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軍碑一九四二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參謀長胡心愉立即指揮官兵就地應戰,這些官兵都是幾經戰火洗禮的老戰士,不但戰鬥經驗豐富,而且戰鬥技能嫺熟,沉著勇敢,機敏善戰,各自為戰獨自應對突然狀況的能力和反應較快,當敵人一開火,他們便各自尋找射擊陣地,開槍還擊,經過激戰終於將敵擊退,7月2日晚,胡心愉率部打掃戰場,清點部隊,加強防衛。而後電報餘韶說:「胡義賓陣亡,現敵已擊退,擬繼續向孫布拉蚌推進。」 余韶驚悉胡義賓為國捐軀,至感悲痛。當日他接到蔣介石電報,令他率師經貢山、福山方面回國。他在積極地進行回國準備的同時,電告胡心愉令其向東渡過邁立開江(Malinka River)和恩梅開江(Enmaynua River),從芒基、弗拉丹之間回到福貢待命。余韶自率96師主力于7月5日渡過邁立開江。7月7日至11日雨止天晴,渡過恩梅開江後,在裡丹適逢印度方面派飛機空投大米、鹽油和食品罐頭,解決了官兵們的急需。 14日到達裡當曲江西岸,這處原有的鐵索橋已被緬奸破壞,餘韶差人找到當地土著居民請其編制竹纜。派人乘竹筏過江,將其固定在大樹上,再編制竹筐系在竹纜上兩岸用繩索對拉,竹筐中坐人,一共建立起五條竹纜渡索,一日一夜間數千官兵全部渡至江對岸。隨即在浪甫休整,呼叫飛機前來投送食物。8月1日到達高黎貢山西麓之赤恒底。從2日開始攀越這座橫斷山脈的南支高黎貢山。翻越高黎貢山,滾滾奔流的怒江橫在前面。5日仍利用竹纜渡江,過江後到福貢集結,稍事休整。餘韶後來回憶道:由於已經回到祖國懷抱,當地民眾(有傈傈、白、漢、怒、普米納西、傣、獨龍、藏等族)雖甚貧寒,一見我們是遠征軍,都熱烈地向我們送水送飯,我們官兵則回贈糧食等物。接著過瀾滄江經蘭坪抵達劍川,全師尚存3600多人。該師原有9863人,傷亡4081人(內因抬炮累死1500人),失蹤2182人,損失極其慘重。但較之杜聿明新22師相比,確屬不幸中之幸運者。 13 / 杜聿明九死一生 5月10日,第96師余韶師長遵杜聿明要該師奪回密支那之指示,率286、288兩團和287團陳營及軍炮兵團、戰炮營、汽車隊來到孟拱。杜聿明這時到達英多,新22師也到達英多及其北面的納巴地區。與此同時在卡薩和溫佐兩地,我113團和新38師主力也分別在上述兩地同敵發生激烈戰鬥。情況緊急,形勢驟變,這就使得蔣介石在5月7日給羅卓英、杜聿明的電報要第5軍從密支那、片馬方面回國的意旨,變成了難以實現的空想。 但是,蔣介石在這封電報中對杜聿明盡顯溢美之詞:「所見正當,英勇之忱尤堪嘉許。所陳:敵占八莫、密支那兵力有限,只要我軍指揮適切,行動機敏,出敵意表,必能力破艱險,全師歸國,以解除敵對龍陵、保山之威脅,用紓鈞座西顧之憂。決以一部佔領孟拱、卡薩,佯攻八莫,使我主力向密支那進出容易之處置甚善」。此封電報無疑給杜聿明本來就雄心勃勃的心頭又注射了一針興奮劑,使他更加盲目地自信,對眼前面臨的現實情勢不願再作冷靜的客觀分析和判斷。 實際上,這時在緬北的第5軍及新38師,除了杜聿明堅持走密支那「用炮彈打開一條血路突圍回國」的撤退線路外,另外還有兩條經過實踐,已驗證了它的確是既安全又可行的撤退路線:一條是96師走過的回國路線;另一條是新38師和史迪威、羅卓英都走過的到印度的路線。杜聿明的參謀長羅又倫經過反復研究後向杜聿明建議: 「大敵當前,英軍已退向印度,第66軍的新28師、新29兩師已退回怒江東岸,幸好36師於5月5日趕到惠通橋東岸將敵擊退,與敵成隔江對峙之勢。