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九三


  早在1948年6月5日,劉伯承在中原軍區高幹會議上,根據全國的戰略形勢,結合中原軍區的任務,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情況,定下了進行老(河口)襄戰役的決心。劉伯承說,敵人對我們中原區有兩怕,一怕我們過江,二怕我們入川;在敵華東顧祝同、華中白崇禧、西北張治中三大集團的聯合防線上,漢水區域是他最大的弱點:這裡既可以渡江,又可以入川,而且是敵人無法彌合的結合部;我軍據有老襄,不但可以隔斷白崇禧和張治中的聯繫,有力地配合華野的作戰行動,而且可以進而變漢水為我解放區的內河,為建立渡江、入川的戰略進攻基地打下良好基礎……劉司令員有條有理的分析和堅定熱烈的情緒,極大地鼓舞了參加會議的各縱隊首長,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拿下老襄,用新的勝利向建黨27周年獻禮!

  6月13日,中原野戰軍司令部下達了老襄戰役作戰命令,決心於6月下旬攻取老襄。然而時隔一天,華東野戰軍根據敵情變化,決定立即發起開封戰役。為了阻敵北援開封,配合華野作戰,劉、鄧首長決定老襄戰役暫緩進行,調中野第一、二、三、四縱隊和華野第十縱隊開赴平漢路東、鉗制敵整編第十八軍(即胡璉兵團),阻敵吳紹周兵團北上。同時留下中野第六縱隊于河南新野地區待命。

  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是1945年11月成立的,它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冀魯豫邊區太行軍區部隊的一部分。縱隊下轄第十六、十七、十八旅,每個旅都有紅軍老部隊的基礎。第六縱隊成立後,一直是晉冀魯豫野戰軍(後改稱中原野戰軍)的主力,跟隨劉、鄧首長轉戰華北和中原,參加了定陶、滑縣、巨金魚、魯西南、挺進大別山、宛西、宛東等著名戰役,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英雄部隊。當時,縱隊司令員是王近山、政治委員是杜義德。

  第六縱隊的指戰員一看兄弟部隊都上了戰場,只有自己留下來待命,都著了急,紛紛向劉、鄧首長請戰。劉司令員卻回電報說,要部隊好好休息。大家一時還弄不清這是為什麼,但都堅信:劉、鄧首長的安排錯不了!於是一面養精蓄銳,一面苦練殺敵本領。

  其實,這正是一招謀深計遠的好棋。第六縱隊留在新野地區,就好比劉、鄧首長預伏的一支奇兵,向東可馳援平漢,向南可襲占老襄。無論敵情怎樣變化,都逃不出劉、鄧首長的手心。

  果然,當我軍華野外線兵團於6月25日發起睢杞戰役,把敵區壽年兵團5萬多人裝進口袋之時,蔣介石、白崇禧慌了手腳,急忙調集兵力增援豫東,原在汝南、駐馬店的胡璉兵團和吳紹周兵團奉調北上。蔣介石、白崇禧認為我中原野戰軍主力已開豫東,必無力攻取襄樊,又把駐南陽地區的楊子才兵團東調確山以為後應。他們哪裡想得到,我軍正要伺機攻取襄樊呢!

  劉伯承見襄樊之敵已呈孤立無援之勢,便令桐柏軍區司令員王宏坤統一指揮中野第六縱隊和陝南、桐柏軍區部隊,在江漢軍區部隊(負責阻援)配合下,立即發起襄樊戰役。

  老河口和穀城,隔漢水相望,位於襄樊西北130多裡處,和襄樊互為犄角之勢。康澤手裡有川軍3個旅9個團和地方部隊3個保安團。他派第一六三旅旅長率兩個固守老河口和穀城,自己帶著其餘的人馬固守襄樊。

  怎樣才能打好這一仗?王宏坤司令員思忖著:我軍參加戰役的部隊共14個團,兵力比敵人略多一些,武器卻不行;如果同時攻擊老河口、襄樊的敵人,沒有必勝把握……只有先集中力量攻取老河口和穀城,再傾全力對付襄樊的敵人,才比較地有把握!……劉、鄧首長很快就批准了王宏坤司令員的計劃,並強調要保持戰役行動的突然性和隱蔽性,攻敵不備。

