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名臣碑傳琬琰集 | 上頁 下頁
◆韓絳神道碑


  ▼韓獻肅公絳忠弼之碑〔李清臣〕

  元祐三年三月,贈太傅韓獻肅公之柩至京師,厝於潁昌長社縣嘉禾鄉先兆之次。六月十九日甲午,葬靈井村。既事,將勒石隧道,有詔資政殿學士李清臣其撰次獻肅公絳事,而賜額以為「忠弼」之碑。臣觀於《書》《詩》,昔之賢臣苟有以忠服國事,蓋弗恤厥家。在商有若伊尹暨陟,在周有若召公奭暨虎,後人思念詠歌,於報亦罔不篤。惟獻肅公嗣世德,有烈在天下,或墜厥實,昩弗著見,載筆之士,是忱有責,矧孝子孝孫懷大戚。今獻肅公既中書舍人攽狀其事,太常、考功、禦史與在廷之臣諡其行,右僕射純仁以志銘昭其幽堂,是於「忠弼」大慰,籲詔又以屬陋臣。惟獻肅公昔不以不肖視陋臣,是敢重受命,推原帝意,丕揚公之忠,用久於天下。

  公字子華。曾祖諱處均,祖諱保樞,真定靈壽人。考諱億,參知仁宗朝政事,諡忠憲。及公與仲、季相繼大用,繇是三世皆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曾祖追封周國公,祖陳國,考冀國。曾祖妣李氏,祖妣郭氏、周氏,妣蒲氏、王氏,各封太夫人于夫之國。忠憲公始葬陳公於長社,遂築第潁昌,以便歲時奉帚薦豆,合其屬以居。公又以德義勸教子孫孝友,儒學吏能,士大夫皆稱韓氏。

  公少以蔭補太廟齋郎,累遷大理評事。試進士,唱名第三,文章驚動一時。以太子中允通判陳州。忠憲公憂除,召擢太常丞、直集賢院、同知太常禮院。言「神主在太室,而將祀習儀,朝廷不敬。」自是徙就尚書省,遷開封府推官。醫家子冷清,自謂母娠宮中,生民間,欲以惑眾。既就獄,止羈置蔡州。公奏請:乃敢大造諼詐,宜棄都市。仁宗問所以然,公複詳言其狀,清遂伏誅。改戶部判官。南方饑,體量安撫江南,所寬減財力、振捄全活十數事,創為《五則》,以均衙前役;斥陂湖利,奪其錮者予貧民;罷信州民運鹽,趣發運司以時輸送。宣州守奸賄不法,收以付獄,州人歡賀。使還稱旨,擢右正言。

  時大臣左右朝政,務循故事。公入對曰:「陛下宜用神斷。」他日納疏,言:「陛下春秋高,願早建太子。」仁宗曰:「卿忠論及此,然幾事也,毋著文墨。」公懷疏以歸,焚於室。故在仁宗、英宗朝,雖所親亦莫知公嘗論此者。入內都知王守忠判內省事,公謂不可假此名,罷之。道士趙清貺出入宰相家,以賄敗,開封府杖之,死於道,民間讙言為宰相滅口。公請究治宰相與所指者,皆謫去。未久稍遷,公複固爭,奏寢弗下。公遂屏處自劾,上遣使慰勞,起之,轉禮部員外郎,罷諫職,糾察在京刑獄,同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同修《起居注》,試知制誥。押班武繼隆遷官,公封還詞頭,陳其罪,出繼隆為鄆州鈐轄。

  久之,求補外,遷吏部員外郎,以職知河陽,辭遷官不拜。數月,召判吏部流內銓。李仲昌塞六塔河不成,瀕河諸郡大水,出為河北安撫使。時宰相佑仲昌,莫敢斥其罪。公獨劾奏仲昌首事敗河,費國墊民,竄廢南方。遂以龍圖閣直學士為河北都轉運使。親嫌,徙知瀛州。從官列奏公宜在朝廷,留知諫院。自以言數不用,不敢汙言職,辭,改知審官院。宣祖神禦、溫成後園,皆寓奉先寺。仁宗將幸奉先,或謂因欲臨後園,公預以所聞諫。旦日飭駕,使諭公曰:「朕欲酌神禦,非詣後園也。」權同知貢舉,召拜翰林學士兼群牧使。

  仁宗遣使祈嗣茅山,公當草祝辭,因言:「祈嗣顧禱祠何益?夫女禦閉于深宮者眾,宦人養子絕人之世者多,非所以順天地致螽斯之福於上也。」書奏禦,仁宗即日出宮人數百,且令裁定宦人養子令。曆吏部員外郎、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時近臣守真定已去,從官聯章請貰其罪。公曰:「法自貴者始,更相援救,則公道廢矣。」遂並劾之。宮人或納請降度牒紫方袍者,公具以聞,上亟逐典掌劉氏等。

