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自清傳 | 上頁 下頁 |
四三 |
|
4月28日是清華校慶紀念日,朱自清一大早便忙於檢查巡視展覽室佈置情況。展覽內容頗為豐富,有恐龍化石,有唐人寫的經卷,還有影畫。來賓很多,反應不壞,忙亂了許多日子,總算有了結果。校慶過後不久,他應邀赴天津南開中學講演,校方十分熱情,講演畢,請他和20多位同學座談,又和教師見面,晚上設便宴招待,宴罷又舉行座談會,會後又陪他參觀勸業場,累得精疲力盡。 這時,華北局勢又惡化了。5月29日,日本關東軍參謀長酒井,以中國當局援助東北義勇軍進入冀東「非武裝區」,破壞「塘沽協定」為藉口,狂妄地向國民黨北平軍分會提出對華北統治權的要求,並派遣關東軍進入關內,聲稱要「自由活動」。大兵壓境,天津垂危,面對如此時局,朱自清憂慮非常,他在6月10日《日記》上寫道:「近日來,河北局勢愈嚴重」。但又感到無能為力,心像灌滿了鉛一樣沉重。 一天,鄭振鐸告訴他,上海良友圖書公司的文藝編輯趙家壁,要編一套規模宏大的反映五四以後第一個十年的理論、創作、史料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其中詩集的編選,擬請他擔負。並說,如果太忙,找個人幫助也成。對「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編輯出版計劃,朱自清略有所聞,但對「詩選」會請他來負擔,則感到有點意外。因為他雖然在五四時期曾寫過新詩,但沒有多久就不寫了,他想這完全是鄭振鐸看他這幾年一直從事中國新文學的教學,所以才特地向趙家壁推薦的。他考慮了一下,便答應了下來,怕請人幫忙可能更麻煩,決定自己一個人幹。 其實,事情的經過是有一個過程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編輯工作,大約醞釀於去年上半年,趙家壁當時計劃是「物色每一方面人士來擔任,由他擇優拔萃,再由他在書前寫一篇較長的序言,論述該一部門的發展歷史,對被選入的作家和作品進行評價。每一個文藝團體有一篇短史,每個重要作家附一段小傳;再把這一部門未入選作品編一詳目附於書後,說明出處,好讓讀者去自己查閱,借此可以瞭解這一部門十多年來的收穫」。經過各方面協商,全書分十大卷,由蔡元培作總序,《建設理論集》由胡適編選,《文學論爭集》由鄭振鐸編選,小說分三集,分別由茅盾、魯迅、鄭伯奇編選,散文分兩集,分別由周作人、郁達夫編選,戲劇由洪深編選,《史料·索引》由阿英編選。詩歌原定郭沫若擔任,但由於郭沫若曾寫過指名道姓責駡蔣介石的文章,因此國民黨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不同意他當「大系」的編選人。於是趙家壁和茅盾、鄭振鐸商量,乃決定改請朱自清擔任。 趙家壁不認識朱自清,因托鄭振鐸代邀;朱自清答應後,趙家壁即寫信到日本向郭沫若道歉,又給朱自清寄去約稿合同,並致謝意。朱自清接受《詩集》選編任務後,立即開始搜集資料,凡五四以來新詩的各種選本,如《新詩集》、《分類白話詩選》及《新詩年選》等,他都設法搞來看看;還想翻閱五四時期重要文藝期刊。他把清華大學圖書館存有的新詩集都借了出來,凡清華未收的,他都想方設法去搜集,趙家壁從上海給他寄來一些,他在聞一多家裡也找到一點。知道周作人存書很多,於是在7月22日這一天,冒著酷暑的熱浪,到八道灣拜訪周作人,借來許多新詩集。兩人還交換了對《新文學大系》的選編意見,周作人對朱自清說,他選散文,不想遍讀各種刊物,因為那麼辦就非得花一年時間,甚至不止,朱自清覺得此話有理,遂改變原先計劃,以自己「新文學綱要」講義作底子,擴大範圍,從若干集子和雜誌中擇選。 夏日苦熱,他在書房裡揮汗如雨,埋頭苦幹,從7月半開始至8月13日竣稿,歷時一月餘。 《詩集》共選59家,詩408首。寫「導言」時,他怕說空話,不敢放手,僅寫了5000來字。他依據自己的見解,把五四以來十年詩歌創作分為三派,即自由詩派,格律詩派和象徵詩派。十分精闢地論述了各派崛起的緣由、特點、價值,也分析了他們各自不足之處。《詩集》擇選客觀,論說科學,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五四以後十年間詩歌創作的風貌,概現了一時代詩人藝術的成就。《詩集》沒有按良友圖書公司的規定編選,而是在《導言》之後,另附有《編導凡例》、《選詩雜記》、《詩話》和《編選用詩集和期刊》,等四篇文章,簡要地說明了編選原則、經過,以及詩人的情況和參考的書刊,具有不同於眾的個人特色。 在編選《詩集》過程中,朱自清存在的世界又有了很大的變化。7月11日,他的第五個兒子思俞誕生,生活的牛車上又增添了份量;而最使他擔憂煩惱的是,民族危機愈益加深,平津一帶已危在旦夕。7月,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使整個河北政權全面崩潰:軍隊撤退,官員撤換,抗日運動取消。從軍事、政治到經濟,一切都置於日軍的控制之下。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政策,更加劇了日本侵略者併吞中國的步驟,9月,他們收買漢奸,策動所謂「華北防共自治運動」,陰謀製造一個「滿洲國第二」。由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導演下,一幕幕醜劇相繼開鑼: 10月22日,發生「香河事變」,一群漢奸、流氓發動所謂「饑民暴動」,襲擊並佔領香河縣城,成立「縣政臨時維持會」的漢奸政權; 11月7日,在土肥原策動下,宋哲元聯合華北五省,脫離南京政府實行「自治」而「獨立」;11月25日,漢奸殷汝耕發動「冀東事變」,在通縣掛起「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招牌。 正當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時刻,國民黨政府仍然堅持賣國投降政策,把槍口朝向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群眾,瘋狂發動反共圍剿,鎮壓抗日愛國運動,取諦進步團體,捕殺抗日青年,真是「愛國有罪,冤獄遍于國中;賣國有賞,漢奸彈冠相慶」。與他們相反,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救國旗幟,于長征途中發出了團結禦侮的號召,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中,呼籲全國各階層、各黨派、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鬥」。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對群眾愛國鬥爭的領導,于1935年初組成了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11月,在臨委領導下,北平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秘密決定按《八一宣言》的精神,組織愛國學生,向反動派進行鬥爭。 清華大學是北平學運的中堅,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時刻,這些血氣方剛的青年,發揚了當年五四鬥爭的精神,熱情奔走在歷史列車的最前頭。 國民黨政府為了迎合日本「華北政權特殊性」的要求,竟於11月26日下令撤消北平軍分會、冀察綏靖公署,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漢奸王揖唐、王克敏等均參與了政務,這實際上是變相的「自治」,把冀察兩省置於中國行政區域之外。消息傳來,北平學生憤怒了,學聯立即於12月3日召開會議,通過了「發通電表示否認任何假借民意之『自治運動』」和「聯絡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起大規模請願」兩議案,向賣國政府發起了強烈的攻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