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
雲南行省(3) |
|
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本為臨安廣西道軍民宣撫司,改宣慰司年分闕。 臨安路。下。唐為羈縻牂州,後沒于南詔。蒙氏置通海郡都督府。段氏改秀山郡,複為通海郡。蠻酋互相侵奪,或隸善闡,或隸阿僰。憲宗七年,內附,置阿僰部萬戶府。至元八年,改為南路。十三年,又改臨安路。領縣二: 河西,下。蠻名休臘。唐初置西宗州。後沒于南詔,為步雄部,阿僰蠻又奪之。憲宗六年,內附。七年,立萬戶府,休臘隸之。至元十二年,改河西州,隸臨安路。二十六年,降為縣。蒙自。下。縣境有山曰自則,漢語訛為蒙自。南詔以趙氏守其地。段氏時,阿僰蠻居之。憲宗六年內附,繼叛。七年,平之,立千戶所。至元十三年,改蒙自縣。 千戶一: 舍資千戶。阿僰蠻所居地。名褒古,又曰部嫋踵甸。傳至裔孫舍資,因以為名。內附後,隸蒙自千戶。至元十三年,改蒙自為縣,以其地近交趾,遂以舍資為安南道防進軍千戶,隸臨安路。 州三: 建水州。下。治故建水城,蒙氏所築。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蠻謂海為惠,大為勵,故名惠勵。漢語曰建水。些麼徒蠻所居。內附後,立於戶所。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隸臨安路。 石坪州。下。阿僰蠻所居之地,宋曰石坪縣。至元七年,以為州,隸臨安路。 寧州。下。盾為黎州。後沒於蠻。地名浪曠,夷語旱龍也。步雄部蠻些麼徒據之。後屬爨蠻阿幾,以浪曠割與寧部酋豆圭。憲宗四年,寧部酋內附,置甯部萬戶府。後改寧海府。至元十三年,改寧州,隸臨安路。舊領三縣:通海、嶍峨、西沙。西沙,寧部蠻所居,其裔孫西沙築城於此,因名西沙龍。憲宗四年,其酋普提內附,居此為萬戶。至元十三年,置西沙縣。二十六年,以隸寧州。至治二年,併入本州。領縣二: 通海,下。倚郭。元初,立通海千戶所,隸善闡萬戶府。至元十三年,改通海部,隸寧海府。二十七年,府罷,直隸臨安路。後改隸寧州。嶍峨。下。舊為嶍峨蠻所居,後阿僰蠻酋奪之。至其孫阿次內附,立為千戶所。至元十三年,改為州,領邛川、平甸二縣。三十六年,降為縣,並二縣入之,隸臨安路。又改隸寧州。 阿迷萬戶府。元初,隸南路總管府。大德中,直隸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按《翰墨全書》臨安路有阿迷州、王弄州。阿迷州,當由萬戶改之。王弄州,當由王弄山大、小二部改之。其建置、省並年分俱闕。千戶所二: 納樓。 茶甸。 廣西路。下。唐為羈縻州,東爨烏蠻等部所居之地。蒙氏析為師宗、彌勒二部。憲宗七年,內附,隸落蒙萬戶府。至元十二年,籍二部為軍,立廣西路。十八年,複為民。至元中,置廣南西宣撫司,其省罷年分闕。領州三: 師宗州。下。爨蠻師宗據匿弄甸,號師宗部。至元中,以本部為千戶總把,領阿寧、豆勿、阿盧、豆吳四千戶,屬廣南西路。後改置師宗州。 彌勒州。下。宋時些麼徒蠻之裔據其地,號彌勒部。至元中,以本部為千戶總把領,吉輸、裒惡、步籠、阿欲四千戶,屬廣南西路。後改置彌勒州。 維摩州。下。元初立維摩千戶所,隸阿迷萬戶府。至元中,以本部為千戶總把,領維摩、屈中二千戶。後改維摩州。 元江路。下。