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偵探推理 > 柏林1888 | 上頁 下頁 | |
四三 | |
|
|
「她是閣下的女兒?」 「是的,當然不是正式的婚生女兒。她母親是個演員,克拉拉的文學才華可能得自母親的遺傳,就連長相也是母親的翻版。」 俾斯麥陷入回憶往事的神態。「她母親生下克拉拉不久便去世了,我雖然有責任照顧孩子,但考慮種種原因,最後委請軍醫華爾泰將她收為養女。華爾泰從前受過我的好處,為了報恩,他盡心盡力幫我……」 林太郎仍然愣著,他怎麼也無法相信克拉拉竟是眼前這位人物的女兒。但是仔細推敲,很多地方都有跡可循,克拉拉人面之廣也可以理解了。因為血緣關係,宰相暗中照顧她,這次他介入決鬥,大概也是克拉拉知道後暗中求助於宰相吧。此外,克拉拉的氣質和外柔內剛的個性,其實是得自父親,她那種說不出的陰鬱,也正是背負私生子宿命的緣故啊。 「森先生,克拉拉把你的推理一字不漏地告訴我了。」 俾斯麥靜靜地說。林太郎有些困惑,這究竟怎麼回事?他的推理應該沒有錯,但是克拉拉若是宰相的女兒…… 「老實說,我要向你致敬,你的腦筋實在很好,推理得非常精彩,可惜的是……」俾斯麥口氣一轉。「你錯了,克拉拉不是兇手。」 林太郎身子一顫。「因為她是您的女兒,您才說她不是兇手?」 「我不是那種單純的愚昧父母,我知道她絕對不是那種會殺人的女孩。事實上,我還有更充分的理由。」 「您的意思是?」 「你的推理中有幾個弱點,容我指出來,好嗎?」 「請說。」林太郎浮現緊張的表情,感覺新的決鬥似乎正要開始。他雖然祈禱自己的推理錯誤,但不知何故,此刻對俾斯麥的言詞卻有些莫名的反感。或許是害怕這個推理一旦有錯,自己不就更加悲慘了嗎? 「首先,你的推理中沒有說明動機,你該不會認為克拉拉會無故殺人吧。古斯塔夫和克拉拉雖然不是正式的,但在血緣上是堂兄妹,你不知道這點也無可厚非,但是堂兄妹互相殘殺,必須要有非常強烈的動機。」 「您說得不錯,我是沒有說明動機,但是堂兄妹之間的命案確有實例,而且伯爵在女人方面也有不少流言……」 「果然,你推測這個是動機,那也罷了。其次,你對行兇是預謀還是偶發,說得相當曖昧,你究竟認為是哪一個?」 「我無法斷定。而且,那是枝微未節的問題,如果您想反駁,應該從推理的根本點反駁起。」 「這絕對不是枝微未節的問題。你知道嗎?森先生,這是你推理的根本弱點,如果是預謀行兇,你的推理就出現一點破綻。」 「哪一點?」 「就是克拉拉被關在門外這一點。既然要到另一棟建築殺害古斯塔夫,就不可能忽視那個出口的開關問題,也不可能發生你所說的萬一情況。如果換成是我,至少會準備一把備用鑰匙。」俾斯麥繼續說:「如果曾經到過城堡,弄一把備用鑰匙並不難,鑰匙一直習慣掛在門口,有心人可以用臘來取鑰匙模型。難得去白馬城的人,或許沒有備用鑰匙也會行兇,但是克拉拉和安娜非常親近,也常常到那裡。」 俾斯麥的反駁相當犀利。 「您的說法或許有理,若是偶發性行兇呢?」 「若是偶發性行兇,你的推理也出現一大弱點,就是克拉拉從哪里弄到行兇用的手槍?那不是伯爵家的手槍,當時我親自調查過,後來警方也徹底調查過,都獲得同樣的結論。如果你不信,要不要看看警方的報告書?」 「我想沒那個必要,她或許有防身用的手槍以備萬一,尤其是感覺伯爵行為不妥時。」 俾斯麥起身走到書桌旁,從抽屜拿出一把手槍,林太郎覺得很眼熟。 「這就是那把手槍,我得到警方同意把它留在這裡。這是一八七三年美國制的0.45口徑手槍,你想年輕女孩可能隨身攜帶這麼大的手槍防身嗎?她們真有需要的話,也會用那種0.22口徑或是更小的手槍。」 林太郎陷入困惑之中,俾斯麥繼續說出驚人之語:「或許你覺得我這麼說還不夠充分,跟你那種縝密的推理比較,我的論據是薄弱些,不過,森先生,我敢斷言克拉拉不是兇手,因為我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 林太郎仿佛當頭受到重擊般驚愕地問道:「您說什麼?」 俾斯麥悠悠地說:「我知道誰是兇手。」 「您也知道行兇的手法?」 「當然。」 「兇手已經被捕了?」 「沒有。我無意逮捕兇手,所以沒跟警方透露。」 「為什麼?閣下。」 「森先生,我不是警察,而是政治家,是德意志帝國的宰相,我面對的是遠比搜查犯罪還要重大棘手的問題。」 「閣下,您是根據政治判斷而不願逮捕兇手嗎?」 「可以這麼說。」 「可是,這是謀殺重罪,被害人又是您的侄子,就算是政治判斷……」 「如果說政治判斷不妥,那麼就說是外交判斷好了。如果這個事件的真相被揭發,一定會在歐洲掀起一場大風暴,對我國來說,也有極大的威脅,如果你站在我的立場,你會怎麼辦?被害人是我的侄子,這不過是件私事,我能為了私怨而損及國家安全嗎?」 這個在全歐外交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言語中有著無以言喻的分量。 俾斯麥的外交政策就像在戰爭與和平之間走鋼索,只要走錯一步,就會翻身跌落,是一出叫人看得目瞪口呆的高超雜技。 一八六四年丹麥戰爭時,俾斯麥和奧地利聯手,但在第二年就已布下普奧戰爭的暗樁。他會見拿破崙三世,讓拿破崙三世認為,只要法國嚴守中立就能割據萊茵河地區。拿破崙三世傻傻地上當,結果俾斯麥卻和奧地利締結秘密條約,使法國後悔莫及。一八六六年四月,俾斯麥又和意大利簽訂新的秘密條約,做好萬全準備後,終於發動普奧戰爭。 這場戰爭快要結束時,俾斯麥的目標已經轉而瞄準法國,他壓制國內部分人士的強硬領土要求,讓奧地利皇帝出面,瓦解本來以奧地利為主的德意志聯邦,讓普魯士掌握新的統一主導權。 之後,在盧森堡問題上,俾斯麥也施展合縱連橫計謀孤立法國,挑起一八七〇年著名的「艾姆斯電報事件」,製造普法戰爭的契機。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