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尾魚 > 三線輪回 | 上頁 下頁
四六


  §第一卷 湄公河·水鬼 第二十三章

  易颯把丁磧叫出去了。

  陳禿也回屋了,走之前吩咐宗杭第二天記得要早起,他天不亮就會送他走,借著天色遮掩好辦事。

  宗杭趕緊點頭。

  人都走了,屋子裡只剩了他一個人,宗杭躺到地鋪上,安穩不了幾秒,又坐起來,目光透過半開的門縫往外瞥。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站在遠處平臺邊的易颯和丁磧。

  宗杭有點小惆悵,他講了那麼久,口乾舌燥,到末了易颯也沒誇他一句,反而把丁磧拉出去說話。

  他以前看丁磧,總覺得是個偷窺狂、不像個好人,今天怪了,覺得他一表人才,成熟穩重,往那一站,跟易颯還挺配的。

  宗杭悻悻的,不過很快又興奮起來。

  至少自己幫上了忙,立了功了——易颯聽他說話時,一直很專注地看著他呢。

  宗杭心裡美滋滋的,下意識以手托腮。

  一支之下,劇痛無比,瞬間反應過來:不對,被拔了牙,他半邊臉是腫的!

  心情刹那間跌落穀底:他沒什麼優點,也就一張臉能看了,他還給易颯看了個腫的。

  易颯一直沒說話。

  她點了根木煙枝,抽了會才想起丁磧:「要嗎?」

  丁磧笑笑:「不用了,抽不慣。」

  易颯嗯了一聲,自顧自想自己的事,過了會皺眉提醒他:「往裡網站,別又被拖下去。」

  丁磧看了看腳下,是離邊沿太近了。

  他往裡挪了挪。

  易颯把煙枝繞在指間,終於入了正題:「聽了這麼多,怎麼想的?」

  丁磧說:「暫時還沒理出個頭緒,你呢?你對這種事,應該比我瞭解。」

  易颯沉吟了一會:「聽說過養屍地嗎?」

  丁磧點頭。

  國內有些恐怖小說裡,把「養屍地」寫成是人埋進去了會變成僵屍的地方,其實不是:中國這麼大,各地的土壤、土質、地氣、幹濕,以及地下的化學元素含量等等,都千差萬別,屍體埋進去了,狀態自然會不一樣。

  在大多數地方,屍體都遵循自然規律,先腐爛,白骨化,年頭再久點,骨頭都會風化變脆。

  但總有一些地方,近乎詭異:比如屍體埋進去之後,指甲和頭髮繼續生長,再比如不爛不腐,面容栩栩如生。

  易颯說:「我懷疑這大湖底下,有養屍囦。」

  養屍囦,其實就是水裡的養屍地,「囦」(yuān)字,音義都通「淵」,寓意「水中之水」,古本義是「打漩渦的水」。

  丁磧抬眼看她:「懷疑?你就住這大湖上,你不知道?」

  易颯冷笑:「你也不看看這大湖有多大,你住黃河邊上,黃河底下的事,你都摸清楚了?」

  她語氣裡有點不耐煩,覺得丁磧這人的智商,大概打1996年起就沒提高過。

  養屍囦很難找,直白點說,它是「水中之水」,去水裡找水,就跟在土裡找土一樣,都是特別艱難的事兒。

  水鬼三姓有個確定水下某個範圍是不是養屍囦的法子,就是放魚。

  魚在水下游,遇到養屍囦,是會掉頭或者繞過去的——水下不比土裡,水下來來去去的活物多,容易啃屍,養屍囦比養屍地的要求高:不但要保證沉進來的屍體不腐,還得能夠不受魚類等活物侵擾。

  所以養屍囦另有個諢號,叫「魚不去」。

  不過這種放魚的法子,只適用於被圈定的小範圍水域,洞裡薩湖這麼大,施展不開。

  易颯說:「其實我們早該想到了,馬悠的衣服腐爛得那麼厲害,屍體卻保存得那麼完好,就是因為養屍囦的水,養人,但不養衣料。」

  所以衣裳泡在水裡,該怎麼爛,還怎麼爛。

  丁磧心裡一動:「那疤頭他們失蹤,會不會是他們運氣不好,想把馬悠沉湖,結果誤打誤撞,時辰是陰時,選中的又是養屍囦,陰差陽錯,做了個『活祭』,炸了囦?」

  易颯點頭。

  在古代,比起土葬,有些人更傾向于「水葬」。

  這水葬,並不是指在水底造個墳,字面意義上來說,土葬是用土來埋,同理,水葬就是用水來埋,又叫沉棺養屍囦。

  養屍囦,是水底深處封閉的「水團」,你看不見它,因為沒人能分辨水裡的水,放魚可以幫助識別,但即便識別了,人也進不去,因為「囦」本就是水裡的天險,幾乎不納活物,你試圖潛水進去,這水團會驟起漩渦,甚至移動遊走,你想從河面上把棺材墜進去,棺材會從水團邊緣滑開。

  不過這些難不倒水鬼三姓,他們長年摸索嘗試,終於想出了個法子,用活祭炸囦。

  操作起來頗為複雜。

  時辰要選在宜「安床」的黃道吉日、風平浪靜的夜半陰時。

  水面上,用「拉框子」圍出養屍囦對應的安全範圍。

  拉框子是一種木頭打造的工具,很多關節點,不用的時候可以折疊,用時可以拉長成四四方方的浮漂框架,四角墜鉛錘,用於固定,朝上的木面上有連通的溝槽,油倒進去,拿火一點,就串連燒成了火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