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雲南行省(2)


  普安路。下。南詔東邊東爨烏蠻七部落居之。其後爨酋阿宋據其地,號於矢部,世為酋長。憲宗七年,內附,命為于矢萬戶。至元十三年,改普安路總管府。明年,更立招討司。十六年,改宣撫司。二十二年,罷司為路。

  曲靖等路管軍總管府。唐為曲州、靖州。後沒于南詔蒙氏,置石城郡。段氏因之。後為磨彌蠻酋所據。憲宗六年,內附。置磨彌部萬戶府。至元八年,改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總管府。二十年,隸皇太子位下。二十五年,升宣撫司。二十八年,以曲靖路宣撫司改立管軍總管府。領縣一:

  南寧。下。倚郭。唐為南寧州,治石城,後沒于南詔蒙氏,改石城郡。段氏時,烏蠻酋據其地。憲宗三年,內附。六年,立於戶所。至元十三年,升南寧州。二十二年,降為縣。

  州五:

  陸涼州。下。南詔落溫部蠻據其地。憲宗三年,內附,置落溫千戶所,隸于落蒙萬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陸涼州。領縣二:

  芳華,落溫部之地,夷名忻歪,又名部封。元初,置千戶。後改為具。河納。下。治蔡村。蒙氏置陸郎縣。元初,複並于落溫部,置百戶。至元中,改河納縣。

  越州。下。舊為魯望川,普麼部蠻居其地。憲宗四年,內附。六年,置千戶所。至元十二年,改越州。

  羅雄州。下。舊為塔敝納夷甸。相傳盤瓠之裔,有羅雄者,前居此甸。至其孫普恐,名其部曰羅雄。憲宗四年。內附。七年,隸普磨千戶。至元十三年,析夜苴部為羅雄州。領縣一:

  亦佐。下。本夜苴部地。至元十三年,置縣。

  馬龍州。下。夷名撤匡。僰利蠻居之。後為納垢蠻部所奪。至羅苴內附。置千戶所。至元十三年,改為州。即馬龍舊城也。領縣二:

  馬龍,下。通泉。下。本通泉鄉,納垢蠻之孫易陬分居其地。元初,為易籠百戶。後改為通泉縣。

  霑益州。下。唐為西平川,又改盤州。後沒于南詔,為僰、刺二種蠻所居。磨彌部又奪之。元初,其孫普垢壝內附。憲宗七年,以本部隸磨彌萬戶府。至元十三年,改霑益州。領縣三:

  交水,下。治易陬籠城。磨彌部酋蒙提居之。後大理高氏逐其子孫,而有其地。憲宗五年,內附。至元十三年,立為縣。後至元二年,與羅山、石樑併入巡檢司。石粱,下。石樑山,本伍勒部酋世居其地。至元十三年,立為縣。後併入巡檢司。二十四年,複立。羅山下。夷名落蒙山,乃磨彌部東境。至元十三年。立為縣。後併入巡檢司。

  徵江路。下。唐南寧、昆二州地。後沒于南詔,名羅伽甸、麼、些蠻居之,又為僰蠻所奪。蒙氏置河陽郡。大理段氏析為三部:曰強宗,曰休制,曰步雄。步雄部後居羅伽甸者,又號羅伽部。憲宗四年,內附。六年,置羅伽萬戶府。至元三年,改萬戶為中路。十六年,升為徵江路。領縣三:

  河陽,下。附郭。歸附後為千戶所。至元十六年,改河陽州。二十六年,降為縣。江川,下。南詔徙曲旺蠻居此。段氏以些、麼蠻子孫分管其地,名步雄部。憲宗時,其酋弄景內附,置千戶所。至元十三年。改千戶為江川州。二十年,降為縣。又置雙龍縣,旋省。陽宗。下。麼、些蠻居此,號強宗部。憲宗時,其酋盧舍內附,立為千戶所。至元十三年,改為陽宗縣。譯言強為陽也。

  州二:

  新興州。下。唐求州,為羈縻州。後沒于南詔,置溫富州。段氏徙些、麼蠻居其地。元初,內附,置部傍、普舍二千戶所。至元十三年,改部傍千戶為休納縣,又於休納置新興州,隸徵江路。舊領休納、普舍,研和三縣,後省休納縣入本州。領縣二:

  普舍,下。強宗部蠻之裔長日部傍,據普具龍城,次曰普舍,據普劄龍城。後普舍孫苴壝內附,立普舍千戶所。至元十三年,改為縣,治普劄龍城。研和。下。步雄部蠻居此。其孫龍鍾內附,立百戶,至元十三年,改為縣。

  路南州。下。夷名路甸,有城曰撒呂,黑爨蠻之裔落蒙所築,因名落蒙部。憲宗時,內附,置落蒙萬戶府。至元七年,並落蒙、羅迦、末迷三萬戶為中路。十三年,分中路為二路,改羅迦為徵江路,落蒙為路南州。舊領彌沙、邑市二縣。至元二十四年,並彌沙入邑市。領縣一:

