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名臣碑傳琬琰集 | 上頁 下頁
◆蘇洵墓表


  ▼老蘇先生洵表〔張方平〕

  (胡案:此文出《邵氏聞見錄》,系偽作。辨析見蘇洵集。)

  仁宗皇祐中,僕領益部,念蜀異時常有高賢奇士,今獨無之耶?或曰:「勿謂蜀無人,蜀有人焉,眉山處士蘇洵其人也。」請問蘇君之為人,曰:「蘇君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然非為亢者也,為乎蘊而未施,行而未成,我不求諸人,而人莫我知者,故今年四十餘不仕。公不禮士,士莫至,公有思見之意,宜來。」久之,蘇君果至,即之穆如也。聽其言,知其博物洽聞矣。既而得其所著權書、衡論讀之,如大雲之出於山,忽布無方,倐散無餘,如大川之滔滔東注於海源也,委蛇其無間斷也。因謂蘇君:「左丘明國語,司馬遷善敘事,賈誼之明王道,君兼之矣。遠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師乎?」因以書先之于歐陽永叔,君然僕言。至京師,永叔一見大稱歎,以為未始見夫人也,目為《孫卿子》,獻其書於朝。自是名動天下,士爭傳誦其文,時文為之一變,稱為「老蘇。」

  時相韓公琦聞其風而厚待之,嘗與論天下事,亦以為賈誼不能過也。然知其才而不能用。初作昭陵,凶禮廢闕,琦為大禮使,事從其厚,調發趣辦,州縣騷然。先生以書諫琦且再三,至引華元不臣以責之。琦為變色,然顧大義,為稍省其過甚者。及先生沒,韓亦頗自咎恨,以詩哭之曰「知賢不早用,愧莫先于餘」者也。先生亮直寡合,有倦遊之意,獨與其子居,非道德不談,至於名理稱會,自有孔、顏之樂,一廛一區,侃侃如也。又數年,召試紫薇合,不至,乃除試秘書省校書郎,俾就太常修纂建隆以來禮書。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集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奏未報而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實治平三年四月。

  英宗聞而傷之,命有司具舟載其喪歸葬於蜀。明年八月壬辰,葬于眉州彭山縣安鎮鄉可龍裡。朝野之士為誄者百十有三人。先生字明允,考序,大理評事,累贈職方員外郎,以節義自重,蜀人貴之。生三子,澹、渙,教訓甚至,各成名宦。先生其季也,已冠,猶不知書,職方不教,鄉人問其故,笑曰:「非汝所知也。」年二十七始讀書,不一二年,出諸老先生之右。一日,因覽其文,作而曰:「吾今之學,猶未之學也已。」取舊文槁悉焚之,杜門絕賓友,翻《詩》《書》經傳諸子百家之書,貫穿古人,由是著述根柢深矣。質直忠信,與人交,共其憂患,死則收恤其子孫。不喜飲酒,未嘗戱狎。常談陋今而高古,若先生者,非古之人歟?謂今莫若古者,斯焉取斯。

  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傾一時。其命相制曰:「生民以來,數人而已。」造作言語,至以為幾于聖人。歐陽修亦善之,勸先生與之游,而安石亦願交于先生。先生曰:「吾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天下患。」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之,先生獨不往,作《辨奸論》一篇,其文曰: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有賢者而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昔者羊叔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故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千百輩,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容貎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召收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複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者,則吾之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當時見者多不為然,曰:「嘻,其甚矣先生!」

  既沒三年,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夫惟有國者之患,常由辨之不早。子言之,知風之自,見動之微,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至於此?嘗試評之曰:「定天下之臧否,一人而已。」所著文集二十卷,諡法三卷,易傳未成。初,君將游京師,過益州,與僕別,且見其二子軾、轍及其文卷,曰:「二子者,將以從鄉舉,可哉?」僕披其卷曰:「從鄉舉,乘騏驥而馳閭巷也。六科所以擢英俊,君二子從此選,猶不足騁其逸力爾。」君曰:「姑為後圖。」遂以就舉,一上皆登進士第,再舉制策,併入高等,今則皆為國士。

  仁宗時,海內乂安,朝廷謹持憲度,取士有常格,故羔雁不至於嵓穀。奉常特召,已為異禮,屬之論撰,台諫之漸也,而君不待,惜乎其嗇於命也。其事業不得舉而措諸天下,獨新禮百篇,今為太常施用。若夫鄉黨之行,家世之詳,則其別傳存焉。今舉其始卒之大概,以表其墓。惟其有之,是以言之不怍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