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學良傳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這時的國民黨蔣介石,則極力策動張學良「易幟」,與南京攜手並進。這雖然並不是東北政權的決策,但張作霖在撤離北京時,有與南京修好之意,這一點張學良也是贊同的。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更促使張學良進一步增強了與南京接觸的願望。在南京國民黨方面,也不斷派遣使者前往東北,與張學良頻繁聯繫,促其迅速換旗——東北這時掛的還是過去奉張政權的五色旗,要讓他們改掛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與南京實行分治合作。因為這時關內統一已大體實現,只有東三省不在南京政府的管轄之下,此問題不早日解決,實在是國將不國了。但那時,鬥爭也還是複雜的,因為在國民黨內也並不統一,除蔣派之外還有閻、桂、馮等派別,他們大都擁兵自重,與蔣介石貌合神離,為了增強自身的勢力,都想把張學良拉到自己一邊,所以內中的明爭暗鬥也還很激烈呢。 當時的美國也未等閒視之。不過,他們採取的是兩面派的外交手腕,這突出表現在他們一方面贊成國民黨統一中國,敦促張學良換旗,可是暗地裡卻又支持日本搶走東北這塊地盤。這看起來是有點奇怪的,因為帝國主義過去在中國,不是常為爭奪地盤打得難解難分嗎?今天怎麼如此大方呢?原來,他們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其目的在於這樣做,既可使蔣介石投入它的懷抱,又可以「禍水北引」,使日本人便於向北擴張,進攻蘇聯,而他老美則不動聲色,便將坐收漁人之利。所以,對這一點也必須看清楚,不然的話,也是會上當的。 張學良身處祖國東北邊疆,長期以來,內憂外患,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是他的一個很大的威脅。蔣介石這時雖然對他友好,但這個人也並不是那麼靠得住的。所以東北何去何從,在當時就成為矛盾的焦點,也是張學良所面臨的一個頗為棘手的難題。因為問題很明顯,以張學良當時的地位而言,他只要答應對方的要求,馬上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祿,當一個有日本人撐腰的東北王是完全可以辦到的。但這卻是他不願意、也是決不能走的一條路。可如果他立即改換門庭,進行換旗,不談將來命運如何,只這一步,日本人也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更何況當時的東北,日軍正磨刀霍霍,戰雲密佈,稍有風吹草動,誰能說不會引起戰爭呢。所以,在那時,儘管披著民主革命外衣的國民黨新軍閥蔣介石的一些主張,對他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也錯誤地認為蔣介石是繼承了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的,所以一直是比較傾向于與南京合作。從另一個角度看,張學良有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不願作外國人的奴僕,特別是父親的慘死,使他親眼看見了與日本人打交道的危險性;加之,國仇家恨的痛苦,使他刻骨銘心,時時不能忘懷,所以他決不作歷史的罪人,而要象岳飛、文天祥等歷代民族英雄那樣,保持高尚的民族氣節,乃決定換旗易幟,決不再有任何猶豫了。 不過,要邁出這一步,也是困難的,這一方面他必須首先統一內部,特別是領導集團的思想,做好團結部屬、齊心協力的工作,並與南京政府隨時保持聯繫;另方面,他也要注意運用比較靈活、機智的策略,與陰險狡詐的日本侵略者企圖阻撓改旗易幟的行為作鬥爭。 東北易幟,從醞釀到完全實現,是從1928年5月30日開始,到12月29日完成的,歷時7個月。這一重要的政治行動,是張學良當機立斷、親自推行的。過去談到東北易幟,似乎認為僅僅發生在東三省,也是輕而易舉完成的。不對了,這項工作,實際是從張學良為貫徹息爭主張,決定將奉軍在關內佔據的所有地區實行總退卻,一律撤回東北時就開始了,他首先進行的是京、津、熱河和灤東等地的易幟。這其間,在局部地區雖然也還有磨擦,但到9月間都實現了易幟。唯獨東三省的易幟,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從中作梗,曾被迫一再延期。本來,關於解決東北問題的方案,南京政府早就提出了,後來又通過奉方在北京的代表于珍、邢士廉在返回瀋陽後又向張學良作了轉達。南京因恐日久生變,是希望能儘早實施這一方案的。但因那時日軍兵臨城下,形勢咄咄逼人,日本新任駐瀋陽總領事林久治郎和關東軍司令村岡頻繁訪張,向他說明田中內閣對東北局勢的政見,要他不要易幟,而應「保境息民」,否則,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嚴重後果,日本將不負任何責任。張學良審時度勢,覺得不便冒然行事,原定7月22日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同時易幟的計劃,不得不被迫推遲。 但張學良易幟的決心未變,只在等待時機了。日本人像是聽到了一些對他們不利的風聲,唯恐張學良換旗,所以對他的威脅利誘也更加緊了,一會兒向他贈送一等旭日大勳章,一會兒又說如東北與南京結盟,日本將採取「積極行動」。真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多災多難的東北,局勢又緊張起來。為了穩住日本人,又不改變換旗的意向,張學良與穿梭般進出東北的各方面的使者相周旋,終於在沒有發生大的動盪的情況下,於1928年年底,實現了改旗易幟,充分顯示了張學良的機智、勇敢和堅定不移的愛國主義的信念。 關於這方面的激烈鬥爭,《國民黨新軍閥混戰史略》一書中有詳盡的介紹,下面我們摘引幾段,從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東北易幟的內幕和張學良在這場鬥爭中的決定作用。 那是張學良原定7月21日換旗,因為日方極力阻撓,甚至不惜進行軍事威脅,張學良被迫宣佈「保境息民」,推遲換旗之後發生的事: 為了緩和緊張氣氛,八月九日午前十時,張學良攜秘書王家禎前往日本總領事署,對林權助(日本駐華公使)作禮節性的回訪。林權助直言不諱地對張學良宣稱: 「日本政府此刻認為國民政府內部雜亂無章,行為尚多共產色彩。東三省若與國民政府妥協,勢必侵害日本之既得權利之利益與特殊地位。所以,日本政府此刻勸貴總司令,暫時觀望形勢較為妥當。不幸倘若東三省篾視日本的警告,擅掛青天白日旗,日本必具保國決心而取自由行動。倘有不逞分子,盡可以武力彈壓之可也。日本願出全力以相助焉。」張學良對這種明確不誤的武力威脅語言,作了委婉的答覆。他說:「余為中國人,所以,餘之思想自以本國為本位。餘之所以願與國民政府妥協者,蓋欲完成中國統一,實行分治合作,以實現東三省一般人民所渴望。以餘個人之力,固無為之何。余因顧邦交,以個人資格,對日本政府警告加以考慮。倘若以國際關係言之,餘想日本政府亦決不甘冒干涉內政之不韙。並且日本政府以種種恐懼反對實現之事實,余頗不可解。」 林權助聞言,當即直截了當地說:「……簡而言之,日本政府具有決心反對東三省對南方妥協。即所謂干涉內政亦所不辭。」在場的左藤中將補充說明:「田中首相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貴總司令若背乎首相心理,就將發生重大事情。」張學良不肯當場表示懦弱,隨之而答: 「餘之決心,以東三省人民為轉移。餘不能拂逆三省人民心理而有所作為也。」③ ③張同新:《國民黨新軍閥混戰史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