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學良傳 | 上頁 下頁
六三


  我贊同這樣一種觀點,即張、楊兵諫,決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張、楊長期受到蔣介石的排斥,彼此早有矛盾,在西安事變前的一段時間,又對他們相煎甚急,所以都有反蔣之意,只不過沒有說破,直到張學良最後一次從洛陽回來,他們才終於相互交心,道破了天機。但究竟何時舉事,怎麼行動,卻又心中沒底。12月7日,張、蔣之間的激烈爭論和蔣介石的頑固不化的態度,使他們終於認識到,對蔣介石不能再存在什麼幻想了,舉行「兵諫」已是勢在必行,不能再猶豫了。但他們經過密商,認為事關重大,需要進一步摸一摸西安各界、特別是上層人物的動向,以便一旦舉事,也好區別對待,並注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爭取的人,壯大聯合抗日的力量。所以,12月8日,楊虎城曾特地走訪了國民黨在陝西的黨政要人,如邵力子等。在他與邵力子談話時,邵力子不知是有意呢,還是無意,他竟出人意料談到自己的憂慮。楊問憂慮什麼?邵說:「我不是憂慮別的,而是憂慮可能演出日本的『二二六事件』啊!」所謂「二二六事件」,是指日本的一些法西斯分子的叛亂。

  1936年2月26日,日本一些最富有侵略性和冒險性的軍事法西斯分子,由於不滿當時執政的保守派的政策,企圖取消議會政治,建立獨裁政府,以便更瘋狂地推行侵略政策,在東京發動了叛亂。他們襲擊許多內閣大臣,刺殺了藏相和教育總監。結果,暴亂雖被鎮壓,但從此政府中軍部勢力進一步加強,法西斯勢力也更加猖獗了。邵力子的這個比喻顯然是不恰當的,當時在中國也沒有這樣的事件發生。至於以後爆發的西安事變,那恰恰相反,它不但不是什麼叛亂,不是法西斯主義,而正是反對蔣介石的誤國政策,是反對蔣介石鎮壓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法西斯主義的,怎能與日本的「二二六事件」相提並論?不過,楊虎城聞聽此事,還是不禁一驚,連手裡正夾著的紙煙也掉在了地上,他還以為是他們準備進行兵諫的事已經洩漏了呢。實際這只是他的猜測,因為東北軍的下級官兵要求抗日,對國民黨當局早有不滿情緒,搞一個反法西斯的「二二六事件」也不是不可能的。至於張學良、楊虎城將要進行的驚天動地的事業,他們的兵諫計劃,邵實際並不知道。可是常言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楊虎城的誤解和虛驚雖然很快就打消了,但由此事他和張學良也深感責任重大,形勢緊迫,事不宜遲,若不當機立斷,一旦事泄,讓蔣介石聽到一點風聲,就會功敗垂成,悔之莫及。

  這難道不是他們面臨的嚴峻的現實嗎?

  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這是在太歲頭上動土,是性命交關的事,務必慎重!」仿佛有人在勸阻了。

  但張楊二將軍舉事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是的,是有點狂妄,膽大包天,但卻並非不自量力。他們信心百倍,生死置之度外,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仗義執言,扶正祛邪,哪會沒有一點風險呢?但真正的勇士,必將披荊斬棘,奮然前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場石破驚天的豪邁壯舉,在所難免!

  逼蔣抗日,當在其時,蔣氏何去何從,人們將拭目以待!

  【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在蔣介石到達西安的第五天,即12月9日,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紀念日。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抗日救亡的號召和紅軍長征勝利的鼓舞下,北平學生數千人舉行了大規模的抗日救亡示威遊行,示威學生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運動」、「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國民黨政府不僅不同情,不支持,反而竟派軍警鎮壓。這一暴行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北平學生的抗日愛國行動,獲得了全國人民的熱情支持和聲援,掀起了更加廣泛的抗日救亡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之成為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起點。在這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日子裡,西安廣大的愛國青年學生怎麼還能安安靜靜地坐在教室裡去讀書呢?他們關心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對於日寇的侵略,他們不能坐視,而要進行堅決的鬥爭。因此,對於「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紀念日,他們準備隆重紀念,並舉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對於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張學良、楊虎城以及省主席邵力子都表示支持,但鑒於當時西安的形勢和蔣介石對學生運動一貫的敵視態度,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做學生們的思想工作,想勸說學生紀念活動從簡,不搞遊行示威,只開紀念會,規模也宜小不宜大。但學生們不聽,不僅要遊行示威,還準備到臨潼蔣的行轅去請願,要求政府顧及民族的生死存亡,堅決抗日,停止內戰。

  那時,無論他們怎樣說怎樣勸,都不起作用,正所謂:一腔熱血似火燒,健兒救亡志氣高。或謂: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們不怕蔣介石恐嚇,仍然決定按原定計劃隆重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紀念日,屆時舉行有數萬人參加的請願和示威遊行。

  學生要遊行的事,蔣介石在事前已經得到報告,他命令西安的軍、警、憲、特加強戒備,嚴密防範,不准學生遊行,更不准接近臨潼,否則,格殺勿論!

  但西安的愛國青年學生不怕壓,不信邪,他們組織得很好的紀念活動和遊行,仍然按預定計劃進行了。

  令人擔心的事終於發生。原來,蔣介石聞訊,大發雷霆,下令鳴槍警告,以驅散遊行的群眾,更不准學生走出城門一步。

  在蔣介石的督促下,當局出動了大批軍警、馬隊,企圖把學生擋往。但學生們既然已經上了大街,還怎能後退,所以出現了推搡、撕打,軍警鳴槍警告,於混亂中,竟存小學一名學生被流彈打傷。消息傳出,群情更為激憤,他們出於愛國和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不滿,仍然不顧天冷、路遠和危險,冒著凜冽的寒風,繼續前往臨潼請願。

  在隨後一段時間內,遊行隊伍無人阻擋,行進也還順利,但如果認為蔣介石已經改變主意,或者會大發慈悲,那就錯了。蔣介石已佈置自己的衛隊,在通往臨潼的路上架起了機槍,學生們如再前行,就準備進行大屠殺。所以,別看表面平靜,實際這是對方窺測方向的間隙,是瘋狂殺戮前的沉寂,稍不留意,問題就嚴重了。

  張學良為避免學生無謂的犧牲,急驅車追趕過來,誠懇勸阻學生不要去臨潼請願。學生們悲憤陳詞,欲罷不能,萬眾痛哭,場面動人心弦。張學良也不禁流下眼淚,並向群眾傾吐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表示堅決支持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他是一定要抗日的,並在一星期內用事實作出回答。學生們這才列隊回城。對於這悲壯豪邁、激動人心的一幕,親身參加過這場鬥爭的李木庵曾作過詳細的記述,他回憶說:

  ……大隊行至十裡鋪,臨潼蔣介石行營已得到消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