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德軍在邊境地區集結,身處前線的基輔特別軍區的每一個人都看得很清楚,因此,他們一直要求莫斯科給他們配備縱深打擊部隊。現在這些部隊終於派來了,巴格拉米揚和基輔軍區司令員基爾波諾斯很高興,但是,他卻無權下令軍隊進入前沿陣地。基爾波諾斯原來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莫斯科知道後,來電嚴厲質詢:各築壘地域部隊為什麼佔領了前沿陣地?這樣做很可能會刺激德國人,挑起武裝衝突,因此,總參謀部指示,立即撤銷這一指令。自己下達的命令要自己來撤銷,基爾波諾斯大為沮喪。

  6月 15日, 莫斯科傳來命令:從6月間日起,第二梯隊的5個步兵軍要全部開往邊界。由於基輔軍區對此事早有準備,這個命令執行起來並不費力。而且,基輔軍區還規定,每支部隊強行軍機動的時間表是二至三晝夜,一部分師要在6月間日晚出發,其餘的師則在第二天晚上出發,他們攜帶一切戰鬥必需品,為了隱蔽起見,各部隊都在晚間行動。而且,為了不讓德軍察覺蘇軍的行動,軍區規定,各軍的集中地域距離邊境應有幾晝夜的行程。

  邊境地區的形勢越來越緊張。6月19日,第12集團軍司令員波涅傑林將軍請示,德軍的挑釁越來越頻繁,假如德國飛機侵犯蘇聯邊境,高射炮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開火。基爾波諾斯答覆,在下列情況下可以開火:1.軍區軍事委員會下達特別命令;2.宣佈動員;3.掩護計劃生效,同時又沒有特別的禁令。很明顯,蘇聯邊防軍當時確實有一個軍事計劃,只不過這個計劃受到了特別嚴格的控制,即如果沒有莫斯科的指令,這個計劃不得生效。但從6月份蘇聯的行動來看,這個計劃生效的時間也為期不遠了。6月間日,朱可夫通知基輔軍區,國防人民委員已經命令建立方面軍領率機關,將於6月22目前到達塔爾諾波爾。電報還指示,此事應嚴格保密,但可預先通知軍區司令部人員。戰爭的腳步已經越走越近了。

  朱可夫上任後,立即與鐵木辛哥等人研究邊境地區的鐵路、公路和通訊情況。副總參謀長瓦杜丁、華西列夫斯基報告了邊境地區的交通情況,結論是,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公路網情況很糟,許多橋樑不能承受中型坦克和火炮的重量,鄉間遣路需要徹底翻建,各邊境地區的鐵路很難適應大量卸載部隊的要求。瓦杜丁說,德國人通往立陶宛邊境的鐵路,其通行能力為每晝夜220列火車,回家莊應市決往東普魯土的鐵路僅能通過84列火車,在白俄羅斯都馬克蘭等地,蘇聯的鐵路線比德國少一半。為了能迅速向邊海培母供動部隊,未可夫決定,立即擴大鐵道兵的編制,鐵道兵原新台個旅,來可夫把它增加到13個旅,每個旅都有一個團、兩個獨宋官和安全部隊。如果蘇聯奉行的真是防禦政策,那麼,邊境地區田變遷狀況越差,對防禦者越是有利,決沒有自己動手整修道路,為蘇軍的機械化部隊的快速行軍創造條件之理。

  蘇軍的戰略也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蘇聯歷來奉行進攻戰由。這是蘇聯第一代軍事家伏龍藝從國內戰爭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30年代在蘇軍十分流行。蘇軍認為,只有進攻才能粉碎侵略者。朱可夫在其回憶錄中稱,這是「正確」的論斷。因此,蘇聯的軍事學院對進攻戰略進行了大量研究,而對其他的戰爭方法,如遭遇戰、退卻或被合圍時的戰鬥,幾乎沒有研究過。從這也可以看出,要斯大林捆住自己的手腳,等待德國人發起進攻,這是不可想像的。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斯大林不會等著敵人的炮彈落到頭上才宣佈戰爭。這裡,《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會成為障礙,斯大林也不會讓條約捆住自己的手腳。

