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
八 |
|
§第二章 地中海漩渦 1 1958年5月8日,黎巴嫩槍聲大作,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將夏蒙總統打得懵懂轉向。 7月14日淩晨,一群伊拉克年輕軍官沖進巴格達王宮,把面如土灰渾身篩糠的國王費薩爾、首相賽義德、王儲伊拉從床下拖出來,扼要宣佈了他們出賣國家利益的罪行,然後依次用衝鋒槍在他們的腦殼上鑿洞。然後,宣佈建立伊拉克共和國、退出「巴格達條約」。 美國在波斯灣的戰略防線上出現了缺口。 軍官群中,有一濃眉大眼、上唇留著典型的伊斯蘭小鬍子的中尉,他便是十歲就得到第一枝槍,十九歲就殺了第一個人的薩達姆。三十三年後,他終於成為其知名度僅次於美國總統布什、使整個西方世界一提及便深感頭痛的人物。 親西方的夏蒙政府搖搖欲墜、哈希姆王朝壽終正寢,地中海颶風驟起,掀起一片怒浪狂濤。 阿拉伯各國的民族主義者受到極大鼓舞,軍事政變或平民暴動隨時都可能像雪崩一樣猛烈爆發。將美國和西方勢力排斥出中東地區的納賽爾主義似乎已在地中海的海平線上現出了曙光。 西方一片驚恐。 如果把時鐘倒撥回去個百八十年,他們是不會如此驚恐的。那時候。這裡本是一片除了沙漠還是沙漠的不毛之地,即使用重如阿爾卑斯山脈的磨盤來碾軋,也不可能從騎著駱駝、趕著羊群、渾身上下纏繃帶一樣裹得嚴嚴實實的阿拉伯人那裡榨出多少油水來。現在可是今非昔比了,自從在那片荒廢的土地下面發現了會流動的黃金——石油——以後,整個中東就像剛被人知道了其美貌的姑娘。立刻身價百倍,西方人以絕不亞于當年對福摩薩般的熱情蜂擁而至,一根根鋼管深深鑽入地下,吮吸著能夠讓整個世界都狂熱躁動起來的黑色血液。 隨著現代勘探術的日臻完善和探察領域的日趨擴大,人們瞪大了眼球發現,這片原來最不值錢的土地竟儲藏著世界石油資源的66%,世代受苦受窮的阿拉伯人競愚鈍到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屁股一直是坐在一座流動的金山上。 美國石油來源的30%西歐的40%日本的90%都來自這個地區,在石油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中樞神經和工業化社會命脈的時代,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掌握了經濟繁榮的命運,誰就控制了世界。 靠石油來維持繁榮的國度決不能坐視被擠出那片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營養液的海洋,艾森豪威爾幾乎在得到消息的同時就作出了立即干涉中東局勢的決定,早已從世界霸主地位降為夥計的英國緊步其後。理由是不成問題的:「保護黎巴嫩『主權』,保護美國、英國僑民」,「應黎巴嫩、約旦政府請求,防止共產主義顛覆」。 在這個星球上,大概只有美國軍隊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開到任何一個地方去,並且總會有一百條理由在等著你。 7月15日,一千五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登陸黎巴嫩。幾天後,在美國海軍第六艦隊七十二艘艦艇及二百餘架艦載飛機的支援下,這支部隊擴大至一萬五千人,他們輕而易舉彈壓了起義武裝的抵抗,控制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及國際機場、火車站和海港區。 英國軍隊行動稍遲,17日晨在約旦空降了三個營又一個傘兵大隊,在伊拉克東南的巴林島增派了一個營,另以堡壘號航空母艦和三艘驅逐艦、若干潛水艇組成的特混艦隊,運載一個步兵旅又一個營駛往亞丁灣,完成了從北面攻擊伊拉克的準備。 在美國和英國大兵的鼎力相助之下,親西方的黎巴嫩總統和約旦國王侯賽因化險為夷,稍稍站住腳跟。業已鬆動的西方中東防線得到加固。 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完全搞懂,預期中的對伊拉克的攻擊為什麼始終沒有發生?但我們終於在三十三年之後、 1991年的1月17日看到了這場攻擊。