  7月2日淩晨,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從河南新野地區出發,迅速隱蔽地向老河口撲去。當時正是南方的雨季,天氣悶熱多雨,我軍裝備又差,沒有雨衣而鞋,每人只發三尺油布遮蓋武器和背包;也沒有車輛,部隊用的彈藥給養主要是靠人背馬馱,每個人都要負重好幾十斤。在這種情況下,一天要走幾十裡甚至上百里路,當然是很艱苦的,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那時又很少有公路,走的多是土路,一到雨季就滿是泥濘,一不小心陷到泥坑裡,腳都拔不出來。幹部戰士們頂著風雨,踏著泥濘,從新野到老河口150多裡路,20幾個小時就趕到了。有的戰士的鞋子被爛泥沾掉了,來不及拔出來,就光著腳繼續走;有的戰士扭傷了腳或是腳打了泡,照樣跟著部隊前進。大家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前進!前進!趕到老河口,抓住一六三(旅)!」

  我軍走得快,敵人逃得也快。我軍離老河口還有好幾十裡路呢,守老河口的敵第四八七團就棄城逃往穀城了。我第六縱隊2日晚上趕到老河口,發現敵人已逃至穀城,便馬不停蹄地西渡漢水向穀城追擊。第二天晚上,當我第六縱隊追到穀城以北地區時,敵第一六三旅再次棄穀城向襄陽逃竄,但這回他們卻沒有逃脫被殲滅的命運。敵人做夢也沒有想到,我陝南軍區第十二旅已從鄂西北的均縣,以神奇的動作東進100多裡,插到了他們的屁股後面,佔領了穀城以南的老君山。在我第六縱隊和陝南軍區第十二旅的南北夾擊之下,南逃的敵第一六三旅第四八八團和第四八七團的一個營全部被殲。與此同時,桐柏軍區第三分區部隊(共2個團)也於7月2日奔襲老河口、樊城之間的太平店,全殲守敵一個連;接著迅速渡過漢水,於3日在太平店對岸的白虎山,截住並殲滅了敵第一六三旅輜重營。這樣,康澤的看家本錢就有六分之一被我軍報銷了。

  我軍以迅猛的動作襲占了老河口、穀城,殲滅了敵第一六三旅主力後,又日夜兼程,沿漢水直下東南,合圍了襄樊的敵人。

  襄陽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周朝時期,襄陽的城郭就已初具規模;明朝初年,朱元璋又在這裡修築了東、西、南三面的舊城。襄陽城依山傍水,形勢十分險要:東、北兩面為漢水環抱,山勢陡險,易守難攻,虎頭山、羊祐山、鳳凰山等,恰似架架屏風,從南面拱衛著全城;只有西門外的琵琶山、真武山腳下沿漢水有一狹窄走廊可通往城內。因此,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兵家歷來認為:奪襄陽必先取南山;山存則城在,山失則城亡。

  康澤當了襄樊綏靖區司令以後,為了保住這座城池,花了不少力氣來加強襄陽城防。他依託有利地形,在城內、外修築了大量工事。緊靠城牆有兩道深三米,寬七八米的外壕,壕內壕外佈滿了鐵絲網、鹿砦等障礙物;城周圍和城南的大山上修了許多碉堡、交通溝,所有的交通要道、火力死角及開闊地帶都埋上了地雷……為了防止我軍接近城垣,康澤還燒光了城關四周的所有村莊、民房……站在城西的萬山之頂向東望去,只見江水滔滔,煙霧茫茫,襄陽周圍數不清有多少敵人的明堡暗道、地雷障礙。

  康澤把他的主力第一〇四旅放在南門,並分亞個固守南山高地;第一六四旅1個固守西門;第一六三旅1個團守西門外各要點,旅部率兩個團守樊城。康澤自恃地形險要,工事堅固,滿以為可以憑險據守,與共軍周旋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