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不能說斯大林的想法沒有道理,甚至可以說,斯大林的想法是非常符合邏輯的。斯大林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希特勒的心理,這才有了德蘇之間兩年的合作。這種合作,只有沙皇俄國與普魯士的合作才能與之相提並論,而其成果,卻遠非沙俄與普魯土的合作可以與之比肩。但是,形勢是在變化著的。作為哲學家的斯大林雖然值得這一哲學道理,但是在實際思考國際問題時,他卻把這個苦通的哲學常識拋到了九霄雲外。他不知道,雖然時間僅僅過了兩年,但德蘇合作或者德蘇維繫和平的先決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

  1939年的形勢是,如果希特勒不能取得斯大林的諒解,那麼,他貿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會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而1941年的情景則完全不是這樣。希特勒的德軍已經征服了整個西歐,英國事實上困守在英倫三島,無法對歐洲大陸形成威脅。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希特勒發動侵蘇戰爭,他將面臨一個對手,也是唯一的對手,那就是蘇聯紅軍。而且,斯大林也不理解,正是由於蘇軍的衰落,才進一步刺激了希特勒的侵蘇欲望。希特勒認為,蘇聯是個內部分裂、外部孤立的泥足巨人,經過大清洗後的蘇聯軍隊像一尊無頭的泥塑雕像。蘇聯雖然在改組軍隊,但是,蘇軍的戰鬥力在一段時間內將會處於低潮,它們將經不起強大的德軍的突擊。雖然德國的裝甲兵專家古德裡安在一本書中稱,蘇聯擁有一萬輛坦克,但希特勒認為他在誇大其辭。很明顯,希特勒既低估了蘇軍的坦克數量,也看不起蘇軍的坦克質量。他預料,1941年8月15日德軍就會進入莫斯科,10月1日對蘇戰爭即可結束,在一年內英國也會屈服。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也認為,「俄國這個龐然大物如同一個豬尿脖,只需一觸就會把它捅破」。

  在1941年2月3日最高統帥部和陸軍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哈爾德估計,蘇聯共有155個師,這個數目同德軍差不多,但是,他認為,德軍的「質量要優越得多」。蘇軍經過大清洗後元氣大傷,這是任何一個稍具頭腦的人都能看得出來的,但是,蘇軍正在逐步恢復元氣。因此,希特勒也想在蘇軍恢復元氣之前消滅蘇聯。至於說兩線作戰問題,希特勒也考慮到了。在希特勒看來,通向倫敦的道路必須繞道莫斯科。英國之所以在德國的狂轟濫炸下還拼命抵抗,是因為它還可以指望蘇聯。如果蘇聯被摧毀,英國最後的希望就會被粉碎。在1940年7月的一次軍事會議上,希特勒談到:「英國的希望在於俄國和美國。如果對俄國的希望破滅,那麼它對美國的希望也將破滅,因為消滅俄國後就會大大增加日本在遠東的力量。」千頭萬緒,全部歸結到蘇聯問題上來了。

  因此,必須消滅蘇聯,越快越好。由此可見,在兩線作戰以及對蘇作戰問題上,斯大林的考慮與希特勒的想法全然相反,這就不能不產生一種失誤。由於斯大林認為德國將力避兩線作戰,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當時的英國戰事上去了。挑起德蘇之間的戰爭只會對英國有利,蘇聯參加世界大戰,必將減輕英國的壓力。儘管當時蘇聯情報人員搞到很多情報,證明德國即將進攻蘇聯,但斯大林都認為這是西方帝國主義的陰謀。

  1941年6月13日,斯大林為再一次向世人尤其是希特勒表明他對德蘇「友誼」的信任,特別發表聲明,說「德國同蘇聯一樣,也在信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條款。蘇聯人士認為,關於德國企圖撕毀條約並準備進攻蘇聯的傳聞純屬無稽之談」,並說「這些謠言是反蘇反德力量的笨拙的宣傳伎倆,他們希望戰爭進一步擴大和加劇」。蘇軍情報部長戈裡科夫也附和斯大林,說「關於今春對蘇戰爭不可避免的傳說和文件,必須看作是英國甚至是德國情報機構散佈的假情報」。殊料,這正好中了希特勒的詭計,成了德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

