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一一三


  小葉丹派他的叔父直送了紅軍100多裡路,過了千丈深溝鐵囝囝出了筲箕灣後,才戀戀不捨地回去了。劉伯承將軍按照預定計劃繼續北進到達安順場,先渡過了水勢奔騰的大渡河,又與南岸部隊夾河前進並奪取了瀘定橋,使紅軍全部從容地渡過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匪幫企圖在這條「絕路」上消滅紅軍的幻想。

  可是,在紅軍離開以後,蔣介石匪幫即對彝族同胞殘酷地進攻,聲稱:「非把沽基家殺盡不收兵!」許多彝胞的財產被搶光,男女老幼被驅逐到荒山野外去受冷受餓。在最艱苦的時候,小葉丹總是對他的兒子和家人說:「不要緊,劉伯承會回來的!」蔣介石匪幫挑撥彝族同胞之間的情感,嗾使羅洪家和沽基家自相殘殺。彝族人民領袖沽基小葉丹犧牲了,戰鬥更加艱苦,但彝族人民並沒有向敵人屈服,他們永遠記住劉伯承的話:「紅軍還要回來的!」這句話給他們增添了無窮的勇氣,支持他們度過了15年漫長的陰暗日子。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著那面寫著「中國彝民紅軍沽基支隊」的大紅旗。

  小葉丹的家人對駐軍同志說:「今天你們真的回來了!當我們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是從前的紅軍,劉伯承伯伯也回來了的時候,我們彝民是怎樣的高興呀!?我們像鳥一樣的穿過叢叢山林,跑來看你們了。」

  駐軍同志告訴他們,中國人民已有了中央人民政府,頒佈了共同綱領,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再沒有人敢進行民族間的互相欺壓了。劉伯承主席說彝族同胞內部應該團結,過去因受反動派挑撥離間而種下來的冤仇,宜解不宜結。」大家要在毛主席領導之下,好好發展自己民族的經濟和文化,共同建設好各族人民的大家庭——人民共和國。

  劉伯承在重慶當主席的時間只有一年多,到1950年11月便去了南京。他的人雖然離開了四川,可在重慶人的心目中,劉伯承永遠沒有走。

  1951年二三月間,西南人民圖書館(現重慶市圖書館)收到一位「市民」捐贈的圖書,其中有線裝書1171冊,精、平裝書2894冊,另外還有期刊等,共計4000餘冊。這是一批珍貴的圖書,在書目中有《二十四史》、《黃帝內經》、《鐘鼎字源》、《詩經恒解》、《易經恒解》、《曲園老人遺墨》等;作為剛剛開辦的西南人民圖書館,得到這批贈書,可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了。人們議論說,真該好好感謝這位熱心的「市民」。

  這位熱心的「市民」是誰呢?

  在贈書單上,人們找到了一點線索:小龍坎紅槽房劉老太太。可是,當人們到小龍坎去尋找的時候,這一片房屋已是斷壁殘垣,長滿了野草,這是日本侵略者的炸彈所留下的遺跡。當地街坊說,劉老太太早已去世了。

  真怪,一位早已離開人間的老人,怎麼會捐出這麼多圖書呢?

  人們猜想,也許是劉老太太的後人轉贈的,這後人,可能就是劉伯承。所以,都主張再去找一找。

  消息傳到了西南軍政委員會,依然沒有結果。當時劉伯承已離開重慶,到南京籌辦軍事學院去了。根據一些線索,人們又到南京去詢問。這一下、謎底才揭開了。

  原來,這位熱心的「市民」就是劉伯承。劉伯承十分愛好讀書、愛好藏書,平常的津貼和積蓄,大多去買了書。這次離任之前,他決定將自己的一部分藏書,贈送給新建立的西南人民圖書館。但是,他不願意用自己的真名實姓,便借用了「劉老太太」的名義。這樣,既表示了對家鄉人民的心意;又表示了對故去的母親的懷念。

  【34.中國軍校之父。當上陸海空三軍「總教頭」,
  劉伯承詼諧地說:「我劉伯承跟教書先生有緣,有緣。」】

  翻開新近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史》一書,裡面記載著:南京軍事學院是建國後我軍創辦的最早的高等軍事學府,劉伯承元帥任院長兼政委。

  俗話說,當兵是最玩命的苦差,辦軍校是苦差中的苦差。

  劉伯承卻主動要求辦軍校,他詼諧地說:「我劉伯承跟教書先生有緣,有緣。」

  講到緣份,還得從1950年的朝鮮局勢講起。

  1950年6月25日,中國的鄰邦——朝鮮爆發內戰。美帝國主義支持李承晚集團向北朝鮮進犯。

  6月26日,美國總統哈裡·杜魯門命令其駐遠東的空軍、海軍參戰,支援李承晚集團的軍隊。27日,杜魯門發表聲明,公開宣佈武裝入侵朝鮮,干涉朝鮮內政,並命令其海軍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霸佔中國領土臺灣。與此同時,美國操縱聯合國,網羅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所謂「聯合國軍」開赴朝鮮,妄圖在亞洲大燃戰火,以扼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

  10月上旬,中國人民為了挽救朝鮮危局、保衛我國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戰爭最能刺激軍人的神經。

  軍校,最能吸引軍人。

  劉伯承在西南坐不住了。

  1950年10月27日,霧都重慶,秋雨靠靠,天地間灰濛濛連成一片。

  繁華的市區,中四路的一座庭院前,並排停放著兩輛小轎車。上午7點鐘左右,有人提箱攜包地上車了。一會兒,一個身著黃呢軍服,頭戴佩有「八一」軍徽的軍帽,架一副深度近視眼鏡,鬢髮斑白、肩膀寬平、高大魁梧的軍人也上了車。他坐穩後,用手扶了扶眼鏡,示意司機開車。於是,兩輛車一前一後開出院門,沿著空曠的濕漉漉的大道,通過浮圖關向白市驛機場駛去。

  白市驛是山城外難見到的一塊平壩。在幾年間,這裡是中國最出風頭的機場之一,飛機的起落架次居全國前茅,毛澤東來過,周恩來來過,美國人沒少起降,蔣介石更不用提了,起起落落沒數。只有停機坪能為歷史作證。今天,機場上,重慶市人民群眾和人民解放軍幹部戰士千余人,早已排成整齊的隊列,等候在停機坪前送行。

  上午8點,小轎車駛進機場。下來一位戴眼鏡的軍人,他的動作有些老態,還有些一瘸一拐,他與前來送行的黨、政、軍領導幹部和群眾代表,一一握手話別,然後登上一架民航機。

  他就是西南的劉主席——劉伯承。

  這是劉伯承又一次離開家鄉,離開養育過他的故土,離開他無限眷戀著的巴山蜀水。

  1910年,懷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願望,18歲的劉伯承與好友一起,從萬縣搭輪船順江而下前往上海,尋找「仗劍拯民於水火」的真理;

  1914年春,已經投筆從戎、開始了軍旅生涯的劉伯承,在討袁戰爭失敗後,從家鄉開縣逃往上海,在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繼續組織反袁武裝,積極致力於國民革命運動;

  1924年10月,在護國、護法、討賊戰爭中英勇拚殺,在血與火的戰鬥中苦苦求索的川中名將劉伯承,離開犍為縣,取道貴州、湖南,先後赴上海、北京、廣州等地,考察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運動,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完成了從愛國的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並受黨的秘密派遣,回四川發動了震驚全川的瀘州、順慶(今南充)起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