  邑市。下。至元十三年,即邑市、彌歪二城立邑市縣,彌沙等五城立彌沙縣。後並彌沙入本縣。

  普定路。下。本普裡部蠻。元初內附,置普定府。至元二十七年,斡羅思、呂國瑞賄丞相桑哥,請創羅甸宣慰司,奏言:招到羅甸國劄哇並龍家、宋家、犵狫、苗人諸種蠻夷四萬六千六百戶。阿卜、阿牙者來朝,為曲靖路宣慰司同知脫因及普安路官所阻。雲南行省言:「羅甸即普裡也,歸附後改普定府,印信俱存,隸雲南省三十餘年,賦役如期。今創羅甸宣慰安撫司,隸湖南行省。斡羅思等擅以兵脅降普定士官矣資男、劄哇、希古等,勒令同其入覲。邀功希賞。乞罷之,仍以其地隸雲南。「從之。大德七年,改為路。是年,中書省臣言:「蛇節等作亂,普定知府容苴率眾效順。容苴沒,其妻適姑亦能宜力戌行,乞令襲其夫職。仍改普定為路,隸曲靖宣慰司,以適姑為本路總管,佩虎符。」按舊志普定路直隸行省,不隸于宣慰司。未知何時所改。領州四:

  永寧州。下。領慕役項營下二寨長官司。

  鎮寧州。下。本荒服地。元初始置四州,隸本路。領十二營、康佐二寨長官司。

  習安州。下。領甯穀、西堡二寨長官司。

  安順州。下。

  仁德府。僰、刺蠻之地,號仲剳溢源部。後烏蠻名新丁者李之,其後號新丁部,又訛新丁為仁地。或雲蒙氏改為尋甸,段氏改仁德部。憲宗五年內附,明年立為仁地萬戶。至元十三年,改為仁德府。領縣二:

  為美,下。地名溢浦適侶晱甸,即仁地之故部。至元二十四年,置縣。歸厚。下。地名易浪浦籠,舊屬仁地部。至二十四年,置儻俸縣。二十五年,改歸厚縣。

  羅羅、蒙慶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至元十二年,置羅羅宣慰司。泰定四年,八百媳婦蠻請官守,改為羅羅、蒙慶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至正二年,罷。六年,複置八百宣慰司。

  建昌路。下。唐雋州中都督府。後為蒙詔所據,立城曰建昌府。以烏、白二蠻實之。傳至阿宗,娶落蘭部建蒂女沙智。憲宗時,建壝內附,以阿宗守建昌。至元十二年,析其地置總管府五、州二十三、建昌其一路也。本路領州九:

  建安州。下。建昌路治所。元初,置千戶二。至元十五年,割建鄉城十四村及建蒂四村,置寶安州。十七年,改本千戶為建安州。二十六年,並寶安州入之。

  永寧州。下。在建昌之東郭,名偏城。蒙詔立建昌府,領建安、永寧二州。至元十六年,分建昌為二州:在城曰建安,在東郭曰永寧。領縣一:

  北杜。此縣舊志所無,《翰墨全書》有之。《明一統志》:元屬永寧州,明初改為碧舍。

  瀘州。下。舊名沙城瞼。段氏於熱水甸立城曰洟籠,隸建昌。憲宗時內附,複叛。至元九年,平之。十五年,改洟籠為瀘州。

  禮州。下。唐蘇祈縣。後吐番、烏白蠻迭據其地,號籠麼城。至元九年,平其地,置千戶所。十五年,改為禮州。領縣一:

  瀘沽。羅落蠻所居。後烏蠻據之。自號曰落蘭部,或稱羅落。其酋蒲德遣侄建壝內附。建蒂複叛殺蒲德自立。至元九年,平之,設千戶所。十三年,升萬戶。十五年,改為瀘沽縣。

  裡州。下。蒙氏時,落蘭部小酋阿都居此,因名阿都部。其後商納空隨建壝內附。中統三年,複叛。至元十年,其子耶吻效順,隸烏蒙。十八年,置千戶所。二十二年,同烏蠻叛,奔羅羅斯。二十三年,置軍民總管府。二十六年,罷為州。

  闊州。下。州治密納甸,烏蒙之地。其酋仲由蒙之裔名科居此,以名為部號,後訛科為闊。至其三十七世孫蒂羅內附。至元九年,設千戶所。二十六年,改為州。

  邛部州。下。唐邛部縣,後沒於蠻。至宋,封其酋為邛都王,治烏弄城。後麼、些蠻據其地。又為仲由蒙之商所奪。憲宗時,內附。中統五年,置邛部州安撫招討使,隸成都元帥府。至元十年,改屬羅羅斯宣慰司。二十一年,降為州。

