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類似的警告太多了。戰後,美國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巴頓·惠利專門研究了「巴巴羅薩」行動。他發現,在德國發動侵蘇戰爭前,起碼有84個戰爭徵兆可以證明這一點,可是,莫斯科竟然一點反應都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德蘇戰爭不可避免。對此,斯大林知道得清
  清楚楚,並為此作了一些準備。可惜,希特勒走
  在了他的前頭。

  中國軍事家孫子曾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德蘇邊境出現如此重大的異常情況,斯大林會一無所知?當然不是。可是,他為什麼對情報機構的警告視而不見呢?原來,他心目中自有一份時間表。他認為,德國對蘇聯的進攻將從1942年開始,因此,對那些他認為是「提前」了的警告,當然也就不會在意了。

  斯大林曾經說,他信任希特勒,但事實上,他知道,德國與蘇聯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法西斯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敵人。這個判斷沒有過時,只是公開場合不適宜講罷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是一個權宜之計。因此,在他與希特勒於1939年8月握手的同時,他就在準備未來與希特勒的決戰了。

  在講到斯大林的戰前準備時,一些學者往往強調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營建的「東方戰線」,認為蘇聯之所以出兵波蘭、發動蘇芬戰爭、通過最後通牌方式向羅馬尼亞索取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吞併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三國,就是要加強自身的戰略地位,「拒敵於國門之外」。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沒有道理的。現在已經很清楚,所謂「東方戰線」,不過是一個藉口,旨在掩蓋蘇聯的強權政治和大國沙文主義,實際上這些地方大都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所規定的內容,也是希特勒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付出的代價。斯大林之所以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履行條約義務,把「屬￿」自己的一切拿到手,不是真正的戰爭準備。

  但是,說蘇聯在戰前毫無準備也是沒有根據的。儘管宣傳媒介連篇累膜在宣傳德蘇「友誼」,但軍隊的厲兵襪馬從未停止,反而加快了步伐。軍隊在大規模擴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蘇軍共有194萬餘人,1940年6月,蘇軍擴充到360萬餘人,到1941年6月,蘇軍已經接近500萬人。與軍事有關的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脈博跳動得更快了。從1940年到1941年6月戰爭爆發,蘇聯的物資儲備總值從40記盧布增加到70億盧布。

  1940年6月26日,蘇維埃最高主席團通過法令,規定實行一周7日工作制,禁止企業、機關的職工隨意曠工。在國家機關中,增設了與鞏固國防直接有關的汽車運輸人民委員部和建築工程人民委員部,改組了經濟委員會,在其基礎上設立了國防工業、冶金。燃料和機器製造經濟委員會,頒佈了新的《普通義務兵役法》,中央軍事機關和地方軍事領導機構也據此進行了改組,在各自治共和國。各州和各邊疆區建立了軍事人民委員部。 步兵部隊於 1941年4月實行戰時編制,大量的新式武器開始裝備部隊。從1940年起,蘇聯開始組建機械化軍、坦克師和摩托化師,1941年3月,蘇聯政府決定建立20個機械化軍。

  軍事領導機構也進行了重大改組。1940年12月底,蘇聯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參加者有各軍區和集團軍司令員、參謀長,各軍事院校校長及軍事學方面的權威學者,蘇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結束後,蘇軍組織了一次大型對抗演習。演習以德軍為假想敵,構想是德軍在邊境地區發動突然襲擊,紅軍組織反擊。結果,朱可夫指揮的「藍軍」戰勝了巴甫洛夫指揮的「紅軍」。說來也巧,這次演習從構想到實際效果,與半年後的「巴巴羅薩」行動都有異曲同工之效。演習結束後,斯大林進行了講評,朱可夫也因而取代梅列茨科夫,出任蘇軍總參謀長。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斯大林對德軍發動突然襲擊的前景還是感到很擔。動的。

  1941年以後,德軍在進境地區的集結已經越來越明顯,蘇軍為此也作了一些準備。3月至4月間,朱可夫向斯大林報告:根據計算,蘇聯西部邊境地區的部隊不足以抵抗德軍的突擊,必須從內地軍區緊急動員若干個集團軍,在5月初調到邊境地區。5月間日,總參謀部下令從內地軍區向邊境軍區調派部隊,共計28個步兵師和4個集團軍的指揮機關。到6月,蘇聯在邊境地區已經集結了290萬人,1500架作戰飛機,1800輛坦克。如此龐大的兵力,雖然與準備發動突襲的德軍相比尚為遜色,但如果運用得當,絕對是一支突擊力量。

  希特勒在準備「巴巴羅薩」行動時,一直強調德軍在東線的調動只是為了防備蘇聯的突然襲擊,這在他看來當然只能是一個藉口,旨在掩蓋德軍的真實意圖。但是,又有誰知道,斯大林真有這麼一個突然襲擊計劃,而這麼一個絕密計劃,在過去幾十年中都作為蘇聯的最高機密秘而不宣,但在蘇軍高級將帥的回憶錄中,斯大林想先發制人,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戰前曾任蘇聯海軍人民委員的庫茲涅佐夫元帥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認為,有一件事是無可置疑的,那就是,斯大林不僅沒有排除與希特勒德國交戰的可能,相反,他認為蘇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斯大林按自己確定的期限在各方面備戰,希特勒使他的打算落了空。」庫茲涅佐夫當時是中央委員,所說當然不會是無稽之談。

  庫茲涅佐夫說,1941年2月7日,本可夫被任命為總參謀長,總參謀部隨即起草廣一個極其機密的指令,要求各個軍區和艦隊首長把德國視為蘇聯的潛在敵人。但是,這個指令沒有立即下發,而是到5月5日才下發各個軍區。指令要求各個軍區作好準備,按照最高統帥部的命令發起毀滅性的進攻,殲滅敵人,把戰場推向德國。但是,指令沒有提到開戰日期。實際上,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當時蘇聯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因此,也無法事先規定一個日期。

  庫茲提佐夫的說法可以從各個方面得到證實。朱可夫的回憶錄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朱可夫在回憶錄中寫道:「1940年的作戰計劃經過修改後於1941年付諸實施,其中規定,一旦遭到軍事威脅時必須:1.使全國武裝力量進入高度戰備狀態;2.立即在全國實行動員;3.4.」朱可夫還說,作戰計劃和動員計劃規定的措施,只有根據政府的特別決定才能付諸實施。

  來可夫提到了邊境軍區和統帥部的計劃,但他在問憶錄中對這兩個計劃語焉不詳。戰前曾任基輔特別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的巴格拉米揚元帥說,他曾參與擬訂一份國界掩護計劃,在德國征服南斯拉夫後,這份計劃又作了重要修改。莫斯科命令,直接負責國境掩護的部隊要大大擴充,這次修訂在5月10日前完成了。

  此外,從4月下旬開始,蘇軍明顯加緊了向邊境地區的增援行動,莫斯科命令,基輔軍區要在6月1日前完成5個快速反坦克炮兵旅和1個空降軍的組建工作,4個步兵師要改建成山地步兵師。5月25日前,來自西伯利亞的步兵第力軍也將歸軍區建制,5月20日,來自北高加索的步兵34軍及其4個步兵師和1個山地步兵師也歸基輔軍區節制。巴格拉米揚回憶說,到5月底,一列列的火車開始到達基輔軍區,他的作戰處忙得像一個調度所。6月初,北高加索軍區的5個師還沒有集結完畢,總參謀部又下令,基輔軍區要接受從外貝加爾調來的第16集團軍,規定必須在7月10日前集結完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