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自清傳 | 上頁 下頁
七四


  【後記】

  大約是五年前的春天日子裡,我忽然接到北京出版社來信,約我寫《朱自清傳》。

  接下任務後,心中老是感到不安,總覺得自己不自量力,難以完成使命,要辜負出版社的期望。因為在我看來,「傳」是很難寫的,主要原因就在自己和傳主之間隔了一個時代,對他的生活既缺乏具體的認識,又缺乏感性的體驗,勢必給傳記的真實性帶來影響。

  但當初敢於接受這一任務,也有一點心理依據。從1980年開始我就從事關於朱自清研究的教學工作,還接受了「朱自清研究資料」的編輯任務,花了很多時間探索搜集朱自清著作和有關資抖。但編好之後,它的命運十分悲慘,至今已近十年,仍然沒有關於它的出版消息。多年勞動成果,遭到如此結果,自然感到無限痛心。但經過這一番辛苦工作,竟使我對朱自清的創作史和生命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無形中給了我接受撰寫傳記的勇氣。因此對邀約編選「朱自清研究資料」的單位,我始終懷有感激的心情。

  由於種種原因,我在很長時間裡,對「傳」沒有動筆,但腦子裡卻是時刻在醞釀著的。這期間,除了從朱自清全部著述中,去探索其生命蹤跡外,還乘工作之便,遊覽了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先是我在搜集彙編資料時,到北京走訪過他的夫人陳竹隱先生及其子女朱喬森和朱蓉雋同志;還訪問了他的生前諸友好葉聖老、王瑤、季鎮淮諸先生,承蒙他們熱情接待,回答了許多問題,提供了不少資料;還和遠在山西財政廳工作的朱閏生同志通信,得到他的幫助。繼後,我又去杭州、揚州、昆明等地,探訪他曾流連過的勝境,在那裡體味他當時的心情,尋覓他生命的跡印,增加了不少感性的認識。

  在這部傳記中,我不想逐一評論他的創作和著述,也不想細緻地剖析他的思想發展過程,更不想全面地評估他對歷史所作的種種貢獻,為他立一座能夠傳之千秋萬代的豐碑。這不是我力所能及的。朱自清曾說自己的生活是「平如砥」,「直如矢」。這是實話。和同時代一些作家相比,朱自清一生確是沒有什麼大風大浪,他沒有驚險經歷,沒有轟烈壯舉,毫無浪漫色彩,一切都顯得那麼平凡無奇。我只是意圖比較忠實地描畫出他那平凡的生命歷程,於中展示他的思想行為、個性情趣,以及品格與作風,從而映現出他在特定歷史環境中所顯現出的不平凡的風姿。由於學識與能力的局限,我深知沒有達到這一要求,其中描述失實,分析欠妥之處在所難免,我誠摯地希望師友及讀者們予以批評指正。

  朱自清沒有像其他一些作家那樣留下許多有關描寫自己生活的紀實作品。但他「意在表現自己」的散文,卻大多記敘自己的經歷,那裡留有他生命的足跡,這給我的寫作帶來了方便,有些地方我都予以化用;此外,我也從一些回憶文章裡汲取了不少養份。這都是合當聲明的。

  在寫作過程中,我得到不少朋友的幫助。首先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同志們的熱情鼓勵和鞭策,沒有他們的關懷和督促,這本傳記的完成是很難預料的。上海圖書館的趙景國同志,華東師大中文系資料室的沈茶英同志,揚州師院的吳周文同志,雲南師大的姚律入同志,上海辭書出版社的梁建民同志,都在資料的提供上予以大力的協助,我的學生張培傑和張克平同志在百忙中幫助謄抄稿子。凡此種種,僅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1990年5月
  於上海麗娃河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