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曾憲梓傳 | 上頁 下頁


  不到一會兒,於了一整天活、累得精疲力絕的母親放工回來,正好碰上大男孩的家人怒氣衝衝地投訴,自然是關於細狗如何不講理。如何打傷她兒子云云。

  母親一聽,不聽話的的兒子又打架,而且人家大人已經攔路投訴上來了,馬上心頭火起,她順手抄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劈頭蓋腦地對準兒子打過來。

  曾憲梓的母親藍優妹,在管教自己的兒子方面,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非常特別的地方:那就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她從不袒護自己的兒子。只要是兒子與人家發生了爭執,不管自己的兒子對不對,她首先會教訓自己的兒子。

  雖然她心裡也明白,這樣做對兒子不公平。天底下哪有不愛惜自己兒子的母親,更何況與兒子相依為命的藍優妹,但是她實在是找不到一種比這樣處理更好的辦法。

  今天的曾憲梓每每說到這段時光,總是不無感慨他說:「這是我媽媽特別聰明的地方,她既不會袒護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怪責人家替自己的孩子辯護。這樣我們家孤兒寡母的日子才比較容易過,媽媽也因此在村人中的威信很高,人們都認為她很會做人。」

  但當時在母親竹棍敲打下的小憲梓,可不是這樣想的。他一邊閃避著媽媽的竹棍,一邊憤怒地告訴媽媽:「媽媽,不是我不對,是他先打我的!」

  但母親仍舊用力地敲打兒子,並生氣他說:「就是你不對。」

  在那樣的情況下,小憲梓當然不明白個中原因,更不服氣。他見母親打得越來越厲害,便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他猛地轉身拔腿就跑,雖然在當時小憲梓不過七、八歲的年齡,但他人不大,心眼兒倒不少。

  他一邊跑一邊考慮,往哪裡跑呢?天色越來越暗了,晚上怎麼辦?這時候客家的山區,十分原始,不僅山林長得茂盛,甚至山裡面也有很多野獸出沒。小憲梓急中生智,他跑著跑著,偷偷轉了一個彎,抄另外一條路回家了。

  小憲梓偷偷溜回家,在堂屋的神堂後面,找了一個大籮筐,漢流泱背地跳進去,確定萬無一失之後,再用一個蓋子將自己蓋起來。

  母親不知道聰明的兒子,已經偷偷溜回家了。她見打跑兒子,心裡既害怕又著急,便和村裡的好心人一起到處尋找。從傍晚七點鐘一直找到深夜十二點,仍不見兒子的蹤影。

  母親越想越害怕,越找越著急,她不知道在這黑乎乎、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兒子會躲到哪裡去,她流著眼淚傷心地想,果找不到兒子她也活不下去了……躲在籮筐裡的小憲梓,聽見母親帶著哭音的呼喚。但他不敢就這樣跑出來,如果太容易讓母親找到,不僅前功盡棄,而且很難再逃脫一頓惡打。於是他狠狠心決定讓母親多著急一會兒,以求改變這種挨打的現狀。

  到了夜深的時候,媽媽他們一行人開始往家裡走,躲在籮筐裡的小憲梓聽見有人在責備媽媽:「你不要打他嘛。你不分對錯拿那麼大的竹棍打他,那是要命的。你也不怕把孩子嚇壞了。現在這麼晚了,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小憲梓聽見媽媽回家的腳步聲和哭泣的聲音越來越近,就慢慢走出來愉偷溜回到房間裡去。母親見小憲梓回來了,放下心頭大石。她流著眼淚說:孩子,你要知道媽媽和大家都在為你擔憂,我都給你嚇死了。」

  小憲梓連忙抱著媽媽說道「媽媽我以後不會這樣做了。我不會再跟人家打架,不會再惹媽媽傷心了。」

  「希望媽媽也不要再打我了。」

  從此之後,母親真的沒有再打小憲梓。她很害怕,她再一打小憲梓,小憲梓真的會跑掉。

  而那一夜,小憲梓自己也辛苦。當他一身泥一身汗地把自己悶在籮筐裡長達五個小時之久的時候,嚇得大氣都不敢出,蹲縮在籮筐裡又黑又怕,那種滋味兒他也不敢再去嘗試了。

  客家人原是中原仕宦之家、書香門第的後裔,崇文尚武便是客家人傳統精神之一。在客家有句俗諺:「書愛讀,打愛練,老婆不討隨方便」。其中的「書愛讀,打愛練」就是指的崇文尚武。

  千百年來的謀生經驗,使客家人深深懂得了掌握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別是南宋以後,客家人逐漸定居於「百粵之地,蠻荒之域」的梅州,人口的稠密、土地的貧瘠,迫使客家人出外謀生。而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激烈的競爭,要與他人爭一長短、要謀求真正的出頭之日,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所以在客家有「賣田賣屋也要供子弟讀書」之說。

  在客家兒歌中,有「贍蛛羅,咯咯咯,晤讀書,無老婆,」以及「賭博錢,取眼前;生意錢,沒幾年;讀書錢,萬萬年,,等等,都是教育客家子弟要知書識禮,懂得擁有文化知識的重要意義。

  就像所有視讀書為頭等大事、望子成龍的客家人一樣,藍優妹看見日漸長大又充滿野性的兒子,既高興又憂心忡忡,沒有錢怎麼供兒子讀書呢,不讀書兒子怎麼能有出息呢?而沒有知識、沒有出息的兒子是會遭人指責、被人看輕的。

  她想起丈夫臨終囑咐,再窮再苦也要讓兒子讀書兒子是曾家的希望,是自己生存奮鬥的唯一目的,決不能讓兒子一輩子像自己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給人家當佃農、打長工。

  善良的母親咬緊牙關,開始加重自己的勞動量,她沒日沒夜地幹挑活,一點一滴地節省口糧,直至有一天,她挑著一擔裝有米和菜的擔子,拉扯著兩個虎頭虎腦的兒子,硬著頭皮走進珊全——全村唯一的珊全小學,為她的兒子求得一個上學讀書的機會。

  藍優妹拉著兒子給學校的先生磕了幾個響頭,滿懷希望他說:「先生,收下我的兒子吧。我沒有文化,我的孩子不能沒有文化呀。

  他們什麼都會做,可以給您燒火做飯,我每隔幾天就給您送米送菜,求您收下他們吧。」

  珊全村的珊全小學,是由三幾間破舊的土屋改造而成。僅僅只有三個教室,分為一、二年級一間;三、四年級一間;五、六年級一間,也算小學,也算私塾。

  教書先生是一位戴著老花眼鏡、留著很長鬍子的老人家,名字叫做梁簡如。這位梁先生實際上不是珊全村的人,據說是逃難時流落到梅縣的客家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