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
漢光武帝紀(16) |
|
五月,蕭王自漁陽過范陽,命收葬士卒死者。至中山,群臣上尊號曰:「大王初征昆陽則王莽敗亡,後伏邯鄲則北州平定,此豈人力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據土,帶甲百萬。武功論之,無所與爭;文德論之,無所與讓。宜正號位,為社稷計。」王不聽。諸將固請,王曰:「寇賊未平,四面受敵,如遽欲正位號乎?諸將出①。」耿純進曰:「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于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志耳②。今功業已定,天時人事已可知矣。而大王留時逆眾,不正位號,純恐士大夫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無從大王也。」王感其言,使馮異問以群臣之議③。異至曰:「三王背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憂,在於大王。宜從眾議,上以安社稷,下以濟百姓。」④王曰:「我昨夢乘赤龍上天,覺悟,心中悸動,此何祥也?」異再拜賀曰:「此天帝命發於精神。心中悸動,大王重慎之至也。」會諸生強華自長安奉赤伏符詣鄗,群臣複請曰:「受命之符,人應為大,今萬里合信,周之白魚,焉足〔比〕(此)乎⑤?符瑞昭晢,宜答天神,以光上帝。」 ①《範書》光武帝紀「出」上有「且」字,《袁紀》恐脫。 ②按《範書》「固望」下有「其」字。楊樹達曰:「土壤,謂鄉里。前書孫寶傳雲:『我與稚季幸同土壤。』謂同鄉裡也。古人單言土。《論語》雲:『小人懷土。』易雲:『安土敦乎仁,故能愛。』是也。漢人乃雲『土壤』。『固望其』,『其』字疑衍。」今按《袁紀》正無「其」字,是。 ③《范書》馮異傳曰:「乃召異詣鄗,問四方動靜。」據此則「使」下脫「召」字。「下召」「使脫」字。 ④《通鑒考異》曰:「光武本紀,馮異破蘇茂,諸將上尊號,光武還至薊,皆在四月前。而馮異傳,異與李軼書雲:『長安壞亂,赤眉臨郊,王侯構難,大臣乖離,綱紀已絕。』又勸光武稱尊號,亦曰:『三王反叛,更始敗亡。』按是年六月己未,光武即位,是月甲子,鄧禹破王匡等於安邑,王匡、張卬等還奔長安,乃謀以立秋貙瞜時,共劫更始。然則三王反叛,應在光武即位之後,夏秋之交,馮異安得於四月之前已言之也!或者史家潤色其言,致此差互耳!」按《袁紀》據馮異之言,將更始諸將謀劫更始東歸事置於前,似不妥,然恐別有所據,亦未可知。 ⑤據黃本及《範書》改。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於鄗。改年為建武元年,大赦天下,改鄗為高邑。 袁宏曰:夫天生蒸民而樹之君,所以司牧群黎而為謀主。故權其所重而明之,則帝王之略也。因其所弘而申之,則風化之本也。夫以天下之大,群生之眾,舉一賢而加於民上,豈以資其私寵,養其厚大!將開物成務,正其性命,經綸會通,濟其所欲。故立君之道,有仁有義。 夫崇長推仁,自然之理也。好治惡亂,萬物之心也。推仁則道足者宜君,惡亂則兼濟者必王。故上古之世,民心純樸,唯賢是授,揖讓而治,此蓋本乎天理,君以德建者也。 夫愛敬忠信,出乎情性者也。故因其愛敬,則親疏尊卑之義彰焉;因其忠信,而存本懷舊之節著焉。有尊有親,則名器崇矣;有本有舊,則風教固矣。是以中古之世,繼體相承,服膺名教,而仁心不二。此又因於物性,君以義立者也。 然則立君之道,唯德與義,一民之心,莫大於斯。先王所以維持天下,同民之極,陳之千載,不易之道。 昔周秦之末,四海鼎沸,義心絕于姬氏,干戈加於嬴族,天下無君,六合無主,將求一時之傑,以成撥亂之功,必推百姓所與,以執萬乘之柄。雖名如義帝,強若西楚,焉得擬議斯事乎?由是觀之,則高祖之有天下,以德而建矣。 逮于成、哀之間,國嗣三絕①,王莽乘權,竊有神器。