  公在台,論大臣緣私請薦舉人不稱者罷十數。凡朝燕在列,無敢有讙嘩徙倚不端者。張孜母乳悼獻太子,孜以繈負從宮中,其後壯長寖貴,領親軍,以掛嫌議出為外官,至是複召還。公奏彈宰相引嫌人典宿衛,及數言時政闕失,中書故寢不報。章未下,公自陳論塞骫職事,不敢複造。台諫官指趣,或與公異,乃詆公為擅去官守,罷知蔡州。數月,加翰林侍讀學士、知慶州。熟羌密矩族劫獄囚,殺追呼吏,據堡不用命。公發兵夷密矩族。朝廷驚問舉兵狀,未報。聞賊平,壯公策決,賜詔嘉獎。自此熟羌不敢輒叛。

  嘉祐八年正月,進端明殿學士、知成都府。出貸倉穀,循瘞醫藥,葬客死士與貧不能瘞,禁邊州伐木夷界,以弭兵爭;閉絕蠶崖關,使夷人貿賣來往亡內覘。初,張尚書詠給券糶鹽米惠貧戶,歲久皆轉入富人。公廢舊券,別以券予貧民,因奏凡三歲,視貧富輒改易券。故內侍使蜀,給酒場吏主貿賣,聽使掊取以資費。公奏請加禁約,英宗使內侍省嚴著令,每行必申飭焉。遷給事中,改尚書禮部侍郎,以群牧使召,未至,加戶部,權知開封府。

  視事未幾,權三司使。乃奏均兩川職分田,差劇易為厚薄,罷合同憑由司,凡宮費悉關三司,中旨橫恩,一切固執弗下。公即奏:「小人不足徇,即有飛語,願核實。」英宗曰:「朕在藩邸,頗聞有司以國事為人情,卿所守固善,其毋憚饞。」京師大雨水,天子繕治供帳皆辦。真拜,使作永厚陵,裁浮費甚眾。神宗拜公樞密副使。樞密府選用西班升朝官,吏挾勢重有低昻,人莫敢以勞者自直。公奏置審官西院,厘正《選用法》,付之禁兵,歲減汰數或十耗五六,而將校營壘猶如故。建請並省,以實軍費。兼領制置三司條例司,改參知政事。

  熙寧二年九月,夏羌大入慶州境,圍七寨,殺略數千,邊將高敏戰死榆林。以公為陝西宣撫使,賜空名宣告,即軍中賞功,詔許除補所部官。自受命至陛辭,三日而行,賜金繒及織文袍。才至邊,悉分予將吏。公初行環慶,勞饗蕃漢士傷痍者,賜帛裹瘡。治兵鄜延,使偏將種諤出青澗城,趨銀州界,破撫寧、開光諸帳屯守。婁公欲自高奴通道河東,詔兼河東宣撫使,就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公遣將出麟府,兵徑虜中,凡九日,會婁下,又破賊馬戶川,斬馘數千,獲繡旗、木符,領盧印。公初至邊,裂諸路兵置七將,間其無備,亟出搗之。至是深入破敵者十七戰皆捷,招降數萬人,居以曠土,方築據,奪其要害,而慶將失撫禦,兵有叛亡者。時內外多與公異意,爭歸咎宣撫司,邊事搖矣。

  公一不辨,以身任其責,罷相知鄧州。其後既收兵,羌人亦卷廬帳、驅畜產遁去,客食河外,饑死者眾,數年終不能複,而使大酋數叩保安軍求通使,並塞皆空,無敵火。上於是知公為有功。明堂禮成,進觀文殿學士。公乃奏:「臣嘗私誓,年六十歸奉先臣丘墓,今落罪籍,乃敢言,願如臣所誓。」章十上,神宗遣使五返,敦諭切至,除知許州,使近田裡。公乃不敢辭。

  閱歲,加大學士,徙知大名府,且使過闕入朝,諭之曰:「西邊之寧,卿之力也。」告辭坐前,因奏有司奉行詔令不稱旨,頗為苛急,以疲吏民,願寬期會,簡節目。神宗可之。明年,複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既在任,請置局中書,鉤考財用,以制出入之節。

  已而與同列弗合。時三司使發市易官罪,而同列佑之,欲弗責。方創賈人免行錢,孫尚書永議有異,而同列欲論永罔上,故不實。上書人鄭俠絞切下獄,而執政馮公京嘗賙俠,同列欲以党俠為重坐。公辨帝前,謂不得直,數罷。上為逐市易官,稍寬二臣者,而他相至欲複留,故賈人劉佐任市易,公固言不可,論上前,未決,公再拜曰:「臣言不用辱相位,請從此辭。」上愕曰:「茲小事,何爾耶?」公奏曰:「小事弗伸,況大事乎?」上為罷佐,遣使持手紮諭公,使就位,公乃起。後數月,固稱疾,乃拜觀文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知許州,徙知太原府,授建雄軍節度使、知定州。

