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
一五二 |
|
戰鬥結束,浙江溫州、瑞安、樂清地區均撿拾到未爆炸的「響尾蛇」導彈骸體,幾天後,它們被運到北京。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辟地圍欄,將這些「蛇屍」展出示眾。 這種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先進武器終於揭去面紗,將真相告白天下。 「響尾蛇」 高2.89米,直徑0.127米,重86.5公斤,楊柳細腰,身條修長,體態輕靈。發射高度5000米時射程4000米,15000米時射程14000米。飛行中可達2.5倍音速,它的頭部裝有紅外線導向裝置,當左右各45°內的目標機尾部噴出的熱輻射被這個裝置接收到,飛行員即獲得信息,便可將它發射出去。與普通機炮相比,它最大的優越性就是能夠緊緊追蹤目標機的熱輻射躍升俯衝轉彎,直到逮到目標機與之同歸於盡。有飛行員說:那傢伙好像長了一副狗鼻子,嗅著了你的氣味就死攆死追不放,應該叫「野狗」、「瘋狗」才對,幹嘛叫個「響尾蛇」嘛。 軍事史上,任何一種厲害的「矛」剛一問世,用來制約它的「盾」也就隨之誕生了。「響尾蛇」的本領固然不小,但也並非無懈可擊。其一,「響尾蛇」的紅外線控測器是靠目標機尾部的熱流導向的,決定了空戰中只有拼命去咬對手的尾巴一途,戰術動作和攻擊角度受到很大局限。其二,紅外裝置不能識別敵我,所以雙方激烈纏鬥時,為防止誤傷己機,一般不敢輕易發射導彈。其三,每架飛機如載2-4枚導彈,飛行重量就要增加173-346公斤,會極大干擾飛機的速度和機動能力。其四,在濃雲、大風、雨霧的天候中作戰,導彈的準確性和命中率會受到很大影響。其五,高懸中空的太陽是最大的熱輻射源,飛機發射導彈時必須背陽而動,占位十分彆扭。其六,目標機迅速地以大坡度急轉彎,並積極進行反擊,或向著太陽飛行,都有很大的甩脫敵機和導彈的可能性。9月24日,國民黨空軍共發射導彈5枚,命中僅1枚,在薑凱大隊8機與敵12機絞在一起格鬥的8分鐘裡,敵連1枚導彈也未找到有利時機發射。在以後的空戰中,敵很少使用導彈,我也再無飛機被導彈擊中。多次實戰權威地說明了:「響尾蛇」咬傷人的成功率並不高。 當然,不管怎樣講,「響尾蛇」應稱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頂尖武器。台海戰事已發展到動用最尖端空空導彈的地步,消息旋被炒成國際新聞,也立刻成為一樁僅次於使用核武器的嚴重事件。在大陸方面看來,這絕不僅僅是一件新式武器被應用於戰場,而是美國決計軍事介入臺灣海峽的又一明確信號,也是其全面武裝蔣介石,對中國內戰干預到底的重要步驟。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言人發表談話,《人民日報》刊登社論,外交部新聞司舉行新聞發佈會,集中火力,猛攻老美,厲色嚴辭,警告臺灣。9月30日晚,周恩來總理在國慶9周年招侍會上再次言詞激烈地提到了「導彈事件」 ,向美蔣拋去犀利的投槍:「中國人民對於蔣介石集團在美國指使下所犯下的罪行,一定要給予懲罰性的打擊。中國人民對於美國的戰爭挑釁,感到極大的憤怒!」「如果美國侵略者不顧中國人民的一再警告,繼續對我國進行軍事挑釁和擴大侵略,那麼美國侵略者就會使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絞索越拉越緊,無法逃脫!」 毛澤東著名的「絞索論斷」又一次抓住了闡發昭告的機會。神州大地也又一次掀起了反美反蔣的浪潮。 「響尾蛇」被拉出示眾那天,北京城萬人空巷,人們打著打倒美蔣的標語,呼喊詛咒美蔣的口號,盛怒而來,激憤而去,於萬惡的鐵證面前聲討敵人的罪行。人群中,有一6歲半男孩,他久久扒著欄杆,忽閃著明亮的大眼,看著那比自己高出一倍、與自己大腿一般粗細、印刷著古怪外國文字、銀白色的火箭發呆。從大人那裡,他知道這玩藝是一種美國製造的用來打咱中國的非常惡毒厲害的武器,他幼小的心靈,萌發著對「美國野心狠」深深的憎恨,也滋生著對這神奇兵器的畏懼,他不無杞人憂天地擔心,解放軍空軍叔叔會不會吃這個叫作「搗蛋」的東西的虧呀。「咱們中國為什麼沒有『響尾蛇』呢?我長大了也要發明製造咱們中國的『搗蛋』。」他幼稚而真誠地對爹媽說出了未來的理想。 不用猜,這孩子正是我。 長大成人,我雖未能實現曾經有過的夢想,但中國早已擁有了自己的「響尾蛇」。 我仍不滿足。