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弗·福塞斯 > 上帝的拳頭 | 上頁 下頁
二〇


  當時的巴格達是個理想的居家生活城市。生活悠閒,節奏較慢。在位的是男孩國王費薩爾,由努裡作為攝政王輔助管理國家。伊拉克受英國的影響最大。這部分是因為伊拉克石油公司對其經濟所作的貢獻,部分是因為大多數軍官均受過英國教育,但主要是因為整個上層社會的人士從孩提時代起就受到了英國保姆的刻板的教育,這種教育留給他們的是終生的印象。後來馬丁家裡添了兩個兒子,分別降生於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他們的教名是邁克爾(麥克)和特裡,但他們的長相如同粉筆和奶酪般地不一樣。邁克爾繼承了英迪拉·波塞小姐的基因,長得一頭黑髮、一雙黑眼睛和一身橄欖色的皮膚。英國小區裡那些愛說笑話的人說他更像一個阿拉伯人。年輕兩歲的特裡像他的父親:個子矮、粗壯,有著粉紅色的肌膚和薑黃色頭髮。他們在那裡平靜地生活著。

  ***

  淩晨三點鐘,麥克·馬丁少校被一名勤務兵喚醒了。

  「有一份電報,先生。」

  電報的內容相當簡單,但標示著「特急」字樣,下面的署名意味著這來自于特種部隊司令官。電報未要求回復,只是命令他立即搭乘下一班飛機回倫敦。

  他把工作移交給了特空團的一名上尉。該上尉是教官組副組長,是第一次由團裡派到中東地區的。他自己則穿上便服趕往機場去了。

  淩晨二點五十五分飛往倫敦的班機應該已經準備起飛了。機艙內一百多名乘客有的在打瞌睡,還有的在咕咕噥噥地說話,這時候空中小姐欣喜地宣佈由於營運原因引起的九十分鐘延誤馬上就可以結束了。

  當機艙門又一次打開放進來一名身材瘦瘦的男乘客時,一些沒有睡著的旅客都用眼睛瞪著他。那人身穿襯衫、緊身短茄克和牛仔褲,足蹬一雙沙漠靴,肩頭上掛著一隻圓桶狀旅行包。他被引到商務艙內的一個空位子後就舒舒服服地坐了下來,起飛後幾分鐘,他放倒座椅靠背很快就睡著了。

  坐在他旁邊的一位商人早先已經吃過了許多食品,又喝了不少違禁的飲料,後來在機場裡等了兩個小時,又在飛機上等了兩個小時,這時候他又吞了一片解酸藥,然後用眼睛瞪著他身邊正在輕輕鬆松睡覺的人。

  「討厭的阿拉伯人。」他嘟噥著說,接著努力想睡覺,但沒能睡著。

  兩個小時之後,黎明來到了海灣,但英國航空公司的這架噴射客機是在朝著西北方向飛行,並於當地時間上午十點之前降落在倫敦希斯洛機場。

  麥克·馬丁走在第一批從海關大廳出來的旅客之中,因為他沒有大件托運行李。沒人到機場來接他。他知道沒人會來接他。他也知道該到哪裡去。

  ***

  這時候在華盛頓,天還沒有亮,但遠處普魯斯喬治縣的群山上空已經出現了一片朝霞。帕圖克森河就是從那裡流淌下來匯入到切皮克河的。在被簡稱為蘭利的中央情報局總部樓群中有一棟長方形的大樓。此刻,該大樓的六層,也就是頂層,仍然燈火通明。

  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用指尖揉揉疲倦的眼睛,站起身,走到了窗戶邊。那一大片在盛開時其枝葉會擋住波多馬克河視線的銀色白樺樹此時仍籠罩在黑暗之中。一小時之內,初升的太陽將使這些樺木樹葉恢復淡綠色。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自科威特被入侵之後,他一直在接聽電話的間隙期打盹。這些電話來自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等,似乎每一個人都知道他的電話號碼。

  在他身後坐的是與他一樣疲倦的主管行動的副局長比爾·斯圖爾特和中東處處長奇普·巴伯。

  「那麼,就這些了嗎?」局長問,好像再問一遍能得到更好的答案似的。

  可是答案並沒有改變。現在的處境是,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都要求中情局提供來自巴格達心臟、來自薩達姆·海珊內層委員會的超級機密情報。他是不是想賴在科威特不走?他會不會在聯合國安理會不斷發出的決議的威脅下撤軍?他是否會在面臨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的情況下屈服?他有什麼想法?他有什麼計劃?該死,他到底想幹什麼?

  但是中情局不知道。當然,他們在巴格達是有一個情報站。但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裡情報站站長一直被冷落在一邊。他的身分已經被伊拉克反間局局長拉曼尼這個狗雜種所瞭解,現在情況清楚地表明,幾周以來提供給中情局代表的情報都是一派胡言。他的「最佳」線人顯然是在為拉曼尼工作,並一直在提供垃圾情報。

  當然,他們有照片,有足夠的照片。N-11和KH-12人造衛星每隔幾分鐘飛臨伊拉克上空,把整個國家的上草一木都拍了照片。分析員們在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以分清哪一個可能是毒氣工廠,哪一個可能是核設施——或者誠如其所聲稱的,是一家自行車廠。

  由中情局和空軍聯營的國家偵察辦公室的分析家們與全國照片譯解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繪製一張某一天會完整的圖片:這裡是一個指揮中心,這裡是一個薩姆導彈基地,這裡是一個戰鬥機基地。很好,因為照片是這麼顯示的。有一天,也許它們會被炸得返歸石器時代。但是薩達姆還有什麼武器?還有什麼深藏起來的、埋在地下的武器?

  多年來對伊拉克的忽視現在釀成了苦果。那些在韋伯斯特身後的椅子裡萎靡不振的人是老時代的密探,在柏林牆的水泥尚未幹透時就已經在那裡浴血奮戰了。他們做了很長時間,直至後來電子器械取代了人工情報收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