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
桑乾河志 |
|
桑乾河,盧溝上源也。發源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馬邑雷山之陽,有金龍池者渾泉溢出,是為桑乾。東下大同古定橋,抵宣府保安州,雁門、應州、雲中諸水皆會。穿西山,入宛平界。東南至看舟口,分為二。其一東由通州高麗莊入白河。其一南流霸州,合易水,南至天津丁字灃入漕河,曰盧溝河,亦曰渾河。河初過懷來,束兩山間,不得肆。至都城西四十裡石景山之東,地平土疏,衝激震盪,遷徙弗常。《元史》名盧溝曰小黃河,以其流濁也。上流在西山後者,盈涸無定,不為害。 嘉靖三十三年,禦史宋儀望嘗請疏鑿,以漕宣、大糧。三十九年,都禦史李文進以大同缺邊儲,亦請「開桑乾河以通運道。自古定橋至盧溝橋務裡村水運五節,七百餘裡,陸運二節,八十八裡。春秋二運,可得米二萬五千餘石。且造淺船由盧溝達天津,而建倉務裡村、青白口八處,以備撥運。」皆不能行。下流在西山前者,泛溢害稼,畿封病之,堤防急焉。 洪武十六年浚桑乾河,自固安至高家莊八十裡,霸州西支河二十裡,南支河三十五裡。永樂七年,決固安賀家口。十年,壞盧溝橋及堤岸,沒官田民廬,溺死人畜。洪熙元年,決東狼窩口。宣德三年,潰盧溝堤。皆發卒治之。六年,順天府尹李庸言:「永樂中,運河決新城,高從周口遂致淤塞。霸州桑圓裡上下,每年水漲無所泄,漫湧倒流,北灌海子凹、牛欄佃,請亟修築。」從之。七年,侍郎王佐言:「通州至河西務河道淺狹,張家灣西舊有渾河,請疏浚。」帝以役重止之。九年,決東狼窩口,命都督鄭銘往築。正統元年覆命侍郎李庸修築,並及盧溝橋小屯廠潰岸,明年工竣。越三年,白溝、運河二水俱溢,決保定縣安州堤五十餘處。覆命庸治之,築龍王廟南石堤。七年築渾河口。八年築固安決口。 成化七年,霸州知州蔣愷言:「城北草橋界河,上接渾河,下至小直沽注於海。永樂間,渾河改流,西南經固安、新城、雄縣抵州,屢決為害。近決孫家口,東流入河,又東抵三角澱。小直沽乃其故道,請因其自然之勢,修築堤岸。」詔順天府官相度行之。十九年命侍郎杜謙督理盧溝河堤岸。弘治二年,決楊木廠堤,命新甯伯譚祐、侍郎陳政、內官李興等督官軍二萬人築之。正德元年築狼窩決口。久之,下流支渠盡淤。 嘉靖十年從郎中陸時雍言,發卒浚導。三十四年修柳林至草橋大河。四十一年命尚書雷禮修盧溝河岸。禮言:「盧溝東南有大河,從麗莊園入直沽下海,沙澱十餘裡。稍東岔河,從固安抵直沽,勢高。今當先浚大河,令水歸故道,然後築長堤以固之。決口地下水急,人力難驟施。西岸故堤綿亙八百丈,遺址可按,宜並築。」詔從其請。明年旋工,東西岸石堤凡九百六十丈。 萬曆十五年九月,神宗幸石景山,臨觀渾河。召輔臣申時行至幄次,諭曰:「朕每聞黃河沖決,為患不常,欲觀渾河以知水勢。今見河流洶湧如此,知黃河經理倍難。宜飭所司加慎,勿以勞民傷財為故事。至選用務得人,吏、工二部宜明喻朕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