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記者 >
一二二


  監督縣級領導對《海山日報》來說絕對屬於重大事件的監督,如要以內參形式發的話周望還可以定奪簽發,但他想在報紙上公開刊登以便引起更大的反響,同時對於提升報紙的形象也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按照新聞稿件審核原則,他拿著這組稿件到市紀檢委找領導簽字。紀委書記仔細看了稿件後頻頻點頭,認為這個事情從中央到省裡、再到市里接二連三地召開了多少會議,可工作卻一直停留在文件中,落實在口頭上,始終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於是他爽快地提起筆,不僅簽發了同意,而且還頗為激動地批示道:中央三令五申不容許黨政幹部在任何企業裡兼職,為啥我們的一些地方對上級指示置若罔聞有令不行呢?希望《海山日報》能披露事情的真相,找出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裡。

  拿到尚方寶劍,周望又好好地策劃了一番,本來在頭篇稿子見報時就應該附上市紀委書記的批示,但為了營造出一個強大的輿論氛圍,紀委書記的批示專門放到次日見報,以提高本報的影響力。《海山日報》破天荒地把這組稿子放在A1版倒頭條位置發了出來,大號黑體標題是:

  寶寨縣有百餘名「紅頂商人」

  本報訊寶寨縣置上級三令五申「黨政領導幹部不得在任何企業裡兼職」而不顧,目前仍有三名副縣長在近年來新創辦的國有企業裡兼任經理職務,在他們的率領下,該縣還有百余名幹部在企業裡兼職,他們既拿企業工資,又吃財政飯,「雙保險」的做法在當地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次日,《海山日報》刊發了市紀檢委書記的批示,並配上在街頭隨機採訪的各類群眾的說法。

  第三日,跟蹤報導了市紀檢委和市委組織部抽調工作組深入寶寨縣進行調查的消息。

  大約在一周後,《海山日報》對於此事進行了總結性報導:

  不久前,本報連續三次報導了寶寨縣三名副縣長以及百余名黨政機關幹部在該縣國有企業兼職一事,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市紀檢監察部門的督察下,當地政府迅速展開了「紅頂商人」的調查清理工作。到昨天,該縣已免去了三名副縣長在企業兼任的經理職務,其餘人員也根據他們自己的意願,有三十一名財政供養的黨政幹部回到了原單位,另外八十二名人員留在了企業,與政府部門徹底剝離脫鉤。另據瞭解,海山市其他各縣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類似問題,目前市紀檢委已發出「倒計時」清查令,要求這些縣區在兩個月內清理「紅頂商人」問題,否則將按照黨紀嚴肅處理。

  大約過了三個月,《海山日報》在刊發「市紀檢委召開清理黨政幹部在企業兼職工作總結大會」消息的同時,刊發了三千多字的「我市清查黨政幹部企業兼職紀實」通訊,還配發了「只有政令暢通,才能政通人和」的本報評論員文章。市紀檢委書記在總結講話中用一連串數字說明了此項工作取得的成果:全市一共清查出四十一名縣級、二百一十一名科級領導和五百一十二名幹部在企業兼職的問題,到目前已全部得到清理。報告特別提到《海山日報》的輿論監督有力地促進了此項工作的健康進行。會上,報社和五個縣的紀檢委被評為先進集體,受到了市紀檢委和組織部的表彰獎勵。

  就在這組報導陸續推出的同時,報社接到自稱是石寨縣政府工作人員的電話,說這幾天本縣有一個叫劉宏偉的農民蹲在政府大院要跑專案的提成,這位工作人員說他是在看到海山日報社出現明顯的變革後才打的這個新聞熱線。報社一點兒不敢怠慢,組織起精兵強將深入到石寨。記者到縣政府的時候已是傍晚,只見政府大門緊閉著,而在旁邊的臺階上放著一個黃色鋪蓋卷,一個同樣身著黃色軍服滿臉絡腮鬍子的中年漢子正翹起二郎腿若無其事地唱著小曲。一個蓬頭垢面連鼻涕都揩不盡的農民竟然也能跑來專案,實在是令人驚訝,簡直就可謂是今古奇觀。見是《第一聲問候》的記者採訪他,劉宏偉也顯得異常興奮,說自己以前最愛看的是《牽手百姓報》,後來發現他們好多話是要錢的,只要給錢就什麼瞎話都敢掰,所以早和他們「狗得拜」了,而後喜歡上了你們的報紙。劉宏偉滿臉得意地拿出一張皺皺巴巴的紙片,連說在市場社會中,村裡不按協議辦事,這不成心叫我告狀嘛!他拿著這個依據要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不給就層層上訪,甚至敢把官司打到中央。根據他敘述的情況,記者又深入到鄉村裡採訪了兩天,很快便寫出了下面這個「扶貧托兒跑項目」的新聞故事,沒有多少主觀的評論,只是客觀的敘述,以期望在讀者中能產生共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