢抗禮,況貴妃乎!」同知禮院邵必曰:「宮省事秘不可知,然今下有司議,唯有外一品南省上事儀爾,而百官班見,禮固無不答。」眾意乃定。

  乙亥,起居舍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王贄言,諫院例不與臣僚過從,請除二府不聽謁外,兩制官並聽往還,從之。

  丙子,詔三司,河北沿邊州軍客人入中糧草,改行四稅之法。每以一百貫為率,在京支錢三十貫,香藥、象牙十五貫;在外支鹽十貫,茶四十貫。案總四項不足一百貫之數,疑有脫字。

  初,權發遣鹽鐵判官董沔言:「竊以今之天下,亦端拱、淳化之天下,今之賦稅,不加耗於前。方端拱、淳化時,祖宗北伐燕、薊,西討靈、夏,以至真宗朝,二邊未和,用兵數十年,然猶帑藏充實,人民富庶,何以至其然哉,行三稅入中之法爾。自西人擾邊,國用不足,民力大匱,得非廢三稅之法耶!語曰:『變而不如前,易而多所敗者,不可不複也。』請依舊行三稅以救財用困乏之弊。」乃下三司議,因言:「自見錢法行,京師之錢,入少出多。慶曆七年,榷貨務緡錢入百十九萬,出二百七十六萬。以此較之,恐無以贍給,請如沔議。」舊法,每一百貫支見錢三十貫,香藥、象牙三十貫,茶引四十貫。至是加以南末鹽為四稅而行之。沔,平陰人也。按康定元年,河北入中已積用三稅法。慶曆二年,又複用康定元年法,而董沔乃建議如此,當考。皇祐二年正月並載慶曆二年事,不復別書康定元年事,則具之年末矣,皇祐三年二月方書。

  庚辰,判大名府賈昌朝又言:「按夏禹導河過覃懷,至大坯,釃為二渠,一即貝邱西南,河渠書稱北過洚水至於大陸者是也。一即漯川,史說經東武陽,由千乘入海者是也。河自平原以北播為九道,齊桓公塞其八而並歸徒駭。漢武帝時,決瓠子,久為梁、楚患,後卒塞之,築宮其上,名曰宣房,複禹舊跡。至王莽時,貝邱西南渠遂竭,九河盡滅,獨用漯川。而歷代徙決不常,然不越鄆、濮之北,魏、博之東。即今澶、滑大河,曆北京朝城,由蒲台入海者,禹、漢千載之遺功也。國朝以來,開封、大名、懷、滑、澶、鄆、濮、棣、齊之境,河屢決。天禧三年至四年夏連決,天臺山傍尤甚。凡九載,乃塞之。天聖六年,又敗王楚。景祐初,潰於橫壟,遂塞王楚。於是河獨從橫壟出,至平原,分金、赤、遊三河,經棣、濱之北入海。近歲海口壅閼,淖不可浚,是以去年河敗德、博間者凡二十一。今夏潰于商胡,經北都之東,至於武城,遂貫禦河,曆冀、瀛二州之域,抵乾甯軍,南達於海。今橫壟故水,止存三分,金、赤、遊河,皆已堙塞,惟出壅京口以東,大汙民田,乃至於海。自古河決為害,莫甚於此。朝廷以朔方根本之地,禦備契丹,取財用以饋軍師者,惟滄、棣、濱、齊最厚。自橫壟決,財利耗半,商胡之敗,十失其八九。況國家恃此大河,內固京都,外限敵馬。祖宗以來,留意河防,條禁嚴切者以此。今乃旁流散出,甚有可涉之處,臣竊謂朝廷未之思也。如或思之,則不可不救其弊。臣愚竊謂救之之術,莫若東複故道,盡塞諸口。按橫壟以東至鄆、濮間,堤埽具在,宜加完葺。其堙淺之處,可以時發近縣夫,開導至鄆州東界。其南悉沿邱麓,高不能決。此皆平原曠野無所阸束,自古不為防岸以達於海,此曆世之長利也。謹繪漯川、橫壟、商胡三河為一圖上進,惟陛下留省。」詔翰林侍讀學士郭勸,入內內侍省都知藍元用與河北、京東轉運使再行相度修復黃河故道利害以聞。

  辛巳,夏國遣人來謝封冊。

  詔河北、京東西路安撫、轉運、提點刑獄司籍諸州軍所申盜賊數,嚴督官吏捕逐之,每半月據所獲入,馬遞以聞。

  壬午,滁州防禦使劉從廣為宣州觀察使。從廣凡十年不遷官,特除之。

  戊子,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何郯為利州路體量安撫使,供備庫副使宋守約副之。郯先以親在成都,屢請歸,及是許過家寧省。不知體量何事,當考。

  己醜,契丹國母遣保安軍節度使蕭侶、永州觀察使馬泳,契丹遣彰信軍留後耶律慶、崇祿少卿王元基來賀正旦。

  庚寅,命翰林學士錢明逸檢閱渾儀制度以聞。

  度支判官、司封郎中呂居簡為太常少卿,以前提點京東刑獄,捕賊有勞也。

  是歲,天下上戶部戶口,主戶六百八十九萬三千八百二十七,口一千五百二十四萬一千七百二十三;客戶三百八十二萬九千八百六十八,口六百四十八萬八千三百四十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