以美國軍隊為首的多國部隊再次踏上這塊土地,布什的「愛國者」大顯神通成為薩達姆「飛毛腿」的剋星,前者的F-16和隱形飛機更把後者的共和國衛隊炸得鼻青臉腫屁滾尿流。這一次我們中國人每天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來自海灣的戰爭新聞,有驚歎,有喝彩,也有困惑。 薩達姆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炮,雙腳踩在了人家的土地上,侵略者的帽子戴定了。可山姆大叔也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炮雙腳站在人家的國土上,該戴什麼帽子? 這場戰爭至今尚未真正結束。十分鐘之前,郵遞員送來了今天(1993年8月21日)的「參考消息」,我一眼就瞥見了放在頭版上的那條醒目的標題: 伊拉克向聯合國抗議美軍轟炸伊北部 伊拉克的一位政府發言人在一項聲明中說:「美國政府今天上午對摩 蘇爾以西20公里的一個高射炮兵連犯下新的侵略行徑,造成一名軍事人員 受傷,兩輛車輛受損。」他還說,在飛機第三次企圖接近高射炮兵連時, 一個平民受傷。 在華盛頓,五角大樓說,在伊拉克發射了一枚地對空導彈後,美國軍 用飛機開火自衛。在這次行動中,由兩架F-4G飛機和兩架F-16飛機進行 了兩次襲擊,看來已摧毀了伊拉克導彈發射場。伊拉克的一位政府發言人 說:「美國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中東的事情永遠都是一團漿糊難以說清楚的。先是伊拉克打伊朗,科威特則慷慨解囊掏腰包,美國人也明地暗地給薩達姆以各種新式武器。筋疲力盡打了八年,剛喘了一口氣,伊拉克又突然掉轉槍口打開了科威特,美國人比誰都著急上火,伊朗則蔫不幾地又暗中給伊拉克打氣鼓勁。咋回事,說不清!同情弱者的心理驅使吧,我一開始倒是挺可憐科威特的,現在卻又可憐開伊拉克了。……幾百億的戰爭賠款像大山壓在那,好幾代人都還不清;又禁運,又不允許出口石油;政府辦公大樓讓人家搜了個遍,軍事基地還得讓人家安上攝像機監視著…… 相距三十三年的兩場戰爭,雖然起因和性質大相徑庭,但似乎也能瞥見一些共有的特徵。我倒是很同意這樣的說法:地中海倒黴在地中有「海」。那片蔚藍色的海底埋藏著的另外一個墨黑色的大海,是把整個世界都攪得不得清靜的深不見底的漩渦。這個地區的現代史看似雜亂無章,頭緒紛繁,其實簡單得一句話也可說情:以鮮血換石油! 2 忘記了是哪國的一位文學家說過:冷戰,就是地球東半部的那只眼睛同西半部的那只眼睛怒目相視和各占去一半的嘴巴在互相叫駡,但誰也不敢輕易使用牙齒,因為,在兩個半部都長出了核牙的情況下那意味著整個頭顱的自行爆炸。 1958年,兩大敵對陣營的冷戰正經歷著最嚴酷的寒冬,國際問一切撲朔迷離亂麻般的現象都可以用兩道簡單的公式來解析: ——你動作,我反對。 ——你反對,我叫好。 * * * 北京針對美、英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動作舉行了有數百萬人參加的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通宵達旦,日以繼夜,整座城市變成了一頭不間斷地在發怒發威的獅子。 一位英國記者寫道: 當你看到有那麼多人向你投來鄙夷仇恨的目光向你揮拳咆哮時,難免 會情不由己地膽顫心驚。這個國家最不缺乏的資源就是人,那無始無終看 不到盡頭的人群使你想到這個國家的一條最著名的河流——黃河。黃河發 大水在遠古時代就是一件可怖的事情…… 人們排成多路縱隊,組織良好前呼後擁向英國代辦處所在地興國路走去。入夜,這條窄窄的馬路已被擠得水泄不通。水銀路燈下,一片片拳頭和拿著紅綠紙旗的臂膀波濤般此起彼伏。五光十色的標語、漫畫貼滿了英國代辦處那長約四百米的建築物的牆壁,厚達十幾層之多,空氣中,彌漫著墨汁的酸臭和漿糊的香甜氣息。 北京第一機床廠一千五百多名工人,緊接著下午第一隊一千多人的隊伍,在晚上10時半下了班又立刻趕來參加遊行。淩晨,這條馬路上又第三次打出了該廠的廠標。 頭上還戴著白色工作帽的北京聯合紡織廠的女工們,也是在晚上11時下了班以後就走上街頭的。女工們為聲援黎巴嫩、伊拉克的兄弟姐妹還組織了青年突擊隊,她們虔誠地說,多生產一支紗錠,就是多造出一顆射向美、英帝國主義的子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