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
仁宗朝商州鑄大錢 |
|
康定元年十二月戊申,屯田員外郎、判河中府皮仲容知商州,兼提點銅鐵錢事。 仲容嘗建議鑄大錢一當十。既下兩制及三司議其事,謂可權行,以助邊費,故有是命。初,韓琦安撫陝西,嘗言陝西產鐵甚廣,可鑄錢兼用。於是葉清臣從仲容議,鑄當十錢。翰林學士承旨丁度奏曰:「漢之五銖、唐之開元及國朝錢法,輕重小大最為折中。歷代更改,法雖精密,不能期年,即複改鑄。議者欲繩以峻法,革其盜鑄。昔漢變錢幣,盜鑄死者數十萬;唐鑄乾元及重輪乾元錢,錢幣輕重,嚴刑不能禁止。今禁旅戍邊,月給百錢。得大錢裁十,不可畸用。舊錢不出,新錢愈輕,則糧芻增價。臣嘗以湖州民有抵茶禁者,受千錢,立契代鞭背。在京西,有強盜殺人,取其弊衣,直不過數百錢。盜鑄之利,不啻數倍。複有湖山絕處,凶魁嘯聚,爐冶日滋,居則鑄錢,急則為盜,民間銅鉛之器悉為大錢,何以禁止乎?」 本志雲:軍興,陝西移用不足,始用知商州皮仲容議,采洛南縣紅崖山、虢州青水冶青銅,置阜民、朱陽二監以鑄錢。按《實錄》乃鑄鐵錢,與本志不同,當考。孫沔奏乞罷鑄大錢,當刪附。 慶曆八年六月。初,陝西軍興,移用不足,知商州皮仲容(康定元年十二月)始獻議采洛陽縣紅崖山、虢州青水冶青銅,置阜民、朱陽二監以鑄錢。既而陝西都轉運使張奎(慶曆元年五月,奎為陝西都漕)、知永興軍范雍(慶曆元年五月,雍知永興兼漕事)請鑄大錢,與小錢兼行,大錢一當小錢十。奎等又請因晉州積鐵鑄小錢(元年九月)。及奎徙河東(二年十月),又鑄大鐵錢于晉、澤二州,亦以一當十,以助關中軍費。未幾,三司奏罷河東鑄錢,而陝西複采儀州竹尖嶺黃銅,置博濟監鑄大錢(據《實錄》在四年)。朝廷因敕江南鑄大銅錢,而江、池、饒、虢州又鑄小鐵錢,悉輦致關中(江、池、饒三州見元年十一月,虢州未見,當時範雍所議)。數州錢雜行,大約小銅錢三可鑄當十大銅錢一,以故民間盜鑄者眾,錢文大亂,物價翔踴,公私患之。於是奎複奏晉、澤、石三州及威勝軍(《實錄》雲在五年)日鑄小鐵錢,獨留用河東,而河東鑄錢既行,盜鑄錢者獲利十之六。錢輕貨重,其患如陝西,言者皆以為不便。知並州鄭戩(六年一月,戩知並州)請河東鑄錢,且以二當銅錢一。行一年,又以三當一,或以五當一。罷官爐日鑄,但行舊錢。知澤州李昭遘(六年四月,昭遘知澤州)亦言:河東民燒石炭,家有橐冶之具,盜鑄者不可詰。而北人亦能鑄鐵錢,以易並邊銅錢而去,所害尤大。朝廷常遣魚周詢(四年三月)、歐陽修(四年四月)分察兩路錢利害,又數命官議(正月己酉、四月甲午)。 是月,翰林學士張方平、宋祁、禦史中丞楊察與三司使葉清臣先上陝西鐵議曰(六月乙未):「關中用大錢,本以縣官取利太多,致奸人盜鑄,其用日輕。比年以來,皆虛高物估,始增直於下,終取償於上。縣官雖有折當之虛名,乃受虧損之實害。救弊不先自損,則法未易行。請以江南、儀、商州大銅錢一當小錢三。」又言:「奸人所以不鑄小鐵錢者,以鑄大銅錢得利厚而官必不禁。若鑄大銅錢無利,又將鑄小鐵錢以亂法。請以小鐵錢三當銅錢一。」既而又請(七月辛醜)河東小鐵錢如陝西,亦以三當一,且罷官所置爐。朝廷皆施用其言,自是奸人稍無利,猶未能絕濫錢也。其後詔商州罷鑄青黃銅錢。皇祐二年二月,又令陝西大銅錢、大鐵錢皆一當二(嘉祐四年二月),盜鑄乃止。然令數變,兵民耗於資用,類多諮怨,久之始定。 《實錄》於六月乙未載陝西議,七月辛醜載河東議。今從本志,並書之此月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