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松本清張 > 時間的習俗 | 上頁 下頁


  和布刈神社祭禮
  相模湖之夜
  他的身世
  疑犯
  完全不在現場
  一種假想
  築紫俳館
  一個發現
  菲林的秘密
  調查
  西邊的死屍
  A一次方和A二次方
  進展
  名古屋酒吧
  共同搜查
  失蹤的青年
  鐘崎行吟
  菖蒲節

  § 和布刈神社祭禮

  一

  那一年的舊曆年初一,正是二月七號。

  那天晚上,從十一點鐘開始,有門司市內的長途巴士臨時出動,不斷開出,把乘客送到西北方的和布刈岬。是個眼看就要結霜的天寒地凍的夜晚。

  巴士沿著狹窄的海岸公路奔馳三十分鐘,來到稍微突出海峽的岬角,讓客人下車。岬角座落在關門(下關到門司)海峽九州島方面的頂尖上。

  沿海一帶佈滿農舍,簷下晾曬著裙帶菜,海風中夾雜著魚腥。

  巴士停在神社的牌樓前。乘客們魚貫下車,穿過牌樓入內。神社庭院點燃著幾處篝火。天氣寒冷,篝火周圍的人群圍成好幾個圈子,神社前面就是黑茫茫大海。對岸燈火蒙矓,那就是下關方面的蒲之浦。

  海峽很狹,夜間眼力好的人,可以清楚看到海潮迅速流動,似乎這裡不是大海,而是一條河流。

  神社名叫和刈神社。今天晚上,不論是大殿,還是辦公處,都是燈火通明。祭壇前面,拍手禱告之聲不絕(日本風俗禱告前後都要拍手——譯注】。神官從一早開始就頻頻誦念著祝詞,笛聲嫋嫋,鼓聲冬冬,好像是要突破外面的寒冷空氣。

  神社的木造建築在篝火的紅光照耀下,顯得神秘而莊嚴。在夏夜裡,這個特點還不顯著。因為現在寒風刺骨,就更加增添了森嚴感。

  這裡的祭禮,每年都從大年除夕的午夜開始,直到年初一的天亮以前。清晨二時半左右是退潮時間,祭禮在這時達到最高潮。

  庭院裡的觀光客人越聚越多,都是前來觀看這項古老典禮的。黑幢幢的人影,到了深夜零時快到時,大約已有三千多人。

  當然,多數人是到這裡來看祭神,但也有人特為到此聚會,尋找俳句、和歌【兩者都是日本詩歌——譯注】的靈感。俳句的作者,遠自東京或關西地區而來,也並非特殊現象。有一季,俳句會的題目就是「和布刈神祭」。

  ——快到深夜兩點鐘了。

  然而,離著退潮,還有一些時間。

  大殿裡面,誦念祝詞的聲音更高。觀光的人群又增加了很多,有些人擠得不得不站在石牆上。

  石牆下面就是大海。岩石密佈,白浪滔滔。神社裡面,電燈已完全熄滅,警方為了考慮安全問題,派了幾艘船隻停在海峽中,用探照燈照射著海面。

  乘船觀光是不可能的。退潮就要開始,海峽兩邊露出一些土地。

  神社裡的燈光逐漸消失完畢,剩下來的只是幾堆篝火。頭戴黑紗帽的神官從大殿裡抱出一大束幹竹,就著篝火將竹子點燃,劈劈啪啪,燒得響聲不絕。

  祭禮就要開始了……

  其後,幾名神官從臺階上走下。一個人手執鐮刀,一個人雙手抱桶。鐮刀與木桶都是自古傳下來的。那時,海面的水位已經退到石牆以下。白晝絕對看不見的岩礁,逐一露頭。

  神社牌樓面對著海面,從牌樓開始,有石階直通海中。

  神官們用大竹筒點著篝火,卷起神袍袖子,一隻手提著衣角,用另一隻手高舉篝火,首先走下石階。數千名黑壓壓的觀眾,都把視線集中在篝火照耀下的神官背影。

  他們蹈踏海水,直奔岩礁。有的地方水深沒膝,看的人都感到凍得打戰。

  那一天,淩晨二點四十三分是退潮時期。

  一位神官彎下腰,割取海中的裙帶菜。旁邊另有一位神官拎著白桶,把割上來的菜都盛在桶裡。

  祝詞聲音越來越高,在寒夜之中,格外清朗。

  二

  神樂之聲不絕。所有燈光全部消失,陸上、海上,都是漆黑一片。

  只有竹筒上的篝火把水面映成紅色。神官一邊顫慄,一邊割菜。在下霜的二月份裡,深夜把膝下部分全部浸在海水中,十分鐘不到,大概就會感到雙腿發麻。幾千個黑影,在黑暗中凝視著水邊的祭禮。

  祭禮達到最高潮了。人聲寂靜,潮音轟鳴,好像震雷一般,動地而來。此情此景,多少年來成為俳句吟詠的對象。

  在這一瞬間,通過海灣的船隻也都熄滅了燈光。對岸的壇之浦那邊,家家戶戶都關了家門,一片漆黑。這是因為,自古以來,凡是偷看這一神事的人,都遭到了神的處罰。這一神社所祭禮的神像名叫滿珠、幹珠,所以從壇之浦向東的長府灣裡,也有以滿珠島、幹珠島為名的島嶼,不用說,就連這些島也是在一片黑影之中。

  割上來的裙帶菜,分別裝入岩石上的白色木桶裡。神官所穿的一身白色裝扮,映著火光,顯得十分清淨。在這一瞬間,無論時間,無論空間,都使人覺得恢復到古代了。

  祭禮到達了最高潮。只有急拍的浪潮在大地上著想。詠吟這一情景的俳句很多。

  但是,把這一情景紀錄下來的,並非僅是俳句而已。現代的照像機世界也發揮了作用。就在祭禮達到最高潮的時候,參觀者之間,閃光燈不斷閃動。裡面固然有報館等等職業性的攝影人員,多數則是群眾中的業餘影友。

  本來在祭禮進行之中是不容照像的。觀眾卻仗著黑暗的掩護和閃光燈的便利,不斷拍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