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一一六


  談話結束後周恩來將劉伯承等人送出西花廳,一一握手告別。這時夜已經很深了。中南海顯得格外寧靜、安溢。但是,這裡,那裡,一座座庭院仍然放射出明亮的燈光。這些燈光映照在湖面上,投射出一片片閃爍的、波動的、搖曳的光影。

  回到住所,劉伯承根據周恩來三次談話的精神,和籌委會的同志們一起研究起草了《關於創建軍事學院的意見書》。

  1950年11月13日晚,劉伯承帶著這個意見書,又一次來到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辦公室,向周恩來總理和朱德總司令作詳細彙報。聽取彙報的還有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管理部(後改為總政幹部部)部長羅榮桓、代總長聶榮臻、軍訓部長肖克、總政副主任肖華和總幹部副部長賴傳珠等。

  彙報會由周恩來主持。他把座椅搬到他那張又寬又長的寫字臺前面,背對寫字臺,面對大家坐下來。然後,拿起意見書,他讀一條讓大家討論一條。遇到有修改補充的地方,他就轉過身,伏在寫字臺上,隨手記下來。

  就在這一天的深夜,在周恩來主持下,產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第一份歷史性文件,繪出了解放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高級軍隊院校建設的藍圖。

  這份由劉伯承起草的《關於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書》主要有以下內容:

  其一、關於名稱。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其二、關於組織機構。

  學員與班次:共設陸軍本科、陸軍速成科、空軍速成科、海軍速成科、情報參謀訓練班、俄文訓練班等六個學習單位,及一個陸軍函授科的業務機構。陸軍本科370名,收團、營級及部分優秀的連級幹部,有初中文化水平,年齡在30歲左右者。陸軍速成科500名,收軍、師、團及個別兵團級幹部,具有高小文化水平者。情報參謀訓練班,由總參情報部選送學員50名。俄文訓練班。由中央軍委俄文編譯局負責選調50名相當大學文化程度、有俄文基礎的人員再予提高,並授以軍事知識,以解決軍事翻譯及俄文教員的問題。函授科150名,收在職團級至兵團級幹部,有自學能力者。學制,陸軍本科兩年,陸軍速成科、情報參謀訓練班、俄文訓練班均為一年,陸軍函授科一年半。海、空軍速成科暫緩成立。

  領導機構:全院設訓練部、政治部、院務部和幹部管理處。並設立戰史、戰役戰術、司令部工作、後方勤務、通信聯絡、政治經濟、文化外語等15個教學組織,以及學術研究室和翻譯室。

  所需幹部:除已決定調作學院領導幹部的促其到職外,擬由全國各大軍區調25名軍、師級及個別團級,有相當文化程度及實戰經驗,有培養前途的軍政幹部來院培養,作各教學組織和各學員科的領導。學院各級行政幹部及工作人員,由華東軍大和華北軍大選調。

  其三、關於訓練方針。

  在人民解放軍現有素質及軍事思想的基礎上,熟習與指揮現代各技術兵種,並組織其協同動作。同時熟習參謀勤務與通信聯絡,以準備與美帝為首的侵略集團作戰。

  其四、關於籌備事項。

  勤務分隊和實習部隊:分別由華東軍大和中央軍委所屬各部抽調幹部與新入伍的青年學生組成。

  開學時間:暫定1951年1月1日。

  校址:南京。

  《關於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書》由周恩來主持修改後,上報中央。三天后,毛澤東親自批准了這個報告。從此,開始了籌建工作的新階段。

  拿著報告書,劉伯承如釋重負。這一段時期的緊張工作,使老頭受累了,其艱辛程度不亞於組織一次重大戰役。如果說,以前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計劃,那末,以後的工作則是把這個計劃付諸實施,把藍圖變成現實。他的內心充滿喜悅,他想笑,他想唱,他想喊,他想讓全中國、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了將軍的搖籃!

  【35.誰是誰呀!?臺上的教官是共軍的俘虜。將軍們直發愣:
  劉院長怎麼搞的?是老花了眼,還是昏了頭……】

  真是此一時,彼一時。誰能想到,今年的聖誕節會在南京城度過。當首任南京市長劉伯承乘火車來到浦口,前往南京的時候,便感覺到揚子江畔一片喧鬧,整個城市充滿著活力。大街小巷秩序井然,到處歡聲笑語不斷。南京市以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來迎接他。僅僅一年半的時間,這裡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化腐朽為神奇,這就是共產黨的「魔力」啊!

  第二天上午,劉伯承便開始辦公。首先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成立中國共產黨軍事學院臨時委員會。

  這個領導班子是中央軍委從全國各大軍區抽調幹部組成的。其中,有的來自華東軍區,有的來自中南軍區、有的來自西南軍區,有的來自華北軍區。他們在以劉伯承為書記的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努力工作,為軍事學院的創立與發展,為全軍教育與訓練事業的不斷發展,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領導班子組成之後,劉伯承連續主持召開了院務工作會議、團以上幹部會議和教學工作人員大會,號召全院同志「組織起來」、「行動起來」,把「組織起來」作為軍事學院開宗明義的「第一樂章」。

  從1950年11月下旬開始,奉中央軍委命令,從全國各大軍區調給軍事學院擔任領導工作的幹部陸續報到了。

  在選拔和使用幹部上,劉伯承堅決服從中央軍委的決定和總政、總幹的安排,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原則。他說:「我辦軍事學院,是把華東軍大和華北軍大『兩塊銀』鑲嵌在一起了。」

  劉伯承辦事就是講效率,辦學校也不例外。這邊剛剛搭起學院的架子,那邊就開始招生了,從12月份開始,學員們陸續從全國各地來軍事學院報到了。根據報到的學員們的實際情況,劉伯承重新調整了各個學員科的組成和學制。把原來的情報參謀訓練班改為情報科,學制兩年。把原來的陸軍本科、陸軍速成科分為三個科:一個科訓練團級及部分優秀的營級幹部,學制兩年;一個科訓練師、團級幹部,學制一年;一個科訓練師以上高級幹部,學制也是一年。

  一位參加軍事學院籌建工作的老將軍回憶說:「50年代辦事,劉帥的作風,就是說幹就幹,說辦就辦。你想想,美國佬在朝鮮殺人,還想搞垮中國,不拼命幹能行嗎?」

  急上、快上,不能粗枝大葉,而且要創出自己的特色。劉伯承工作非常細緻。對於各個學員科和教學組織的名稱,他字斟句酌,反復推敲。

  訓練師以上高級幹部的學員科,有人提出叫「將官班」。劉伯承認為這個名稱不好。國民黨陸軍大學就曾經設有「將官班」。那是蔣介石為了分化瓦解國民黨內部的各個派系,收買拉攏各派將領而設立的。根本不是傳授軍事學術的組織,而且早已聲名狼藉。經過反復思考,他決定把訓練師以上高級幹部的學員科定名為「高級速成科」,訓練師、團級幹部的定名為「上級速成科」,訓練團級及部分優秀營級幹部的定名為「基本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