然繼體之政,未為失民,劉氏德澤,實系物心。故立其寢廟,百姓睹而懷舊②;正其衣冠,父老見而垂泣③。其感德存念如此之深也。如彼王郎、盧芳,臧獲之儔耳④,一假名號,百姓為之雲集,而況劉氏之冑乎? ①李賢曰:「成、哀、平俱無子,是三絕也。」按「國嗣三絕」,一般如李賢所言。然《袁紀》作「成哀之間」,似不當置平帝於其間。據《漢書》外戚傳,成帝時,班倢妤有男,數月失之。又許美人及故中宮史曹宮皆產子,為趙昭儀所害,故「國嗣三絕」,當以此應之。 ②指隗囂初起,納方望之策,立漢高廟,以見信於眾。詳見卷一。 ③指劉秀任司隸校尉,前往洛陽整修宮室,以迎更始。時其官屬衣冠皆如舊儀,父老舊吏見之,莫不垂涕悲喜曰:「何幸今日又見漢官威儀!」事見卷一。 ④臧獲,奴婢等下等勞動者之蔑稱。荀子王霸曰:「如是,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業。」注曰:「臧獲,奴婢也。方言曰:『荊淮海岱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燕齊亡奴謂之臧,亡婢謂之獲。』」按王郎、盧芳,一為蔔相工,一為安定邊民,皆下等人,故宏以臧獲況之。 于斯時也,君以義立。然則更始之起,乘義而動,號令稟乎一人,爵命班乎天下。及定咸陽而臨四海,清舊宮而饗宗廟,成為君矣。世祖經略,受節而出,奉辭征伐,臣道足矣。然則三王作亂,勤王之師不至;長安猶存,建武之號已立,雖南面而有天下,以為道未盡也。 初,赤眉二道入關,至弘農,複大合,分其眾萬人為一營。軍中嘗有齊巫祠城陽景王①,巫言:「景王大怒!當為縣官則可,何故為盜賊?」有〔笑〕(災)巫言輒病②。方望弟陽怨更始殺其兄,乃說樊崇等曰:「更始荒亂,政令不行。將軍擁百萬之眾,西向帝城,而無稱號,且為群賊,不可以久。不知挾宗室,以行誅伐,不敢不服!」崇等然之,又迫于巫言,乃求景王后,得七十餘人,唯盆子最親。 ①《范書》劉盆子傳李賢注:「以其定諸呂,安社稷,故郡國多為王立祠焉。盆子承其後,故軍中祠之。」惠棟曰:「沈約雲:漢時城陽國人以劉章有功於漢,為之立祠,青州諸郡轉相放效,濟南尤盛。」楊樹達曰:「此因尊崇景王而求立其孫,非因盆子為景王之後而祠景王也。注說殊誤。光武十王琅邪孝王京傳:『國中有城陽景王祠。』耿弇傳注引伏琛齊地記雲:『臨淄小城內有漢景王祠。』風俗通義卷九城陽景王祠條下雲:『有琅邪青州大郡及渤海都邑鄉亭聚落皆為立祠,雖陳蕃曹操一切禁絕,陳曹之後,稍複如故。』知漢時民間祀景王極盛矣。」楊、惠二說是。 ②災、笑形近易訛:據《范書》劉盆子傳改。 是月,赤眉立盆子為天子。盆子年十五,被發徒跣,見眾人拜,恐怖欲啼。崇等自相署置。崇本先起,有勇力方略,自徐宣等皆宗之,然不能書。徐宣故獄吏,通易經。於是推宣為丞相,崇為御史大夫。 盆子者,故式侯萌子。王莽時廢為家人。〔赤眉〕(更始)過式①,略盆子與二兄恭、茂俱在軍中。〔崇等〕(更始)之詣洛陽②,恭隨見南宮。恭前頓首曰:「故式侯世子,大漢復興,聖主在堂,不勝歡喜,願上壽。」有詔引上殿,稱壽曰:「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更始悅之,即封為式侯。恭通尚書,以明經數幸言事,擢為侍中,從更始入關。茂與盆子留赤眉中,嘗為劉俠卿牧牛③。盆子即立,猶朝夕拜俠卿,俠卿為之跪。後祠景王于郭北,使盆子乘鮮車大馬。草中牧兒皆隨車觀曰:「盆子在是中。」至祠所,盆子拜,崇等皆為之拜。祠罷,複歸俠卿所,時欲出從牧兒戲;俠卿怒止,崇等亦不復候視也。 ①按《漢書》地理志,式屬泰山郡,非更始軍活動地區,更始豈能至式掠盆子及二兄于軍中?《范書》劉盆子傳作「赤眉過式」,甚是,據以改。下文「茂與盆子留赤眉中」亦為明證。 ②《范書》劉盆子傳曰:「恭少習尚書,略通大義。及隨崇等降更始,即封為式侯。」則「更始」乃「崇等」之誤,故據以改,文義始通。 ③太平《御覽》卷八一四引袁山松書,「俠卿」作「仲卿」。他書均與《袁紀》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