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帝王之死 | 上頁 下頁
姚重華(2)


  其他圖騰入侵,是無法避免的事,猶如跟異姓結婚是無法避免的事一樣,因此發生摩擦,無啥稀奇;但發生謀殺,就稀奇得離了譜。如果真的對龍圖騰的唐部落如此深惡痛絕,則幹掉伊祁家二女,才能斷絕管道,甚至促使「聯合」大業解體。不此之圖,卻留下禍根,只斬秧苗,似乎更不可思議。

  嗚呼,財產爭奪,圖騰矛盾,政見不同,都有可能,甚至全家父母兄弟中了巫婆的邪術,發了惡煞之瘋,也有可能,但沒有必然性,必然性應該另有所在。

  很顯然的,這是權力繼承鬥爭,這種鬥爭,中國歷史上「一波一波又一波」,從沒有一天停止過,史書上稱之為「奪嫡」。在多妻制度的宗法社會中,君王權力轉移給下一代時,有兩大法則,曰「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大老婆,也就是原配夫人生的兒子,稱之為嫡子,老大為「嫡長子」,天經地義的要接收老爹的大權。以下為「嫡次子」「嫡三子」。小老婆群生的兒子,年紀最大的為「庶長子」,以下為「庶次子」「庶三子」。這種「嫡」「庶」之分,比美國的「黑」「白」之分,還要一清二楚。

  柏楊先生年輕時,父母嫁女兒,先打聽對方男孩子出身,「嫡出」第一,「庶出」——小老婆養的,免談。讀者老爺必須瞭解,小老婆可不是人,只是生子機器,她們生的兒子,不是她們的兒子,而是嫡母(大老婆)的兒子,對大老婆叫「娘」,對自己親生的娘,只能叫「姨」。不必向考據家請教啦,看看 《《紅樓夢》》,聽聽勢利眼賈探春女士那篇義正辭嚴的談話,就可發現,嫡庶這玩藝,相差天壤。

  誰是我的舅舅

  賈探春女士的談話發表在她當家作主的那段日子裡:

  「忽見趙姨娘(賈探春的親娘)進來,李紈、探春忙讓坐。趙姨娘開口便說道:『這屋裡的人,都踩下我的頭去還罷了,姑娘(指賈探春)你也想一想,該替我出氣才是。』一面說,一面眼淚鼻涕哭起來。探春忙道:『姨娘這話說誰?我竟不解,誰踩姨娘的頭,說出來我替姨娘出氣。』趙姨娘道:『姑娘現踩我,我告訴誰去?』探春聽說,忙站起來說道:『我並不敢。』李紈也忙站起來勸。趙姨娘道:『你們請坐下,聽我說——』」

  一陣爭吵之後,嫡庶矛盾達到高潮:

  「趙姨娘氣的問道:『——你不當家,我也不來問你,你現在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如今你舅舅(親娘趙姨娘的哥哥)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賈探春的嫡母王夫人)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們尖酸刻薄。——姑娘放心,這也使不著你的銀子。明兒等你出了閣,我還想你額外照看趙家呢。如今沒有長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

  後幾句話,擊中了要害,賈探春女士沒有回轉餘地,只好把臉一抹,露出本相:

  「探春沒聽完,已氣得臉白氣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問道:『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嫡母王夫人的哥哥)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我素習按理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既這麼說,環兒(趙姨娘的親子、賈探春的胞弟)出去,為什麼趙國基(趙姨娘的兄弟)又站起來?又跟他上學?為什麼不拿出舅舅的款來?』」

  鬧了個天翻地覆,不過在「嫡」「庶」上打轉。最後,且聽聽輿論對「嫡」「庶」的評估:

  「鳳姐笑道:『好好好,好個三姑娘(賈探春),我說她不錯,只可惜她命薄,沒托生在太太(嫡母王夫人)肚裡。』平兒笑道:『奶奶也說糊塗話了,她便不是太太養的,難道誰敢小看她,不與別的一樣看了?』鳳姐兒歎道:『你哪裡知道,雖然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

  請讀者老爺注意賈探春女士的稱呼,趙姨娘是她親娘,但因她是小老婆之故,賈探春女士只能叫她「姨娘」,不能叫她「媽」;對嫡母(大老婆)卻叫「太太」——只有明媒正娶的大老婆,才有資格被尊稱「太太」。親娘的兄弟不是舅舅,而只是見了外甥仍得站起來的趙國基。嫡母的兄弟,那位剛升了官的「九省檢點」(九省巡迴視察官),才是舅舅。可憐出身卑微的趙姨娘,唯一的希望寄託在愛兒嬌女身上,愛兒賈環不爭氣,無法倚靠,嬌女賈探春又太爭氣,以親娘為羞,以被小老婆生下來為羞。鳳姐說的那段話,一半是,一半非。事實上,嫡庶之分,在男人身上更嚴重,女孩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男人則關係著權力和財產。直到二十世紀二〇年代,「嫡長孫」在分家時,都要分到兩份財產,因他身負各支派的重責大任。

  「天下第一大孝」

  賈探春女士對自己這個「庶出」身份,懊喪之情、溢於言表。然而,兒女不能選擇爹娘,既經生出,便無法改變,這是作庶子的最大悲哀,君王的寶座永遠只傳給嫡子。有時候小老婆養的兒子(庶子)年齡比大老婆養的兒子(嫡子)大,庶子已三四十歲啦,嫡子還在那裡吃奶,吃奶的娃兒照樣繼承大權。有時候庶子不但年長,而且能幹,東征西討,對國家有偉大的貢獻,嫡子卻是一個白癡,白癡照樣「天子聖明」,坐在龍墩上吆五喝六。

  這是權力移轉和社會安定的法則,賈探春女士除了自怨自艾外,別無他法。但對一個在權力中心打滾的庶子而言,只要他自認為他的力量已強大到可以「奪嫡」的時候,他一定「奪嫡」;或用謀用計,或動刀動槍,使自己搖身一變——把「庶子」的包袱變掉,而變成妙不可言的「嫡子」。嗚呼,只有這種權力欲望,才能使生死決鬥,接二連三,永不停止。

  姚象先生是奪嫡鬥爭的主角,親娘當然維護親子,瞎老頭受到繼妻的影響,不得不對幼子偏袒,因而組成聯合陣線,目標直指嫡子姚重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必須姚重華魂歸離恨天,奪嫡才算成功。

  不過,柏楊先生頗懷疑父母幼弟是不是真的這麼兇惡。即以謀害手段而言,似乎不像是出於成年人的智慧,卻像幼稚園教習向小娃們說的童話。姚重華先生上房之後,發現失火,他用斗笠跳下,縱是特大號的斗笠,也載不動一個成人的軀體,如果說茅屋非高樓,那麼,手攀屋簷,也可逃生,根本用不著斗笠。主要的還是,姚象先生之輩,也應該想到老哥可以跳下這一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