在世界兵器已經全面高科技化了的今天,中國所擁有的實在太少、太少。我並非迷信尖端,但批判的武器確實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我一直以為,1958,王自重用鮮血洇透的「教訓」二字,中國理應永遠銘記。 * * * 是日,臺灣飛機共起飛300餘架次,大陸飛機起飛240架次,雙方都進行了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戰鬥出動。玉宇瑤台之上,兩岸空軍列隊擺陣,大鬧天宮。 大陸方面的仗打得不十分理想,這從公佈的僅僅擊落敵機兩架的戰果可以看出。事情就是這樣,我雖士氣好,但指揮、戰術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童謠所唱:大網撒下去了卻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了小尾巴魚。收穫不豐,恐怨不得漁網,應從撈魚術方面查找一番原委才是。 擊落敵機者為王自重。他孤牛鬥群狼,如何把兩架攜帶「響尾蛇」的敵機打落塵埃的,作戰細節已無從考據。我大海撈針,從一份原始檔案中獲悉,戰後,敵地指曾長時間呼叫十一大隊的129號、 363號和355號F-86,129、363終於返回,而355則始終沒有回去。355算一架,另一架呢?我尚未找到當年判定為「擊落」的依據。因此,我坦承,關於王自重究竟擊落1還是擊落2的問題,我的腦子裡仍存有若干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個性使然,我期待著參戰當事者們權威性的說明,更期待著臺灣檔案解秘公佈的那一天。 臺灣方面的仗則「理想」得一場糊塗。臺灣空軍總部很快發表空戰公告:「我空軍機群24日上午在臺灣海峽執行巡邏任務時一度遭遇匪米格十七型機多批攔截攻擊。參加此一巡邏任務的我空軍飛機共三十二架,實際參加作戰的僅十多架,而攔截攻擊我機的共匪米格十七型機則有百餘架之多。匪以絕對優勢兵力使用圍攻戰術,誘迫我機至大陸決戰。經我空軍健兒奮勇作戰,終於在眾寡懸殊的情勢之下,重創來犯匪機,建下輝煌戰果。」「在三度空戰中,我機共擊落匪米格十七型機十架,另可能擊落兩架,可能擊傷三架,我機無損失,于達成任務後均安返基地。」 「公告」還披露了李叔元中校等十數位飛行員像捏臭蟲踩螞蟻一樣聚殲大陸空軍的「精彩情節」。 有「響尾蛇」給撐腰,臺灣口大氣粗得一張嘴就能噴出一頭牛來(這是什麼東西啊——掃校者不禁要問) 。要命的是,臺灣各種版本的史書均已將9月24日臺灣空軍以15:0大獲全勝堂而皇之寫了進去,自欺也罷,還要欺世、欺人、欺後代,以訛入史,謬種流傳,怎麼得了! 我實在懶得同臺灣版的「話本」、「故事」打筆墨官司,我只想表達一種符合邏輯的反推:如果大陸空軍確保水豆腐一樣不經拍打,臺灣空軍玩似的就能鬧個15:0,那麼,就這樣一直打下去好了,也不要多,每日敲掉大陸8到10架飛機,不出一月,大陸前線空軍將被消滅殆盡,台澎金馬當可高枕無憂安然無虞,何樂而不為,不為為傻瓜! 而實際情況是,9月24日是臺灣空軍最後一次大規模侵入大陸領空。以後還有來,但強弩之末,來之頻率、數量、深度均呈頹勢矣。 8 對臺灣而言,金門簡直就是一頭張大嘴巴等待吃食的海上巨獸,必須源源不斷用堆積如山的物資充填它饑腸轆轆的消化系統,才能使其存活下去。據估算,戰時,因各項消耗激增,維繫支撐金門最低水平的日補給量應為500噸左右。 炮戰開啟,大陸方面強力合閘,臺灣機降和船泊補給金門傳統方式已很難通行,向金門輸血僅存空投與水陸兩用汽車駁運二途。至9月下旬,水陸兩用車高峰出動日達50輛次,運載各種物資約150噸。運輸機日出動二十、三十架次不等,空投物資僅60-90噸。 200餘噸這個數字,是一道雙重的底線:于金門方面,已是絕不可再減半斤。於大陸方面,亦是絕不可再增八兩。 毛澤東從一開始便確定對金門的方針是「封而不死」。門完全封不住,白白浪費炮彈;大門關得太死,勢將逼敵滾蛋。此二種結局都非毛澤東炮轟金門之初衷。在風雨無秩陰晴難蔔的國際格局和台海情勢之下,毛澤東就是要讓金門處於一種半死不活的狀態。「封而不死」,既為戰略上的考量,也為戰術上的要求。聶鳳智曾經借用一句老話反其義用之,通俗地向部下解釋我軍意圖:為了馬兒跑不掉(臺灣不從金門撤兵),一定要給它喂點草。既要讓它餓不死,又不能叫它吃太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