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
慶曆六年七月 |
|
秋七月壬午,監察禦史唐詢言:「近者京師雨雹、地震,此陰盛陽微、夷狄侵侮中國之象。今朝廷以西北講和,寖弛二邊之備,臣常默以為憂。願下聖詔,申飭守邊之臣,其於兵防敢有慢隳者,以軍法論。」從之。 甲申,賜越州進士貝元、眉州進士孫詔粟帛,並以本路轉運使言,鄉里推其孝行也。 三司使王拱辰言:「太祖時兵十二萬,太宗時十八萬,章聖時四十萬,今遂倍之。兵在精不在眾,宂散坐食,非計也。三司雖總財用大計,而事實在外,請諸道帥臣並任其責。」 乙酉,詔判大名府夏竦、知並州鄭戩、知永興軍程琳並兼本路計置糧草事,從拱辰之言也。 遣主客員外郎宋選往河東,殿中丞陳榮古往河北路,收糴軍儲。選,湜從孫。 詔:「如聞百姓抵輕罪,而長吏擅刺隸它州,朕甚閔焉。自今非得於法外從事者,毋輒刺隸罪人。」 賜廣南東路戍兵特支錢。 丁亥,參知政事宋庠上所撰紀年通譜。庠取十七代史並百家雜說,凡正偽年號括為一書。詔送史館。 庚寅,河東經略司言,大雨壞忻、代等州城壁。 供備庫副使、兼閤門通事舍人李璋為西上閤門副使。 壬辰,詔諸路指揮使、三班使臣、殿侍及散直,並減三分之一,其系軍校者,罷歸本指揮。 乙未,施州寧遠寨主、西頭供奉官田居用為東頭供奉官,仍賜銀五十兩。時益州進士王皋避罪竄溪峒,居用以所服銀帶,遣峒人田承昌誘而獲之。 丙申,右正言、知制誥、知吉州餘靖為將作少監,分司南京,許居韶州。初,靖為諫官,嘗劾奏太常博士茹孝標不孝,匿母喪,坐廢。靖既失勢,孝標因與知諫院錢明逸言,靖少游廣州,犯法受笞,明逸即劾奏靖不宜在近侍。靖聞之不自安,求侍養去。會朝廷下廣州按得其實。靖初名希古,舉進士,未得解,曲江主簿善遇之。知韶州者疾主簿,捃其罪,無所得,唯得與靖接坐。主簿既以違敕停任,而靖受笞後,乃更名取解它州及第,案牘具在,故有是命。靖受笞緣由,據司馬光記聞。 己亥,河北緣邊安撫使乞降北界誓書一本,以備報應邊事,從之。 辛醜,洪福禪院火,即詔以院之莊產邸店並賜章懿皇太后家。 壬寅,上謂宰臣曰:「前日除李用和子璋為閤門副使,今次子珣求為通事舍人,朕以諭之曰:『朝廷爵賞,所與天下共也。儻戚裡之家,兄弟遷補如己欲,朕何以待諸勳舊乎。』」賈昌朝對曰:「母后之家,自昔固多蒙恩澤。今陛下能重惜爵賞,不肯輕授,非惟示天下以至公,抑亦保全外戚之福也。」明年四月乙丑,內殿承制、閤門祗候李珣為通事舍人。 癸卯,馬軍副都指揮使、遂州觀察使許懷德為安靜軍留後。言事官上章論奏者相繼,禦史中丞張方平言:「懷德除命,誠出非次。緣懷德自在邊城為將領,素乏勞效,比諸儕輩,尤無材譽。去歲自防禦使改觀察使,自殿前都虞候遷馬軍副都指揮使。今者妄援體例,僥倖陳乞,隳紊軍制,幹撓朝章。又聞殿前副都指揮使李昭亮詣兩府敘陳,頗駭物聽。帥臣失和,事體非便,規萌杜漸,蓋有所處。仍知續有傳宣應三路邊臣功重賞輕者,令開坐聞奏。自有事於西鄙,覆軍殺將者數矣,朝廷未嘗行法正刑,一切容貸姑息而已,其論功行賞,有濫無遺。由此觀之,則邊臣功重賞輕者,莫之有也。此命一下,人人延首以待賞,徧賞則無名,偏賞則徒召怨而眾不服,此乃因一懷德之濫遷,更推而及於眾也。若朝廷修明紀律,振舉憲章,其許懷德伏乞奪軍職,付環衛;或除一郡,則內外不戒自肅,而軍政立矣。或朝廷以成命新行,疑於追奪,則其續傳宣命乞寢不行,猶庶幾防遏其氾濫。」 先是,監察禦史包拯言:「近降條貫,應系臣僚上殿不得陳乞恩澤,並令閤門告報,如違,仰禦史台彈奏者。竊見臣僚殊不遵稟例,以奏覆公事為名,因而僥求者多矣。昨兵部郎中馬絳差知越州,因上殿敘述,乞改官,續又群牧判官呂昌齡自河北牧馬回,上殿亦乞省府差遣。雖各有台諫官論列,然並免勘罰,致今來馬軍副都指揮使許懷德上殿乞轉觀察留後。緣懷德近授觀察使,累任別無顯效,而不顧邦憲,冒瀆聖聰,人之寡廉,一至於是。欲望特賜取勘施行,仍乞今後但是臣僚,因奏陳乞恩澤者,或有彈奏,並乞依條勘劾,重行朝典,庶使僥妄之輩稍知警懼。」拯言既不從,懷德遂遷留後,方平又言之,訖不從也。五年閏五月,懷德初除觀察使。 乙巳,戶部副使夏安期等言,與鄜延經略使沈邈已減罷官員、使臣四十四人。九月庚寅所書,可參考。 丙午,降堂後官、贊善大夫張用和為大理寺丞,監潭州糧料院。用和嘗以事幹慈孝寺主僧文旦,不從。會詔諸佛寺有祖宗神禦者,遇乾元節益賜紫方袍,而用和獨不以慈孝載敕中,故貶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