  斯大林之所以認為戰爭將在1942年爆發,實際上同當時蘇聯軍隊的實際情況有關。「大清洗」後紅軍大傷元氣,已經不堪一戰。對此,斯大林也是清清楚楚。他知道, 紅軍的裝備正在更新,大量的新式武器,如 T-34型坦克、喀秋莎火箭炮,都已經研製出來,但還來不及大批量生產,裝備部隊,更不可能立即產生戰鬥力。通過營建「東方戰線」,蘇聯的邊界線大大向西推移,但是邊境地區的防務卻沒有能及時跟上。

  裝備新式武器需要時間,培訓軍官需要時間,建立新的防禦工事需要時間。時間太寶貴了。斯大林深知,拖延時間,延遲戰爭的爆發對蘇聯有利。而如果此時就開戰,那麼,戰爭的天平,十有八九會傾向德國一邊。因此,拖延時間成了斯大林的最高選擇。懾於德軍摧枯拉朽的戰鬥力,斯大林產生了畏戰心理。他希望把戰爭拖到1942年以後再打,那時蘇軍可以多少恢復一點元氣。來可夫在其回憶錄煙憶與思考》中證實,斯大林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貫穿著這個願望,並且相信他會成功。

  斯大林指望戰爭能拖到1942年以後再打,這實際上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幻想。希特勒也知道蘇軍的實際情況,知道蘇聯國民經濟正在向軍事化轉軌,時間對德國不利,而且,「俄國的覆滅將促使英國放棄戰爭」,因此,他認為,「擊敗俄國,越快越好」。斯大林的主觀思維與現實世界脫節,突然襲擊不可避免了。

  斯大林不僅對希特勒發動戰爭的時間判斷失誤,對希特勒發起進攻的方式,也陷入一廂情願的假設。他認為,如果德國要侵略蘇聯,那麼,德軍對蘇聯的進攻將首先從邊境挑釁開始,然後才會大規模地入侵。只要不給德軍以發動進攻的口實,戰爭或許就打不起來,起碼還可以再拖一段時間。於是,他竭力滿足德國的要求。德國所需要的原材料,蘇聯竭力滿足;報紙上連篇累續地歌頌德軍戰績,大唱德蘇友誼。

  5月7日,為了撫慰希特勒,莫斯科甚至驅逐了比利時、挪威和南斯拉夫三國的外交使團,理由也很簡單,這些國家現在都處於德國的控制之下,它們的合法政府已經不復存在,再讓這些國家的使節留在蘇聯,那不是有意與德國為難嘛!因此,斯大體乾脆將他們驅逐了事。至於說蘇聯與南斯拉夫政府之間的友好條約,那就顧不得了。兩天后,《真理報》又發表文章,針對德國報紙上散佈的蘇聯將侵略德國的謠言, 否認蘇聯將採取任何重大軍事行動。

  對於西方國家不斷提供的有關「巴巴羅薩」行動的情報,斯大林一律斥之為「帝國主義的陰謀」,旨在挑撥。離間德國和蘇聯的友好關係。斯大林還擔心如果蘇聯對德國的邊境挑釁作出「過度」反應會進一步刺激希特勒,引起全面戰爭的爆發。斯大林在軍事上擺出一副防禦架勢,不讓情報機構在德國領土上活動,對飛越蘇聯領空進行偵察飛行的德軍飛機禁止開火,不允許邊防部隊進入進攻陣地。國防人民委員部和總參謀部以及各邊境軍區都得到警告,要對由於蘇軍行動不慎而引起的後果負責。

  1941年6月中旬,基輔軍區司令基爾波·諾斯建議將居民從邊境地區撤出,軍隊進入陣地,但他被告知,「不給德國人留下對我們採取軍事行動的藉口至關重要」,要求被拒絕。6月13日,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要求下令讓邊境軍區部隊進入戰鬥準備,並根據掩護計劃展開第一梯隊,但斯大林拒絕了。他說:「你們要進行全國動員,立即把部隊調往西部邊境嗎?這就是戰爭!你們懂不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