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記者 >


  不管社會上對《海山日報》的評價如何,作為市委機關報社的職員們對自己的生存狀況還是普遍滿意,起碼說這樣的報紙辦起來省心啊!工資雖沒有大的起伏變化,但也像黨政事業單位那樣能得到最起碼的保障。雖說海山市連吃飯財政都算不上,每年至少要省裡拿出五個多億進行補貼,能討來錢就很不錯了,在你花我花大家花的「大鍋飯」裡,報社搭上貧困財政的車跟著機關幹部們共同在「一個鍋」裡攪稠稀。記者們有穩定的工資,又沒有啥具體的採訪任務,平日裡隨便採訪時還能海吃大喝一通,有時候再稍帶搞些地方土特產、會議紀念品什麼的,總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呀!

  海山日報社不小,僅屬於幹部編制的編輯記者就有近二百來人,大家齊聚在一座十層高的新聞大廈裡,辦這張主要刊登大塊頭文章甚至整版文章的報紙,只畫幾條直線則把一個版樣搞定,這簡直和玩耍沒啥區別。由於長期沒有什麼量化指標來具體衡量工作,所以在更多的時間裡大家呆在夏有空調、冬有暖氣的辦公室「談談青春、拉拉人生」,時間長了真叫大家養尊處優起來,一個個肥頭大耳,挺著將軍肚,有幾個記者的身材甚至比市上領導都顯得富態。一次,報社四大胖子之一老苗跟隨市長下鄉採訪,當地農民比劃著一行人的肚子後確信老苗肯定是市長,他們便一窩蜂地擁上來,把他圍個水泄不通,紛紛反映這裡農業負擔過重的事情。老苗越是連連擺手解釋就「越描越黑」,農民更加生氣,甚至有人開始咒駡起來,情急中,他掏出從來也沒有用過的記者證以證明自己的身份,此時市長的車早已跑得連後面的黃塵都看不見了。還有一次報社組織大家到一個革命歷史遺址接受傳統教育,不到二百公里的路程大巴車的輪胎爆了三次,後來司機硬說這車人都是胖子,是車載超重了才把輪胎壓爆裂的,沒有辦法他們只得加了兩百塊錢了事。

  編輯記者還是有忙活的時候,那便是每年第十二個月份裡的報紙征訂。其實早在七八月份,《海山日報》便大方地拿出版面陸續開始了新年度征訂工作的預演,等到國慶日一過,先是以市委的名義召開黨報黨刊征訂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上每年都是老套路,先是宣傳部領導做動員講話,分配征訂任務,接著對頭年黨報黨刊征訂工作中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最後由市委主管宣傳的副書記做重要講話,千篇一律地強調要站在提高我黨執政能力的高度,確保黨報黨刊發行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對完不成任務的縣區要進行嚴厲懲罰云云。這樣的會議歷來開起來都是其樂融融的,幾十分鐘的會議結束後,與會人員興高采烈地領取由報社購買的高級紀念品,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更是笑吟吟忙著不停地領取早就屬於他們的獎金。這些先進集體和個人從來都是各縣區的宣傳部和部裡的人員,因為身處發行一線的他們是具體征訂的實踐者,上級的發行任務都要通過他們層層分配下發,然後又是他們跑郵局統計進度,瞭解發行中的具體情況,如發現問題要和報社及時通報,共同出主意想辦法來應對。當然,報社也不是傻子,報社在給報刊定價時,早已把郵局的發行費和宣傳部門的獎金統統核算進去,只是到了來年十月就像金色的大地一樣才叫這些基層宣傳人員進入到收穫的時節。獎金一拿到,紀念品剛領取,各路發行人員便都笑顏逐開地敞開喉嚨喝一場開心酒,懵裡懵懂中只要有人起哄,腰包裡有票子挺腰的受獎者便大方地請市里的同行們到歌廳裡瀟灑一回,再喝一陣子唱一陣子,玩幾個新花樣,等到徹底的放鬆過後,又投入到年復一年的征訂工作中。

  每年的正式征訂海山日報社是按照全市每百人訂一份報紙計畫下達任務的。算出了總數,再按照人頭分攤給記者部、經濟部、農村部、編報部等報社各個部門進行發行總承包。而領到任務的各部門又把編輯記者們分成若干個小組,輪番駐紮在包乾的縣區現場督促訂報,當然所謂的督促也不至於拿著訂單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農村挨門逐戶地去征訂,也就是把縣委書記、縣長們看緊了,抓住一切機會,主動湊到領導跟前進行一些感情交流,在交流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採訪這些縣今年的工作成績和來年的發展思路以及經濟大局,遇到縣領導主動提出要求對縣裡部分或者整體工作進行報導,記者們更是樂此不疲地積極配合,為了發行順利,即使是芝麻大的新聞,拿回報社興許也能發個二版、三版的頭條。總編心裡有著通盤考慮,每年各縣區上重要位置的稿子數量要根據各地的經濟狀況來定,經濟發展差不多的縣區稿子要相差不大,而在征訂的這段時間,給每個縣區至少要上一兩個頭版頭條予以平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