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弗·福塞斯 > 阿富汗人 | 上頁 下頁
三二


  這是一顆J-DAM炸彈,即鑽地炸彈。彈頭著地之後,要鑽入地下四十英尺處才爆炸。結果這些美國人發覺自己經歷了一次地震,被氣浪扔了出去,但命是保住了。

  第二顆炸彈偏離得更糟糕。它擊中了烏茲別克人的那輛坦克以及其後的指揮所。

  週三,西方媒體趕到。記者們在城堡周圍亂竄。也許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由於他們的到來,最終導致烏茲別克人無法把反叛的戰俘斬盡殺絕。

  在六天六夜的對峙期間,有二十個囚犯企圖借夜色掩護逃走。他們全被當地農民抓住並用私刑處死。這些哈薩拉族農民對三年前塔利班屠殺他們的血腥罪行記憶猶新。

  麥克·馬丁靠在土牆頂上,透過胸牆窺視下面的院子。第一天的屍體仍躺在那裡,臭氣熏天。那些美國人雖然仍戴著黑色羊毛帽子但已經揭開了蒙臉的布片,毫無遮掩地被攝影機和攝影記者們拍取了好多照片和錄像。七個英國人保持著蒙面,全都用棉布把頭部包裹得嚴嚴實實,以防沙塵和蒼蠅的侵襲以及呆頭呆腦的旁觀者。到了週三,它又多出一項功能:過濾空氣中的惡臭。

  太陽快下山時,死裡逃生的中情局特工戴夫·泰森勇敢地帶著一個想獲獎的電視攝影組進了院子——他在馬紮裡沙裡夫只待了一天便又匆匆返回來了。馬丁注視著他們在對面的牆邊爬行前進。英國海軍陸戰隊上尉躍在他的身邊。就在他們的注視下,囚犯的一個抓捕隊忽然從牆上一扇暗門走出來,抓住那四個西方人,把他們拖了進去。

  「得有人進去把他們救出來。」海軍陸戰隊上尉說。他朝周圍看了看。六雙眼睛無聲地凝視著他。

  他說了聲「上」,隨即翻過胸牆,跑下傾斜的內牆,進入空曠的院子裡。三名海勤團的戰士也隨著他一起沖了過去。另兩名戰士和馬丁為他們提供狙擊掩護。暴亂的囚犯現在已經退縮到了南牆。四名海軍戰士的徑直闖入,把暴徒們嚇住了。一直到他們抵達遠處的牆邊,都沒人開槍。

  上尉率先進去。解救人質是特別空勤團和特別海勤團的隊員們反復演練過的,他們可以在幾秒鐘時間之內完成任務。在赫裡福德,特空團有一座專門用於人質解救訓練的「死亡屋」;在普爾的隊部,海勤團也有一棟相同的房子。

  四名特別海勤團官兵毫不遲疑地闖進門,靠服裝和鬍子確認了三名暴徒後立即開火。射擊手法是「雙發點射」,即兩顆子彈直接射向臉部。那三個阿拉伯人的槍口都朝著另一個方向,他們連一顆子彈也沒來得及發射就被擊斃了。當時,戴夫·泰森和英國電視記者當即表示絕不提及這次事件——後來,他們確實再也沒有提起過。

  到週三晚上,伊茲瑪特汗意識到他們再也無法繼續留在地面上了。炮兵已經抵達,大炮把城堡的南邊炸成了廢墟。地窖是最後的堡壘。仍然活著的戰俘人數已經不足三百。

  有些囚犯不願龜縮在地下,寧願死在上面。他們展開了一次自殺性反攻,但只沖了一百碼的距離並殺死了幾個警惕性不高、在短時間內反應不夠敏捷的烏茲別克人。然後,趕來增援的烏茲別克坦克上的機關槍開始掃射,把那些阿拉伯人打成了篩子。他們大多數是也門人,還有一些是車臣人。

  週四,根據美國人的建議,烏茲別克人把幾桶坦克用的柴油倒進導溝,流入下面的地窖裡,然後點了火。

  伊茲瑪特汗不在那片地窖裡,屍體的焦臭味蓋過了柴油的氣味,但他聽到了火焰燃燒的「呼呼」聲,感受到了熱量的逼近。死去的人越來越多,倖存者踉蹌著沖出煙霧,朝他跑來。他們都被煙熏得劇烈地咳嗽。在最後的那個地窖裡,與他在一起的大約有一百五十個人。伊茲瑪特汗關上門,插上鐵栓,把煙霧擋在了外面。門外,瀕死者的敲門聲越來越弱,最後便停止了。在他們的頭頂上方,炮彈在空房間裡爆炸、轟響。

  最後的這個地窖有一條通道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他們希望找到一個出口,但發現那只是一條地溝。當晚,烏茲別克的新指揮官穆罕默德想出了一個主意,他要把灌溉渠裡的積水引到那條地溝裡去。經過十一月的雨季,灌溉渠裡積滿了雨水,冰寒刺骨。

  到午夜時,倖存者都泡在了齊腰深的水中。他們又餓又累,十分虛弱,紛紛滑倒在水裡淹死了。

  地面上,聯合國接管了指揮工作,周圍是各國的媒體機構。聯合國發出的指示是要抓活的。透過頭頂上倒塌的瓦礫堆,那些最後的抵抗者能聽到喇叭的廣播聲,命令他們放下武器,舉起雙手走出來。二十個小時後,第一個人開始踉踉蹌蹌地走向階梯,其它人也跟了上去。已被徹底擊敗的伊茲瑪特汗,這個活到最後的阿富汗人,與他們一起走了出來。

  在地面上,踩著曾經是城堡南面的斷垣殘壁,最後八十六名暴亂的戰俘發現他們面對著一大片黑洞洞的槍口和火箭彈。在週六黃昏的殘陽下,他們看上去活像是恐怖電影裡的一群稻草人。他們渾身發臭、蓬頭垢面、身心疲憊、滿臉鬍子、被煙火熏得滿面漆黑,還打著冷戰。他們蹣跚地走著,不時有人摔倒。其中一個就是伊茲瑪特汗。

  在從一堆石塊走下來時,他絆了一下,於是伸出手去想穩住身體並抓住了一塊石頭。一片石塊被扳了下來,捏在了他的手裡。一名年輕的烏茲別克士兵神經緊張得以為他要反擊了,於是發射了一枚火箭彈。

  呼嘯而來的火箭彈擦過阿富汗人的耳邊,擊中了他身後的一塊巨大的岩石。那石頭頓時被炸得粉碎,其中一塊棒球大小的石塊以驚人的力量擊中了他的後腦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