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 | 上頁 下頁
景祐三年(2)


  秋,七月,己卯,新作延寧觀,本王中正舊第,保慶太后出奩中物市其地而建之。

  初,有詔罷修寺觀,及是諫官、侍御史以為言。帝謂輔臣曰:「此太后奩中物耳。諫官、禦史欲邀名邪?」參知政事宋綬進曰:「彼豈知太后所為,但見興土木違近詔,即論奏之。且事有疑似,傳聞四方,為聖政之累,何可忽也!」

  戊子,馮元、聶冠卿、宋祁等上《景祐廣樂記》八十一卷;己醜,元等並進官。

  庚寅,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孫沖上所撰《五代紀》七十卷,降詔褒答。

  乙未,初置大宗正司,以甯江節度使允讓知大宗正事,彰化留後守節同知大宗正事。時諸王子孫眾多,既聚居睦親宅,故於祖宗後各擇一人,使司訓導,糾違失。凡宗族之政令,皆關掌奏,事毋得專達,先詳視可否以聞。

  己亥,命丁度、高若訥、韓琦同詳定黍尺鐘律。

  還盧多遜家懷州所沒田宅。

  庚之,太平興國寺災。是夕,大雨,震電,火起寺閣中,燔開先殿及寺舍數百楹。

  朝廷始議修復,崇政殿說書賈昌朝言:「《易·震卦》之《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春秋傳》曰:『人火曰火,天火曰災。』竊惟近年寺觀屢災,此殆天示譴告。請勿繕治,以示畏天戒、愛人力之意。』從之。

  泗州新作普濟院成,詔給田十頃;保慶太后施錢所建也。

  辛醜,遼主錄囚。有耶律劄巴者,誣其弟罕格謀殺己,有司奏當反坐。臨刑,其弟泣訴:「臣惟一兄,乞貸其死。」遼主憫而許之。

  遼有司獲盜八人,皆棄市。既而獲真盜,八家訴冤,中書令張儉再三申理,遼主勃然曰:「卿欲朕償命邪!」儉曰:「八家老稚無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歿矣。」遼主從之。

  八月,己酉,班民間冠服、居室、車馬、器用犯制之禁。

  右司諫、直集賢院韓琦言:「樂音之起,生於人心,是以喜怒哀樂之情感於物。則噍殺嘽緩之聲隨而應之,非器之然也。故孔子曰:『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孟子對齊宣王雲,今樂猶古樂,能與百姓同樂,則古今一也。臣奉詔與丁度等詳定阮逸、胡瑗、鄧保信所造鐘律,粗考前志,參驗今法,二家之說,差舛未安。竊以祖宗舊樂,遵用己久,屬者徇一臣之偏議,變數朝之同律,賜金增秩,優賞其勞,曾未周歲,又將易制,臣慮後人複有從而非之者,不惟有傷國體,實亦虛費邦用。臣竊計之,不若窮作樂之原,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簡,民人熙洽,海內擊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樂,可得以器象求乎!就達其原,又當究今之所急者。且西北二陲,久弛邊備,陛下與左右大臣宜先及之,緩茲求樂之議,移訪安邊之策,然後將王樸、逸、瑗、保信三法,別詔稽古之臣,取其中合典志者以備雅奏,固亦未晚。」詔丁度等速詳定以聞。

  九月,庚辰,幸睦親宅,宴宗室及從官。

  己醜,出內藏庫緡錢五十萬,下河北轉運司市糴邊儲。

  賜河南府新修太室書院名曰嵩陽書院。

  辛卯,詔淮南轉運使歲一詣闕奏事。先是罷發運使及歲入奏計,至是祠部郎中楊告領轉運使兼發運事,請複之。

  壬辰,以阮逸為鎮安節度掌書記、知城父縣,故瑗試校書郎。初,召逸、瑗作鐘磬律度,丁度等詳定,言案之與古多不合,帝猶推恩而遣之。

  乙未,以崇政殿說書、國子監直講王宗道、國子監說書楊中和並為睦親宅講書,仍兼國子監講說。睦親宅講書始此。

  冬,十月,甲寅,新作朝集院成。

  遼主自秋末獵黃華山,獲熊三十六。是月,幸燕京,禦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賦》、《幸燕詩》試進士于廷,賜馮立、趙徽等四十九人及第,以立為右補闕,徽以下皆為太子中舍,賜緋衣、銀魚,遂大宴。遼禦試進士自此始。丞相張儉等又請幸禮部貢院,歡飲至暮而罷。

  遼主甚重張儉,進見不名,賜詩褒美。儉衣唯紬帛,食不重味,月俸有餘,周給親舊。方冬,奏事便殿,遼主見其衣袍弊惡,密令近侍以火夾穿孔記之,屢見不易。遼主問其故,儉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時尚奢靡,故以此微諷逾之。遼主憐其清貧,令恣取內府物,儉奉詔持布三端而出,益見獎重。儉有弟五人,遼主欲俱賜進士第,儉固辭。

  十一月,戊寅,保慶太后楊氏崩。

  始,帝起居飲食,後必與俱,擁祐勤備。性慈讓,帝嘗召其侄永節、永德見禁中,欲授諸司副使,後辭曰:「小兒豈勝大恩!倘小官可也。」乃並命為左右侍禁。莊獻崩,後嗣享尊號,帝奉箋稱臣,後固辭。又歲奉緡錢二萬助湯沐,後複辭,帝不從。帝未有嗣,後從容勸帝選宗子養宮中,由是英宗自宮邸未齠齔養後所。後無疾而終,殯於皇儀殿,敕知樞密院事王隨為園陵監護使。禮官請為後服緦麻,帝改用唐武宗服義安王太后故事,加服小功,以五日易月而除,不視前後殿朝凡八日,不朝前殿四日,禦素紗巾襆、淺黃袍、黑革帶,俟虞主祔奉慈廟,始服常服。內出緡錢十萬佐園陵費,上諡曰莊惠,祝冊文並稱孝子嗣皇帝。

  十二月,戊申,詔:「宣敕劄子,非經通進、銀台司,毋得直下諸處。」初,龍圖閣直學士李紘領銀台司,具言宣敕劄子皆不經本司,封駁之職遂廢不舉,請用舊制申明之,故有是詔。

  丙寅,戶部侍郎、知樞密院李諮卒。帝幸其第臨奠,輟視朝一日,贈右僕射,諡憲成。諮性明辨,周知世務,在樞密府,務革濫賞,其戎馬功簿之目,能悉數帝前,號為稱職。

  丁卯,以同知樞密院事王德用知樞密院事,翰林學士承旨、禮部侍郎章得象同知樞密院事。得象為人莊重,楊億嘗稱為公輔器,或問之,答曰:「閩士多輕狹,而得象渾厚有容,此所以貴也。」在翰林十二年,莊獻太后臨朝,宦官熾橫,太后每遣內侍至學士院,得象必正色嚴待之,或不交一言,議者為此稱焉。

  趙元昊自製蕃書十二卷,國人紀事悉用蕃書,私改廣運三年為大慶元年。再舉兵攻回紇瓜、沙肅三州,盡有河西故地。將謀入寇,恐嘉勒斯賚擬其後,複舉兵攻蘭州諸羌,南侵至馬銜山,築城瓦川會,留兵鎮守,絕吐蕃與中國相通路。

  折惟中卒,以其子繼宣權知府州事。

  初,遼醫人鮮知切脈審藥,遼主命耶律庶成譯方脈書行之,自是人皆通習。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