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曾憲梓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部分 母土】

  生命的歷程常常是這樣:所有的神秘,所有的企盼,所有夢一般的甜蜜的嚮往,都被奇跡般地孕育在這片豐腴或貧瘠的土地裡。

  一千多年前,由於異族蹂躪、饑荒不斷以及戰火綿綿,使得居住在中州河洛一帶即黃河、長江上中游兩岸的中原漢民、炎黃裔胄,被迫棄官離職、舉家南逃。他們之中大多數是書香門弟、仕宦之家,甚至不乏皇親國戚。

  在他們歷時千年、輾轉萬里的過程中,他們一路經歷了無數次離亂,一路被驅逐、剿殺,歷盡千辛萬苦。最後,被逼至粵東地區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的梅州安營紮寨、集結定居。當時的梅州,是只有少數土著人居住的「蠻荒之地」,到處是荒山野嶺,荊棘叢生。

  這些背井離鄉、奔波流徙的人們,為了求得生存與發展,不斷地在極其艱難險惡的環境中努力抗爭,不斷地跟其他民族、民系的人競爭,他們不惜在野獸出沒、荒無人煙的山裡安家立業且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夠各盡其責,努力創業。

  殘酷的生存環境,顛沛流離的生活,煉就了他們堅韌卓絕、團結互助的品德。久而久之他們反客為主,民系始定,為了與當地的土著居民區分開來,他們自稱為「客家人」。

  在漫長的歷史年代裡,客家人不斷拼搏求存、奮鬥求存的信念和決心,影響了他們的一代又一代,同時也鼓舞了他們的一代又一代,使他們成為漢民族中一支優秀的民系,而且形成了客家人所獨有的勇於開拓、刻苦耐勞,崇文重教、愛國愛鄉的強烈客家意識和優秀客家精神。

  客家人在一千多年特別是近幾百年的發展史中,英才輩出,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比比皆是,如唐代賢相張九齡,宋代名宦餘靖,起兵勤王之賢相文天祥,清代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清代名將馮子材,清末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以及夫人宋慶齡等等,都是客家人或客家人後裔。

  地少人多的梅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謀生的艱難,使得客家大多數男人外出營生,且多到南洋各地,如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發展。「圍條褲頭帶出門,挑擔番銀轉家園」便是客家人奮發圖強,創建美好生活的寫照。

  一九三四年二月二日農曆初九的晚上,曾憲樣出生在梅州——這個客家人大本營中的扶大區珊全村一個貧苦僑眷的家庭裡。

  曾憲粹這個名字還是他的父親給取的。相傳曾家是春秋時代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後裔,傳到這一代是「憲」字輩。

  曾姓在客家姓氏中算不上一個大姓,而且曾氏家族在客家人當中屬￿比較貧困的家族。

  據說,曾憲粹的曾祖父、祖父就是由於不堪過於潦倒、沒有希望的生活而冒著生命危險,坐著破舊的帆船飄洋過海,一路漂泊到南洋去的。他們曾經營一些小買賣為生,也賺了一點錢,然後返回家鄉蓋了房子,也就是現在的祖屋。

  但是好景不長,祖父在闖蕩南洋的過程中,沾染上了鴉片,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在毒癮與日彌深的情況下,祖父不惜變賣了家中微薄的家產。

  直到山窮水盡之後,毒癮難耐,祖父含疚離開了病榻之上的曾憲粹的祖母,甚至也來不及顧及當時仍是年幼的曾憲梓的父親、叔父和姑姑,獨自一人去了緬甸,從此一去不返,最後由於貧病交加而客死異鄉。

  曾憲梓的父親曾榮發,一個極其典型的勤勞樸實的客家人。

  祖父棄家而走之後,窮困得苦不堪言的曾家,使得身為長子的曾榮發不得不中斷了仍是小學的學業,獨立挑起家庭沉重的擔子。到了十幾歲的時候,由環境所迫,父親就像當年祖輩父輩的客家人一樣,懷著年輕人所特有的堅定的信念,懷著創建美好生活的強烈欲望,帶著曾憲梓的叔父曾桃發,和村裡的男人一起,坐上紅頭船,過番到了泰國,開始了闖蕩南洋。冒險創業的生涯。

  當時留在家中的,只有病中的祖母以及還是曾家童養媳的曾憲梓的母親藍優妹。

  破釜沉舟般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幾年之後,父親的事業開始有了不錯的起色。不到十年,父親和叔父已經能夠定居在泰國,一邊做些小買賣,一邊經營兩間小百貨公司。

  極度貧困的曾家總算有了一絲令人振奮的希望,於是一九二七年的初夏,年僅二十三歲的母親隻身趕赴泰國與父親結婚,並在同年,母親懷上了曾憲梓的哥哥曾憲概。

  這之後,曾家的生活安定中逐見安祥,父親即使是小本經營的生意,也始終是薄有盈利,母親也可以帶著曾憲梓的哥哥曾憲概注返于梅州與泰國之間。

  一九三三年的春天,年輕的母親在濃烈熱帶雨林氣候的泰國,懷上了曾憲梓。

  曾憲梓的整個胎教過程是在泰國度過,這也是他後來擁有黑裡透紅的膚色的主要原因。

  這是一段令曾家充滿快樂的時光,父親每天放工回來,總喜歡笑眯眯地看著一大比一天長大的兒子善良賢惠的妻子,特別是當他看見妻子日漸隆起的肚皮,想像著曾家未來的前景,即使白天的奔波累得他精疲力竭,他都不覺辛苦。

  父親是一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從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他只是希望自己就這樣一直幹下去,賺更多的錢,使他的妻子從此能夠不愁溫飽,使他的孩子們從此能夠無憂無慮地上學念書。

  這個周身洋溢著滿腔熱血的客家青年,做夢也沒想到,五年之後他會將他苦心經營得來的那兩間百貨店鋪,以兩千塊銀元和照顧他遺下的妻兒的代價,交給他的弟弟曾桃發打理。

  更沒想到他會流著絕望的淚水,拖著形同枯槁的軀體,也像祖祖輩輩壯志未酬的客家人一樣,返回他的故鄉梅州等死。

  是過度的勞累使父親患上了糖尿病,忙於生計的他常常顧不上看病吃藥,以至於走到了無藥可醫的死亡線上。

  一九三八年四月那個陰雨綿綿的日子裡,死神終於奪去了父親年僅三十五歲的正值英年的生命,使他不得不拋棄這個以他為支柱的、時刻需要他的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