蒙氏為銀生節度屬地,徙白蠻蘇、張、周、段等十姓戍之,又開威遠等處置成遠瞼。後為和泥所據。又為些麼蠻阿僰諸部所有。憲宗四年,內附。七年,複叛。至元十三年,遙置元江府以羈縻之。二十五年,命雲南王討平之,剖羅槃、馬籠、步日、思摩、羅醜、羅陀、步騰、步竭、台威、台陽、設棲、彌陀十二部於威遠,立元江路。其後地曰: 馬籠部千戶所。因馬籠山立山寨,阿僰蠻所居。元初,立千戶所。屬甯州萬戶。至元十三年,改隸元江萬戶。二十五年,屬元江路。 步日部。蒙氏立此甸,徙白蠻居之,名步日晱。 溪處甸軍民副萬戶府。元初置,隸雲南行省。後屬元江路。 虧容甸部。舊為鐵容甸。 思陀甸部。舊為官桂思陀部。元初,置和泥路,隸雲南行省。後屬元江路。 落恐甸軍民萬戶府。舊為伴溪落恐部。元初立萬戶府,隸雲南行省。後屬元江路。 羅槃部。 思摩部。 羅醜部。 羅陀部。 步騰部。 步竭部。 台威部。 台陽部。 設棲部。 彌陀部。 案版寨。 羅必甸。 帶良甸。 普甸。 部目甸。 落甸。 帶洋甸。 他郎。 因遠。 不通。 沙財。 泥大。 帶思。 奚泥伽。 烏尤。 羅配。 法處。 七十門一處。 大甸。 越甸。 兀好滯。 帶來普勝侶也構甸。 部目司摩。 帶思帶良甸。 因遠羅必甸。 違遠帶羊撒裡甸。 馬龍馬郎沙則尼甸。 羅尼羅初不甲甸。 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中統四年置。 大理路軍民總管府。上。唐姚州,治葉愉洱河蠻。後蒙舍詔皮羅閣並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晱詔、浪施詔,合五詔為一,號南詔。治大和城。至閣羅鳳。號大蒙國。至異牟尋。又遷於羊苴乖城,即今府治,改號大禮國。後段氏有其地,更為大理國。憲宗三年,收附。六年,置上下二萬戶府。至元七年,並二萬戶為大理路,領司一: 錄事司。憲宗七年,立中千戶,屬大理萬戶。至元十一年,罷千戶,立錄事司。十二年,升理州。二十一年,複為錄事司。 縣二: 太和,下。附郭。唐開元末,皮羅鳳據其地。憲宗七年,於城內外立上、中、下三千戶。至元二十六年,改中千戶為錄事司,上、下二千戶立縣。雲南。下。唐為雲南州,又改匡州。後張仁果據之,號白子國。蒙氏、段氏並為雲南州,又稱品甸。憲宗七年,立品甸千戶所。至元十一年,複為雲南州。後降為縣。 府二: 永昌府。蒙氏、段氏皆為永昌府。憲宗七年,分永昌之永平縣立千戶所。至元十一年,置永昌州。十五年,升為府,隸大理路府。領縣一: 永平。蒙氏為勝湘郡。至元十一年,改立千戶所。後又為縣。 藤沖府,蠻名越晱。僰、驃、峨昌三種蠻居之。唐置羈縻州。蒙氏取越晱,置軟化府,又改騰沖府。憲宗三年,府酋高救內附。至元十一年,改藤越州,又立藤越縣。十四年,改騰沖府。十二五年,省順江州及藤越、越甸、古湧三縣。按越甸,至元中置。古湧置縣年分闕。入之,隸大理路。 州三: 鄧川州。下。夷有六詔,邆晱其一也。唐置邆晱州,治大厘城。蒙氏改德原城,隸大理。段氏因之。憲宗三年,內附,置德原千戶所。至元十一年,改為鄧川州。領縣二: 浪穹,下。蠻名彌茨,乃浪穹詔所居之地。後其酋鐸羅望為南詔所侵,移保劍川,更稱浪劍。貞元中,南詔滅之,以浪穹、施浪、鄧晱總三浪為浪穹州。憲宗七年,內附,立浪穹千戶所。後改為浪穹州。至元十一年,降為縣,與鳳羽縣俱隸本州。鳳羽。下。蒙氏細奴邏興,有鳳翔於此,故名。至元十一年,置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