  隆州,下。唐會川縣之西北境。蒙氏改會川為會同邏,立五瞼,本州為邊府瞼。其後,瞼主楊大蘭於瞼北塏上立城名大隆城,即今州治。至元十三年,內附。十四年,設千戶所。十七年,改隆州。舊置撒裡府,領禮州、邛部州、隆州、其改並年分闕。

  薑州。下。本會州府龍納城,羅落蠻世居之。烏蠻仲牟由之裔阿壇繹居閟畔部,其孫阿羅仕于大理段氏。奪龍納而有之,以祖名名其部曰繹部。憲宗時內附。至元八年,為落蘭酋建蒂所破。九年,討平之。遂隸會川。後改屬建昌。十五年,改為薑州。二十七年,複屬閟畔部萬戶府。後又屬建昌。

  蘇州。下。本邛都地。蒙氏隸建昌府。元初,內附,立蘇州,屬建昌路。領縣一:

  中縣。下。縣治在回頭甸,本東門蠻沙麻之地。至元十年,內附。十四年,置中州。二十二年,降為縣來屬。此縣舊志屬建昌路,又無蘇州一州。《明一統志》:蘇州,明初尚因之,後改為甯番衛,中縣屬蘇州。明初尚因而不廢,舊志誤也。

  德昌路軍民府。下。蒙氏時屈部蠻所居。至元九年,內附。十二年,置定昌路,以本部為昌州。二十三年,罷定昌路及德平路,置德昌軍民府,治本州葛魯城。領州四:

  昌州。下。路治本州。烏蠻阿屈之裔。用祖名為屈部,其孫烏則至元九年內附。十二年,改本部為州。兼領普濟、威龍,隸定昌路。二十三年,罷定昌路,並隸德昌。

  德州。下。蒙氏時名吾越甸,城曰亦苴龍,所居蠻苴部,以遠祖名部曰犵狫。憲宗時內附。至元十二年,置千戶所。十三年,改為德州,隸德平路。二十三年,改隸德昌。按德平路,當是入德州,二十三年所罷。

  威龍州。下。舊名巴翠都,領小部三:曰沙媧普宗,曰烏雞泥祖,曰媧諾龍清,皆獹魯蠻種。至元十五年,合三部立威龍州。

  普濟州。下。舊名玗甸,獹魯蠻所居。至元九年,隨屈部內附。十五年,于玗甸立定昌路。二十三年,路廢。改隸德昌路《翰墨全書》:德昌路屬下有蘇州。《明一統志》:蘇州屬建昌路。今從《一統志》。

  會川路。下。唐會川縣。後沒于南詔,立會川都首府,又號清寧郡。至段氏,仍為會川府。至元九年,內附。十四年,置會川路,治武安州,領州五:舊有通安州,省並年分闕。

  武安州。下。本名龍泥城。南詔置清寧郡。大理高淩據此。至元十四年,置管民千戶所。十七年,改武安州。

  黎溪州。下。蠻日黎彄。訛為今名。蒙氏徙白蠻居之,後為羅羅蠻所奪。至元九年,蠻酋阿夷內附,改為黎溪州。

  永昌州。下。治故歸依城。南詔置會同府。立五瞼,徙張、王、李、趙、楊、高、周、段、何、蘇、龔、尹十二姓居之,以趙氏為府主,後為王氏所奪。及高氏專大理之政,逐王氏,以其子高政治會川。憲宗三年,征大理,高氏遁去。九年,故酋王氏孫阿龍率眾內附。至元八年,以其子阿禾領會川。十四年,置管民千戶。十七年,改永昌州。

  會理州下。舊號昔陀城,蠻酋羅於則據之。其祖名阿壇絳,遂名曰絳部。後盡有四州之地,號蒙歪。憲宗八年,其孫亦蘆內附,隸閟畔萬戶府。至元四年,屬落蘭部。十二年,改隸會川路。十五年,置會理州,仍隸會川。二十七年。複隸閟畔部萬戶府。大德四年,並閟畔泗州、西州為一,置為磨州,其省並年分均闕。

  麻龍州下。本麻籠城地,名棹羅能。烏蠻蒙次次之裔,居閟畔東川,後裔普恐遷苗臥龍,其孫阿麻內附。至元五年,為建蒂所並。十四年,立管民千戶所,隸會川路。十七年,改為州。二十七年,割屬閟畔部萬戶府。

  柏興府。舊為摩沙蠻之地。唐立昆明縣。蒙氏改香城郡。至元十年,其鹽井摩沙酋羅羅將𤡊鹿、茹庫內附,十四年,置鹽井管民千戶所。十六年,改為閏鹽州,以𤡊鹿部為普樂州,俱隸德平路。二十七年。並二州為閏鹽縣,立柏興府。隸羅羅宣慰司。領縣二:

  閏鹽,下。倚郭。蠻名賀頭甸。金縣。下。蠻酋利竇揭勒所居。至元十五年,立金州。後降為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