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李秉彝傳


  李秉彝,字仲常,通州潞縣人。幼沉毅,見人倨坐,輒色變,由是眾異焉。七歲讀書,日千言。十歲,能習古篆隸。

  年二十餘,謁行省,粘合重山辟為掾。未幾遷都事,說重山曰:「金亡,人材無所附麗。天下初定,宜拔其尤者,為朝廷用。」重山韙其言,首聘王磐授子弟經。於是士大夫相繼登重山之門參議。王文統投書重山,請立河南行省,曰:「距河厄南北之勢,用財結上下之交,可以得志。」秉彝斥為邪說,願勿聽。後文統果敗。遷員外郎,從世祖伐宋渡江,將士爭掠金帛,秉彝獨載書萬卷以還。

  中統三年,遷中興等處行省郎中。時兵亂初平,民艱食,秉彝奉命賑恤,全活無數。

  至元二年,徙四川,民苦竹稅,奏罷之。遷大中大夫,佩金符,為彰德宜課運使。課最,擢尚書戶部侍郎。

  八年秋,中原蝗,銜命往捕,有不盡心者,聽以軍法眾事。秉彝訖事,未嘗操切。明年,京師饑,朝廷用秉彝言,發廩賑之。又明年,魚兒泊饑,亦奉命賑其民。出為都提舉漕運使,中台察廉能,奏授陝西四川道按察副使,巡行灌州。州故有李公堰,當三江口,遇水漂悍輒壞,歲調民夫修之。秉彝以為築之堅可已患,父老謂壅遏漲勢,恐為成都害。秉彝令投石水中,問曰:「水從石上過耶,石下耶?」皆曰:「從石上。」秉彝曰:「水從石上過,寧有壅遏之患乎!」督有司三月堰成。自是大水至,冒堰上行,旱則瀦以溉田,費省而利興。

  十四年,除江州路總管。屬邑有剽掠者,有司以叛告,官軍既至,俘良民甚眾。秉彝要于路,詰無辜者千餘人,悉縱之。黃州叛,九江戍卒僅五百人,呂師龍新降為招討使,擁精騎數千,檄使捍禦,不聽,秉彝夜登庚樓,遙望小舟順流下,邏獲七人自黃州來,持叛書期師龍以五月十六日為內應。秉彝即偕其計議官陳文彬見師龍,諭以利害。師龍自誓不知,秉彝曰:「審爾。請分兵守城。」師龍眾命,九江遂安堵。其兄師夔自江西,奉黃金二百兩、白金二千兩、奴婢十人為謝,卻不受。義門陳氏苦縣吏貪酷,戕吏卒,秉彝曰:「非叛也。」遣人招撫之,闔族千餘口皆得免。遷湖州總管。逾年,又徙常德。官種柑橘五百株,以代民貢。歲歉,黜同僚議,不俟命,開倉救饑者,民立碑頌之。

  十九年,擢通議大夫、兩浙轉運使。轉正議大夫,除工部尚書。複出為兩浙轉運使,兼杭州諸色課程及市舶,前同知納速剌丁椅權臣勢,奪秉彝職,侯理算,欲因以誣秉彝,卒不得毫髮私,群小讋服。

  歸至鎮江,病卒,年六十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