  以年七十告老,不許。複知潁昌府,辭,以為西太一宮使。請納節。上諭以使相領宮使,有近比,辭不已,遂許收建雄軍節度,拜金紫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為宮使。召陪祠南郊,還舊節,知河南府。夏,伊、洛大漲,漂城中,拯護墊溺,給其食,處以官舍。訛言驚眾者刑黥之。募工料材完倉庫,營壘直平而工作利,築堤障城東南。明年,水複至,與堤平,人賴以免,頌其功,刻于石。會行《保馬法》,主者促期增數,保戶迫蹙,馬價暴貴。公為修奏,止之如初令。裕陵役興,公選才者分責以事,凡所應辦,皆前期為區處,陵成而下不擾。今上登極,恩改鎮江軍節度,封康國公。

  自神宗更定官制,以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名府、北京留守,賜覲見。公數陳避,詔勉行,倚以鎮撫河北。公不得請,就道。都水使者欲鑿渠郭南,引大河東趨金堤,調工費甚急。公上言:「故道在澶淵,而傍府橫引河,功必不就,徒耗財力,駭恐魏人,使流徙,非計也。」三奏,遂罷役。後複條列故道便利上之。既而公屢請老,上遣使勞撫,不從。公請不已,除集禧觀使。又請,凡十餘上,上知不可奪,乃拜司空、檢校太尉致仕,還京師。既而許還潁昌,敕有司供具。入辭,賜對,給一子扶掖,命宰臣宴餞都亭驛。公以久雪,上方憂勞,辭宴未行,感疾,太醫診治。

  元祐三年九月三日,薨於寢,享年七十七。

  兩宮臨奠,數厚賜。天子成服苑中,輟視朝兩日。公自少氣節嶷然,聞其言,見其貌,皆知其必位將相。剛正渾厚,而於交親仁以盡,至朝廷事不可屈撓以私。據理道論是非,不辨正不已。推賢引能,急於家事,以誠待人,無所疑,而知人常不誤。司馬溫公方與執政忤,而公言溫公代已為樞密副使,至於宰相又薦之,神宗亦可之,曰:「卿度光來乎?朕當亟召。」力引吳正憲公忠諒可任大事,宣撫陝西,首薦今左右丞相為判官。常舉布衣王安國能辭章,程頤有經行,士大夫出其門,多知名天下。

  初,進士科擢速,公言「偶程文占上選,未見才實勞最躐眾人指期為卿輔,殆亡所謂。」自是始議間年一貢士而殺其恩。嘉祐中,與陳秀公議茶法,官不失常課,刑辟歲省數千人。又言:「差役病民最甚,宜畀上農及官戶、單丁、女戶簿率錢募衙前吏。凡不可募者,存鄉戶,則上戶免服役,而遊手之民得以應募有業矣。」英宗未果行。

  至熙甯初,申講前議,及溫公建言一用差法,詔訪利害,公曰:「臣初議謂衙前可募,其後乃並及他役。所募既廣,遂率錢及下戶,且多取羨數。以今所宜,第除羨數,免下戶錢,惠澤周矣。」因條六事異溫公議,公皆參取焉。公前此于溫公疏外,中援其賢,及議朝廷事,自守不奪,所見乃如此。又建言官制錯謬,如近臣乃兼判中書門下省,細務多關決二府,慁大政。祖宗方耘鋤天下,襲唐季未及更,宜早論定。其後神宗改官制,約用六典,多如公所陳者。將歿,尤上書懇惻言天下事。所臨六州,皆生立祠,聞訃,有巷哭者。公撫養孤貧,雖旁宗疏屬,皆仰嫁娶衣食,賙門生故吏之不能自存者。俸祿無所餘。

  娶范魯公質之曾孫女,先公而亡,追封韓國夫人。

  子宗師,今為朝散大夫。女適進士范紳,早卒,以恩追封仙居縣君。

  孫男二人:瑜,承事郎;璧,假承事郎。

  有文集八十卷,奏議四十五卷,內外制、《宣撫經制錄》、《治平會錄》總二十二卷,藏於家。

  嗚呼,如公斯可謂大臣矣!銘曰:

  韓出姬姓,同源異譜。支裔綿延,高曾北土。
  及陳公喪,始南葬許。烈考忠憲,仁宗作輔。
  美成之宮,肖像左廡。公于四朝,忠孝文武。
  內長臣工,外奮師旅。為民作防,為國除蠱。

  他人之為,芬葩綺組。公一乃心,忠信是與。
  匪家惟邦,匪身惟主。公于誇強,弗僂弗俯。
  公於奇窮,弗震弗侮。義愆公違,義合公處。
  正邪暌乖,其猶寒暑。卒遂其守,以戴堯禹。
  凡公德功,辨莫能數。刻銘斯碑,詒示來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