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
孝友傳(3) |
|
陸南金,蘇州吳郡人也。祖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左氏傳》,兼通《史記》、《漢書》。隋末,為越王侗記室兼侍讀。侗稱制,授著作郎。時王世充將行篡奪,侗不平之,謂士季曰:「隋有天下,三十餘載,朝廷文武,遂無烈者乎?」士季對曰:「見危授命,臣之宿心。請因其啟事,便加手刃。」事頗泄,遂停士季侍讀。 貞觀初,為太學博士,兼弘文館學士,尋卒。 南金初為奉禮郎。開元初,太常少卿盧崇道犯罪,流嶺表,逃歸東都。時南金以母喪在家,崇道事急,假稱吊賓,造南金,言其情,南金哀而納焉。崇道俄為仇人所發,詔使侍御史王旭按其事,遂捕獲崇道,連引南金,旭遂繩以重法。 南金弟趙璧詣旭,自言藏崇道,請代兄死。南金固稱:「弟實自誣,身請當罪。」兄弟讓死,旭怪而問其故。趙璧曰:「兄是長嫡,又能幹家事。亡母未葬,小妹未嫁,自惟幼劣,生無所益,身自請死。」旭遂列上狀,上嘉其友義,並特宥之。南金由是大知名。 南金頗涉經史,言行修謹,左丞相張說及宗人太子少保象先,皆欽重之。累轉庫部員外郎,以疾,固辭不堪繁劇,轉為太子洗馬。卒,年五十餘。 張琇者,蒲州解人也。父審素,為巂州都督,在邊累載。俄有糾其軍中贓罪,敕監察禦史楊汪馳傳就軍按之。汪在路,為審素黨與所劫,對汪殺告事者,脅汪令奏雪審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殺審素之党,汪始得還。至益州,奏稱審素謀反,因深按審素,構成其罪。斬之,籍沒其家。琇與兄瑝,以年幼坐徙嶺外。尋各逃歸,累年隱匿。汪後累轉殿中侍御史,改名萬頃。 開元二十三年,瑝、琇候萬頃於都城,挺刃殺之。瑝雖年長,其發謀及手刃,皆琇為之。既殺萬頃,系表於斧刃,自言報仇之狀。便逃奔,將就江外,殺與萬頃同謀構父罪者。行至汜水,為捕者所獲。時都城士女,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複父仇,多言其合矜恕者。中書令張九齡又欲活之。 裴耀卿、李林甫固言:「國法不可縱報仇。」上以為然,因謂九齡等曰:「復仇雖禮法所許,殺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情,義不顧命,國家設法,焉得容此!殺之成復仇之志,赦之虧律格之條。然道路誼議,故須告示。」乃下敕曰:「張瑝等兄弟同殺,推問款承。律有正條,俱各至死。近聞士庶,頗有誼詞,矜其為父復仇,或言本罪冤濫。但國家設法,事在經久,蓋以濟人,期於止殺。各申為子之志,誰非徇孝之夫,展轉相繼,相殺何限!咎由作士,法在必行;曾參殺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決殺。」 瑝、琇既死,士庶鹹傷湣之,為作哀誄,榜于衢路。市人斂錢,於死所造義井,並葬瑝、琇於北邙。又恐萬頃家人發之,並作疑塚數所。其為時人所傷如此。 梁文貞,虢州閿鄉人。少從征役,比回而父母皆卒。文貞恨不獲終養,乃穿壙為門,磴道出入,晨夕灑掃其中。結廬墓側,未嘗暫離。自是不言三十年,家人有所問,但畫字以對。其後山水沖斷驛路,更于原上開道,經文貞墓前。由是行旅見之,遠近莫不欽歎。有甘露降塋前樹,白兔馴擾,鄉人以為孝感所致。 開元初,縣令崔季友刊石以紀之。十四年,刺史許景先奏:「文貞孝行絕倫,泣血廬墓,三十餘年,請宣付史官。」是歲,御史大夫崔隱甫廷奏:「恒州鹿泉人李處恭、張義貞兩家,祖父自國初已來,異姓同居,至今三代,百有餘年。又青州北海人呂元簡,四代同居,至所畜牛馬羊狗,皆異母共乳。請加旌表,仍編入史館。」制皆許之。 崔衍,左丞倫之子。繼母李氏,不慈於衍。衍時為富平尉,倫使於吐蕃,久方歸,李氏衣弊衣以見倫。