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
一三五 |
|
但是他為祖國,為人民的赤誠之心仍在跳動。 1959年9月,中央軍委成立戰略小組,任命劉伯承為戰略小組組長。這位中外著名的軍事戰略家以全部精力和智慧,為國防建設運籌謀劃,嘔心瀝血。 1962年,他對我國西部邊疆的自衛反擊戰,從戰役、戰術到後勤保障提出了一系列寶貴意見,對作戰的勝利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1964年,他72歲高齡時,還長途跋涉親臨東北邊境視察國防工程、戰備工作。也就是在這次視察當中,他的眼病加重,醫生在診斷書上寫著:「青光眼急性發作」。他不得不再次進醫院治療。雖經多方診治,他那只使用了48年的左眼,賴以讀書、看報、審閱文電、從事著譯的左眼,竟再無法恢復原有的視力。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劉伯承仍把自己看作是軍委的一個「編外參謀」,經常對國家戰略問題,教育訓練問題,院校建設及後勤保障等問題,提出積極的建議。並且,抓緊時間,鑽研馬列主義軍事理論,還不時地用俄語背誦列寧軍事著作的章節、片斷。 1982年8月間,劉伯承因健康原因主動辭去國家、黨和軍隊的領導職務。党的十一屆七中全會給劉伯承發出致敬信,信中寫道: 「您在青年時代就投身於辛亥革命和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就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愛國軍人。在党的領導下,您發動四川瀘(州)順(慶)起義,又參與發動和領導南昌起義,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反『圍剿』戰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您作為中央軍委總參謀長,造挫強敵,戰功卓著,並同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堅決鬥爭。抗日戰爭時期,您轉戰華北敵後,發展人民遊擊戰爭,是創建晉冀魯豫根據地主要領導人之一。解放戰爭時期,您正確執行黨中央的軍事部署,在1947年率領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挺進中原,構成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光輝篇章。您在一系列重要戰役中,特別是在上党、平漢、淮海、渡江戰役中,在進軍解放西南戰役中、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您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建國以後;您為培養我軍的高級指揮幹部付出了辛勤勞動,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您的指揮藝術和作戰謀略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您不愧是身經百戰的元帥,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理論家,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元帥艱難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終年94歲。 【尾聲】 鄧小平帶領全家向他深深地鞠躬,京城的將軍幾乎全部出動,「十萬軍帳哭劉公」…… 1986年10月14日,京城裡一個平常的秋日。涼風瑟瑟,陰霾蔽日。京西萬壽路22號,總後勤部禮堂傳出陣陣哀樂。禮堂前廳第一次被裝點成肅穆的靈堂;黑紗纏繞圓柱,挽幛懸掛橫樑。一位偉人靜臥在鮮花、翠柏叢中,鮮紅的黨旗覆蓋著高大的身軀,人民解放軍戰士持槍守護在靈柩兩旁。 中國第一號人物鄧小平最先來到靈堂,向他深深地鞠躬,然後久久凝視著昔日的搭擋,仿佛回想起太行山的歲月、大別山的奮戰,以及逐鹿中原、鏖兵淮海、渡江作戰和進軍大西南的往事……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 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和死者的遺孀抱頭痛哭。鄧朴方搖著輪椅,駐足在長輩的靈前,是這位長者給他取下「朴方」的名字。想不到40多年後,「朴方」這兩字在中國商界和社會福利界叫得如此響亮。鄧小平的兒孫輩,能來的都來了。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只有世交情份的家族,才享有這份崇高的禮遇。在中國,也只有這位死者能獨享這份禮遇。 至此,讀者已經能夠想到,躺在鮮花、翠柏叢中的老者就是中國軍界的巨人劉伯承。 多年來,老元帥默默地躺在病榻上一言不發,直到1976年,「四人幫」刮起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狂潮,鄧小平的政治前途面臨嚴峻的考驗。正是在此期間,京城裡廣泛流傳著這樣的政治傳聞:「劉伯承說,我死了之後只要一個人為我主持追悼會,那就是老鄧(小平)。」令人且驚且喜的傳聞,飛快地傳到了廣州,又傳到了上海,傳到了成都…… 傳聞的真實性如何,尚有待考證。