  1945年8月蘇聯對日作戰可以從反面證明這一點。《蘇日中立條約》要到1946年才到期,如果蘇聯真的信守條約,為條約所限,那就不會有出兵中國東北之舉了。果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還要拖上一段時間。事實上,斯大林確實想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時間可能已經很近了。這從蘇軍的調動也可獲得證明。斯大林並不認為希特勒在征服英國前敢於侵略蘇聯,可是,戰爭爆發時,除了已經調到西部邊境的290萬大軍外,還有很多部隊在鐵路上運行。德軍在合圍蘇聯邊防軍後,遇到了源源不斷的來自伏爾加河、西伯利亞、北高加索的部隊,考慮到部隊調動所需要的時間,這些部隊很明顯不是在戰爭爆發後才奉命西調的。

  戰後蘇軍的許多文件都有這樣的記載:「戰爭爆發時,第 64步兵軍大部在行軍」,「第 21集團軍許多部隊正在軍列上。軍列分散在從烏拉爾到第聶伯河漫長的鐵路線上」,「戰爭爆發時,第63步兵軍正乘軍列行軍。6月21I日只有頭幾列軍車到達目的地,後續部隊直到7月初才先後到達目的地,還有些部隊沒有到達就掉頭北上」。這些記載表明,斯大林並沒有把自己的手捆起來,等著德軍來進攻蘇聯。只是,希特勒走到他的前面去了。

  當確信戰爭已經爆發後,斯大林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命令蘇軍轉入反攻,粉碎主要方向上的德軍,並向德國領土上挺進。這個命令以國防人民委員第3號命令發出,斯大林在上面簽字,迫於壓力,未可夫也在上面簽了字。如果蘇軍事先沒有周密的作戰計劃,那是無論如何不可能這麼快就轉入進攻的。可是,斯大林沒想到,先發才能制人,後發只能制於人。由於德軍的突然襲擊,蘇聯邊境地區的空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原先囤積在西線的大部分部隊也被德軍圍殲了,後續部隊正在向邊境地區挺進,蘇軍靠什麼發起反攻?蘇軍統帥部與邊境部隊失去了聯繫,連德軍挺進到哪裡都不清楚,這個計劃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我不需要任何苦告,我知道戰爭即將來臨,
  但是我以為我還有6個月的喘息時間。」斯大林對
  戰爭的時間表作如是判斷,可是,希特勒卻等不
  及了。

  斯大林心目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1942年之前德國不會進攻蘇聯。他確信希特勒不會搞兩線作戰。他曾仔細讀過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希特勒在書中對件斯麥避免兩線作戰的教誨極為推崇,他認為,德國之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陷於兩線作戰境地。希特勒在書中對德國領導人的失誤長籲短歎,這在斯大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德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它無疑會避免重蹈覆轍,對此,斯大林深信不疑。也正是處於這個原因,1939年8月,當希特勒拋棄他一貫的反共反揚內各,急不可耐地與蘇聯接觸時,斯大林就吃准了希特勒的心少司因此來個漫天要價。

  結果,希特勒在 1939年8月23日滿足了他的要求。蘇聯與德國瓜分了波蘭,波羅的海三個小國也成了蘇聯的努力範圍。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斯大林的判斷:希特勒不會兩線作戰,在徹底拿下英國之前,莫斯科將高枕無憂。他認為,如果沒有征服英國,希特勒是不會進攻蘇聯從而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境地的。1941年5月5日,他在一次講話中指出,德軍之所以在西線獲勝,首先在於它避免了兩線作戰。如果西線戰事沒有結束就匆忙進攻蘇聯,那無異於自殺。他認為對英戰事將在1941年冬開始,約需半年時間,然後才能折向東進。這樣,蘇聯起碼在1942年前不會捲入戰爭。這種觀念在他心目中是如此堅定,以至於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再也無法改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