敵56師團控制著伊洛瓦底江岸以及怒江西岸廣闊地區,其兵力必甚分散,一時可能還來不及向騰沖、曲石以北發展。軍長既然認為『兵敗入印為外人所不齒,決定血戰後率師回國。』因此,我建議:以現在孟拱的96師即向孟關前進,佔領掩護陣地,向東方向廣為深入偵察敵情和地形,選定向瀘水、福貢、維西一帶轉進之路線,準備嚮導,並設法偵察出英軍的隱蔽倉庫;軍部及新22、新38師兩師,自現地向北離開鐵道公路,從因道歧湖與烏龍江之間,經班茂(Banmauk又稱「班毛」)、曼西(Mansi)、弄屯(Longton)、隆肯(Long Kine又稱「倫京」)至孟關集結後,再渡過大奈河,翻越庫芒山,途經孫布拉蚌、葡萄,渡過邁立開江和恩梅開江,爬過高黎貢山進到瀘水、福貢、維西等地進行休整。這條路線要多次經過人跡罕至,荒僻險峻的高山和茂密蔽日的原始森林;還要渡過無數的江河,這定然會出現重重的困難,特別是補給無著落是面臨的大難題。因此,建議即將本軍的行動意圖,預定的路線,詳報軍委會,請其派出飛機跟蹤本軍,及時提供補給和有關敵軍的情報。」 杜聿明決定全部採納羅又倫的意見,將第5軍及新38師行動方案和要求,電告蔣介石,同時電告林蔚和羅卓英。遂于10日午夜向各部隊下達命令,其要旨是:(1)、日軍各一部正在卡薩和溫佐及附近地區,分別同我新38師的113團和112團激戰中。我軍應迅速脫離敵人,擇路回國之目的,即向瓦魯班(Walawbum)孟關附近轉進;爾後相機越過庫芒山,經孫布拉蚌向滇西瀘水、福貢、維西地區轉進。(2)、已到孟拱的96師及軍炮兵團、戰炮營、汽車隊即由孟拱經加邁、索卡道、夏都塞(又稱「沙杜渣」)、丁高沙坎、瓦魯班向孟關前進,到達後應向附近外圍要點派駐掩護警戒部隊,運用各種手段和力量廣為偵察敵軍動態及庫芒山區道路地形狀況,雇用嚮導和翻譯;尤其要尋找英軍的隱蔽倉庫,從各方徵集糧源備用。(3)、軍主力縱隊以第65團為前衛,按軍部直屬部隊、新22師之順序由英多、納巴出發,經班茂、曼西、弄屯、隆肯向瓦魯班、孟關轉進。(4)、新38師應竭力擊退卡薩、溫佐之敵,爾後沿軍主力縱隊之進路向孟關前進。 [筆者注:杜聿明曾鄭重其事地派出中校蔡岳、熊瑛二人驅車來到新38師大獲全勝的溫佐戰地,催促孫立人從速帶著全師緊跟著第5軍主力縱隊向孟關前進。孫立人卻巧妙地把蔡、熊二人支走,隨即帶著全師(欠113團)經平勒布北撤,從榜賓渡江入印,於5月27日到達英帕爾南方小鎮普勒爾,全師仍有近7000人,是中國遠征軍大撤退中最完整、實力最強的一個師。此舉卻令杜聿明十分氣惱,杜、孫二人從此隔閡漸深。] 5月11日,第5軍主力縱隊的前衛第65團,由毛太克[筆者注:Mawteik,此地有居民六、七十戶,位於英多至納巴之間,南距英多17公里,西距班茂約25公里,西北距曼西約40公里]及其以東地區以強行軍行進了70公里,於黃昏前趕到曼西北方約5公里處的森林裡露營。杜聿明率主力縱隊于傍晚到達曼西。第5軍主力縱隊包括軍部、軍直屬的特務營、通信營、高射機槍營、騎兵團、工兵團、消防連、軍樂隊、補充2團及補1團第3營、輜重兵團第3營、炮13團第1營、炮18團1營、駕駛連、偵察隊、新28師搜索連及野戰醫院、暫編大隊,以及沿途收容的長官部、鐵道兵司令部、第2兵站分監部、鐵道兵團、交通兵團等各部隊失散官兵與掉隊的傷患;另有隨軍眷屬、印緬難民、緬甸華僑等等都混雜在第5軍主力縱隊之中,於11日傍晚趕來曼西宿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