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超限戰 | 上頁 下頁
四〇


  1987年10月19日,美國海軍艦艇在波斯灣攻擊伊朗鑽井平臺,消息傳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立即觸發了華爾街歷史上最慘烈的股市崩盤。這個令人聞之變色的「黑色星期一」,使美國股市僅帳面損失即高達5600億美元,等於淨賠掉一個法國。事隔數年,由軍事行動引發股災進而導致經濟恐慌的一幕再次重演。1995-1996年,中國大陸兩度宣佈在臺灣海峽試射導彈並舉行軍事演習。彈跡劃空之時,臺灣股市應聲而落,出現了雪崩式的連鎖反應。以上兩例,雖然並非就是我們所說的超領域組合,特別是前者還屬￿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舉,但其出人意料的結局,卻足以啟發我們的思路:如果有意識地把兩個或更多的看上去互不相干的領域,組合成一種戰法去使用,效果豈不更好?

  從超限思維的角度,「超領域組合」就是戰場的組合。每一個領域都可能與軍事領域一樣,成為未來戰爭的主導性戰場。而「超領域組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考慮,選擇哪個領域作為主戰場,對實現戰爭目標更有利?從美伊對抗的實踐來看,在「沙漠風暴」42天軍事行動之後,持續了8年的軍事壓力+經濟封鎖+武器核查,是美國在新的戰場上用超領域組合打擊伊拉克的戰法。且不談經濟封鎖對伊拉克造成的巨大非軍事性損毀,僅巴特勒為首的聯合國武器核查特委會,在幾年間通過檢查和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伊拉克軍事潛力形成的打擊,就已經大大超過了海灣戰爭空中轟炸的戰果總和。

  這些事象表明,戰爭已不再是純粹軍事領域內的行動,任何一場戰爭的走勢和結局,都將可能被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外交因素、文化因素、技術因素等等非軍事因素所決定或改變。面對影響廣被全球各個角落的軍事和非軍事衝突,我們只有從思維模式上突破劃地為牢的種種界限,把被戰爭所全面波及的各個領域,變成手中熟練翻洗的紙牌,用超限戰法組合所有戰爭資源,才有可能操得勝券。

  §超手段組合

  在兩國交戰、兩軍搏殺之際,是否需要使用特別手段,針對遠在後方的敵軍家屬展開心理戰⒁?在保衛國家金融安全時,是否可動用暗殺手段去對付金融投機家⒂?對毒品或走私品策源地,能否在不宣戰的限度內使用「外科手術式」打擊?為對他國的政府和議會施加影響,可否建立專門的院外集團運作基金⒃?是不是還可以用購買或控股方式,把別國的報紙、電視變成對其進行媒體戰的工具⒄?

  【⒁美國國防部對互聯網軍方網站已加強控制,以防止敵對力量利用軍人家庭住址、福利號碼和信用卡號對軍人進行攻擊。】

  【⒂既然英國政府允許其特工人員可以對被認定為恐怖主義國家的政府首腦實行暗殺,那麼,如果某些國家把對本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的金融投機家視為戰犯或恐怖分子並依同樣方式處置,是否可以認為是正當的?】

  【⒃代議制國家的議會都躲不開院外集團的包圍,如美國的猶大人組織和槍支協會,都是一些著名的院外集團,其實,類似做法遠在中國古代就有,秦末楚漢相爭,劉邦給陳平許多錢就是為了在戰場之外打敗項羽。】

  【⒄有文章披露,索羅斯通過控制阿爾巴尼亞的報紙,操縱阿國政局。】

  除開手段使用的正當性,即是否合乎公認的倫理規則這一點,上述問題的另一個共同之處是,它們全都涉及到了超國家、超領域地使用手段也就是我們要說的「超手段組合」問題。而要弄清楚什麼是超手段並且為什麼要超手段,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

  什麼是手段?

  這個問題似乎根本不是問題。誰都知道,手段是用以實現目標的方法和工具。但如果大到一個國家、一支軍隊,小到一個計謀、一件武器,都被籠統地稱做手段時,問題就遠不是那麼簡單了。

  手段的相對性,是一個讓人頗費周章的問題。

  這種相對性表現為,在一個層面上可能是手段的東西,在另一層面上又有可能變成目的。對於超國家行動來說,國家就是手段;而對於國家行動來說,軍隊或其它國家力量是手段,國家則成了目的;依此類推下去,大小不一、尺碼不同的手段,就像是重重疊疊的中國套盒,每一層手段在服務于更高目的的同時,本身又成了低一級手段的目的。

  拋開目的不談,手段的複雜性還在於,可以從任何角度、任何層面把任何事物都作為手段來理解。

  從領域的角度,軍事、政治、外交、經濟、文化、宗教、心理和媒體這些領域,通通可以視為手段;再沿領域細分,如軍事領域,從戰略戰術、軍事威懾、軍事聯盟、軍事演習、軍備控制、武器禁運、武力封鎖直到使用武力,都是當然的軍事手段;而經濟援助、貿易制裁、外交斡旋、文化滲透、媒體宣傳、制定並運用國際規則、利用聯合國決議等等手段,則在分屬政治、經濟、外交等不同領域的同時,也越來越被政治家們當做准軍事手段去運用。

  從方法的角度,哲學方法、技術方法、數學方法、科學方法和藝術方法,都是人類用以造福自身、也可用於戰爭的手段。比如技術。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空間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每一項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都在擴張著手段的陣容;再如數學,從兵力配置、彈藥基數、彈道測算、殺傷概率、作戰半徑、爆炸當量這些軍事術語中,無處不見數學方法的影子;此外,哲學、科學、藝術的方法也是支撐軍事智慧以及軍事行動的有力手段,這也就是人們常常把軍事思想、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稱做軍事哲學、軍事科學、軍事藝術的原因,利德爾·哈特就曾把戰略一詞,定義為「運用軍事手段來實現政策目標的藝術」。

  由此可見,手段是一個涵蓋廣泛、層次豐富、功能交叉因而不易把握的概念。只有從視野上拓寬對手段的認識,懂得無一物不可以是手段的道理,才不至於在手段的運用上捉襟見肘,黔驢技窮。1978年在伊朗佔領美國大使館扣留人質的危機中,美國最初只知貿然採用軍事手段,失敗後才改變手法,先凍結伊朗的海外資產,又實施武器禁運,並在兩伊戰爭中支持伊拉克,再加上外交談判,多管齊下,最終使危機得以解決⒅。這說明,在一個空前複雜化了的世界上,手段的樣式和適用範圍也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再好的單一手段也不會比多種手段的並用更有優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