倫問其故,李氏稱:「自倫使於蕃中,衍不給衣食。」倫大怒,召衍責詬,命僕隸拉於地,袒其背,將鞭之。衍涕泣,終不自陳。倫弟殷,聞之趨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錢,皆送嫂處,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給衣食!」倫怒乃解。由是倫遂不聽李氏之譖。及倫卒,衍事李氏益謹。李氏所生子郃,每多取子母錢,使其主以契書征負於衍。衍歲為償之,故衍官至江州刺史,而妻子衣食無所餘。 後曆蘇、虢二州刺史。虢居陝、華二州之間,而稅重數倍。其青苗錢,華、陝之郊,畝出十有八;而虢之郊,每征十之七。衍乃上其事。時裴延齡領度支,方務聚斂,乃紿衍以前後刺史無言者。衍又上陳人困,曰:「臣所治多是山田,且當郵傳衝要,屬歲不登,頗甚流離。舊額賦租,特望蠲減。臣伏見比來諸郡論百姓間事,患在長吏因循不為申請,不詣實,不患朝廷不矜放。有以不言受譴者,未有言而獲罪者。陛下拔臣牧大郡,委臣撫疲民,臣所以不敢顧望,苟求自安,敢罄狂瞽,上幹聖覽。」帝以衍詞理切直,乃特敕度支,令減虢州青苗錢。 遷宣歙池觀察使,政務簡便,人頗懷之。其所擇從事,多得名流。時有位者待賓僚率輕傲,衍獨加禮敬,幕中之士,後多顯達。 貞元中,天下好進奉以結主恩,徵求聚斂,州郡耗竭,韋皋、劉贊、裴肅為之首。贊死而衍代其位。衍雖不能驟革其弊,居宣州十年,頗勤儉,府庫盈溢。及穆贊代衍,宣州歲饉,遂以錢四十二萬貫代百姓稅,故宣州人不至流散。貞元二十一年,詔加工部尚書。 丁公著,字平子,蘇州吳郡人。祖衷,父緒,皆不仕。公著生三歲,喪所親。七歲,見鄰母抱其子,哀感不食,因請于父,絕粒奉道,冀其幽贊,父憫而從之。年十七,父勉令就學。年二十一,《五經》及第。明年,又通《開元禮》,授集賢校書郎。秩未終,歸侍鄉里,不應請辟。居父喪,躬負土成墳,哀毀之容,人為憂之,裡閭聞風,皆敦孝悌。觀察使薛華表其行,詔賜粟帛,旌其門閭。 淮南節度使李吉甫慕其才行,薦授太子文學,兼集賢殿校理。吉甫自淮南入相,廷薦其行,即日授右補闕。遷集賢直學士,尋授水部員外郎,充皇太子及諸王侍讀。著《皇太子及諸王訓》十卷。轉駕部員外,仍兼舊職。 穆宗即位,未及聽政,召居禁中,詢訪朝典,以宰相許之。公著陳情,詞意極切,超授給事中,賜紫金魚袋。未幾,遷工部侍郎,仍兼集賢殿學士,寵青宮之舊也。知吏部選事。公著知將欲大用,以疾辭退,因求外官,遂授浙江西道都團練觀察使。二年,授河南尹。皆以清靜為理。改尚書右丞,轉兵部、吏部侍郎,遷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上以浙西災寇,詢求良帥,命檢校戶部尚書領之。詔賜米七萬碩以賑給,浙民賴之。改授太常卿,以疾請歸鄉里,未至而終,年六十四。贈右僕射,廢朝一日。著《禮志》十卷。 公著清儉守道,每得一官,未嘗不憂色滿容。年四十四喪室,以至終身,無妓妾聲樂之好。凶問至日,中外痛惜之。 羅讓,字景宣。祖懷操。父珦,官至京兆尹。讓少以文學知名,舉進士,應詔對策高等,為咸陽尉。丁父憂,服除,尚衣麻茹菜,不從四方之辟者十餘年。李獻為淮南節度使,就其所居,請為從事。除監察禦史,轉殿中,曆尚書郎、給事中,累遷至福建觀察使、兼禦史中丞,甚著仁惠。有以女奴遺讓者,讓問其所因,曰:「本某寺家人。兄姊九人,皆為官所賣,其留者唯老母耳。」讓慘然,焚其券書,以女奴歸其母。入為散騎常侍。未幾,除江西都團練觀察使、兼御史大夫。年七十一卒。贈禮部尚書。 子劭京,字子峻,進士擢第,又登科。讓再從弟詠。詠子劭權,字昭衡,進士擢第。劭京、劭權知名于時,並曆清貫。 贊曰:麒麟鳳凰,飛走之類。唯孝與悌,亦為人瑞。表門賜爵,勸乃錫類。彼禽者梟,傷仁害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