政治傳聞作為彼時政治鬥爭的折射,作為一種民意、民心的反映,自有其流傳的價值。在人們的心目中,劉伯承永遠也不會消失,劉伯承的政治預見力是可以信賴的。既然劉伯承認准要鄧小平料理後事,那就暗喻著毛澤東之後的中國,只有鄧小平才能擔當起治理中國的重任,只有鄧小平能開闢一個新的時代。當劉伯承閉上雙目的時刻,他顯得是那樣安祥、那樣自若。因為在鄧小平的身後,還有那長長的向靈堂走來的隊伍。 在劉伯承逝世的前些日子,有關部門提出了簡化喪葬的建議,根據這一精神,劉伯承遺體告別儀式原定在301醫院小禮堂舉行,規模為數百人。可這樣一來,卻難為了治喪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電話鈴響個不停,各地電報頻頻飛來,都是要求參加向劉伯承遺體告別和追悼會的。中央機關、國務院各部委自不待說。單是許多省市、自治區,就令人招架不住。 河北的人說,「劉帥是太行山的脊樑,一二九師是抗戰的主力,我們要來」。 大別山區的人說,「沒有劉鄧大軍的千里躍進,便沒有我們的翻身解放,我們要最後見老帥」。 南京的人說,「劉帥是首任南京市長,我們一定要去代表」。 西南的雲、貴、川和西藏自治區的人更是有理,「劉鄧大軍解放了大西南,跟老元帥的最後一別,不可不到」。 軍界的反映最為強烈,也最為直截了當。北京軍區、廣州軍區、瀋陽軍區、成都軍區、南京軍區、濟南軍區,還有許多省軍區的司令、政委,一些野戰軍的軍長、政委,其中多是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老將軍,一二九師的「老八路」,二野的老戰士,南京軍事學院的老教官、老學員、老校友,如今散佈在全國各地:黨政軍各部門,當老元帥仙逝之後,誰不想瞻仰老帥遺容,向「老總長」、向老「師長」、向老「司令」、向「老院長」作最後的告別呢?! 党心、軍心、民心不可違!時間緊迫,告別儀式趕快易地舉行。總後大院距301醫院僅一箭之遙,總後禮堂是50年代頗有特色的建築物,黃牆藍瓦,圓柱大廳。禮堂北面有開闊的廣場、操場,可容車上千輛。廣場上豎立著毛澤東主席的巨型塑像。這個地方顯得既典雅又氣派,既曠達又肅穆。劉伯承的靈堂就改設在總後禮堂。 當鄧小平及其全家向劉伯承遺體揮淚告別之後,黨和國家的其他領導人依次步入靈堂。德高望重的聶榮臻元帥,右臂套著黑紗,硬是坐著輪椅車,由警衛人員扶著攀上40多級臺階,向老戰友訣別。上午9時許,萬壽路一帶車水馬龍,路為之塞。前來瞻仰劉帥遺容的車隊,由北門駛入。分道出東門、南門。由於來人甚眾,整個廣場、操場停滿了小轎車和大轎車。在職的將軍們戎裝整肅,向老元帥脫帽志哀。許多離退休的老將軍、老校官,身著舊式軍服,攜著夫人、子女前往弔唁。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專程從南方趕來,一下飛機便直奔靈堂,揮淚向老首長致最後的軍禮。 解放軍三總部機關、國防科工委、各軍種兵種、軍事科學院的陸海空軍將士,佩帶著黑紗、白花,垂首列隊向老元帥訣別。張震將軍、李德生將軍帶領全軍最高學府——國防大學的全體教官、學員及工作人員,代表全軍院校的官兵,前來瞻仰「中國軍校之父」的遺容……哀樂聲、哭泣聲響成一片。路旁行人得知老元帥葬禮的消息,紛紛駐足街道兩旁,等待著老帥的靈車。此情此景,令觀者動容,聞者落淚。市民們說自1976年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仙逝後,這是京城裡最為轟動的出殯式。 兩天后,即1986年10月16日,天高雲淡,秋風瑟瑟。天安門廣場、新華門、外交部,國旗半垂,向老元帥志哀。 下午4時,劉伯承元帥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 追悼會會場佈置得莊嚴肅穆。會場正中懸掛著劉伯承同志的巨幅遺像,遺像下安放著劉伯承同志的骨灰盒,骨灰盒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兩旁是鮮花和松柏,人民解放軍戰士持槍肅立守護在兩邊。會場四周擺滿了花圈。劉伯承同志的夫人汪榮華率子女親屬獻的花圈擺在骨灰盒前。党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族各界人士3000多人一起,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悼念這位功高德重、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由衷愛戴和尊敬的中國人民的偉大戰士。 追悼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主持。 劉伯承如願以償,當那洪鐘般的四川口音宣佈:「劉伯承同志追悼會現在開始!向劉伯承同志遺像默哀!」的時候,全場3000多人為之肅立、垂首。接著,由總書記胡耀邦致悼詞。那滿懷感情的話語,令到會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最後,鄧小平宣佈「向劉伯承同志遺像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全場3000多人一齊俯仰,將追悼活動推向最高潮。隨後,會場響起莊嚴、悲壯的國際歌聲。 80高齡的徐向前元帥,在詩中記述了傾國傾城哀悼劉伯承的感人情景: 日暮噩耗遍京城,淚雨瀟瀟天地傾。 垂首山川思梁棟,舉目九天覓帥星。 淵淵韜略成國粹,昭昭青史記殊榮。 塗就七言染素絹,十萬軍帳哭劉公。 劉伯承,你的名字永遠不會消失。 劉伯承,你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