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八四


  天亮之前,我軍連續攻佔了前進路上的十幾個村莊。敵人變成了驚弓之鳥,狼狽地向後逃跑。我軍不給敵人喘息機會,腳跟著腳,一個勁地向南壓。一路上,滿是敵人的傷兵和屍體,汽車和大炮。東方發亮時,我軍便打開了一條長十餘裡、寬六七裡的通路。

  當兩個突擊團團長報告前面已無大股敵人時,肖旅長才松了一口氣,他一面向劉鄧首長報告,一面又重新調整了部署:令五十二團、五十三團在通路兩側展開,要像堅固的堤壩一樣,堅決抗住兩邊敵人的反撲,保住通路的安全,同時把五十四團第一營調上去,變後衛為前衛,掃蕩前進。肖旅長親自代替營長指揮,團長下到連,營長下到班。這個營是戰鬥力很強的一個營,有700多人,全部武器裝備都是在魯西南戰役中繳獲的新武器。戰士們情緒高昂,一律上起刺刀。

  「遇上敵人怎麼辦?」肖永銀在隊列裡走著問大家。耳邊立刻響起一片回聲:

  「拚刺刀!」

  「有多少消滅他多少!」

  這是一條鮮血染紅的路。

  這是一條人肉鋪成的路。

  蔣介石似乎猛醒。他發現共軍不是「南竄」,而是戰略反攻的序幕。他發現劉伯承不是捉迷藏,而是去搗毀他的「夢榻」。老蔣慌神了,老蔣方寸大亂了。緊急調集各路國軍圍堵劉鄧大軍,國軍也玩命了,拚了!殺了!

  火紅的太陽,躍出了地平線,照耀著前進的道路。

  儘管兩側的敵人拼命反擊,但一次又一次地被劉鄧大軍兩側的部隊打下去。最後敵軍出動了飛機,配合地面炮火轟炸、掃射,然而,這一切都無濟於事,絲毫也不能阻擋劉鄧大軍前進。

  劉伯承的口號是:義無反顧地挺進!

  不要後方,也要挺進!挺進!挺進!挺進!!!

  劉鄧大軍像洪水般向西南方奔流。

  「狹路相逢勇者勝!」劉伯承的話傳遍了大別山。

  「『勇』是『男』字頭上頂桂冠」。劉伯承的拆字新解,鑄就了鐵血的中國男子漢。

  【28.啊,大別山,你的「紅軍姑爺」、「紅軍閨女」回來了,
  帶著那浩浩蕩蕩的隊伍,扛的不再是紅纓槍……】

  大別山,多美的地方。北方的戰士來到這裡,感到真新鮮:山那麼綠,水還那麼清。這兒山連著山,山連著水。山上林木茂密,毛竹青翠,桐果、木樣輝映成趣,金桂、幽蘭香飄陣陣,瀑混流水,點綴其間,真個青山綠水、鳥語花香。

  自然景致不待說,只是各處村鎮滿目瘡痍,房屋倒塌,炊煙了了,難聞雞犬之聲。戰士們來到此處,像是入了無人之境,只能偶爾在山澗石壁、廟宇、祠堂附近斑駁的牆上,看到這樣的標語:

  「蘇維埃是人民的政府!」

  「鞏固蘇區!保衛蘇區!」

  「打土豪!分田地!」

  「實現耕者有其田!」

  當然,人們也發現不少新刷上的反動標語:

  「剿滅共匪!」

  「獨子也要應徵!」

  「和尚、道士也要當兵!」

  看到這些標語,老紅軍戰士的記憶裡,自然翻到了土地革命時期的光輝一頁。早在20年代末,董必武、許繼慎、曹大駿、徐向前、李先念、徐海東等人就在此地開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建了鄂豫皖工農紅軍,轟轟烈烈地「赤化」了許多年。後來,由於黨內錯誤路線的影響,紅軍被迫撤出,參加長征。

  對於這一切,劉伯承的夫人汪榮華再清楚不過了。汪榮華就是在大別山土生土長,在大別山參加紅軍的。今天,大別山的閨女回來了,大別山的姑爺也回來了,還有那成千上萬的斬不盡殺不絕的紅軍後代也回來了。

  鄉親們高興極了。流著淚的大爹、奶奶們,叔叔、嬸嬸們,流著鼻涕的娃兒們,笑著、喊著、鬧著,歡呼著:

  「紅軍的閨女回來了!」

  「紅軍的姑爺回來了!」

  「我們誰也不怕了!我們要找蔣光頭算總帳!」

  劉伯承的眼睛濕潤了。是啊,娶了大別山的閨女,當了大別山的姑爺,12年了還沒喝過「回門酒」咧。汪榮華早就成了個淚人兒。過去,在大別山她可沒有流過淚,面對兇惡的敵人,她一聲也沒有哭過。今天,隨著幹軍萬馬回來了,扛著鋼槍、鋼炮回來了,她倒哭了。

  要問她為啥哭,這還得從頭說。她出生在六安縣郝家集,地處大別山山脈的東麓。村西,碧波蕩漾的河水日夜流淌不息;山上,茶花飄香,距郝家集12華里的獨山鎮是著名的六安、霍山起義的發祥地。早在1925年,六安就建立了黨的組織,領導群眾開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獨山是六安一帶黨組織活動的中心。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曾擔任過中共安徽省臨時委員會工委書記的舒傳賢和一批在外地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相繼返回家鄉,同堅持當地鬥爭的共產黨員周捐之、吳保才等團結一起,在六霍地區開展革命鬥爭,成立了一批農民協會。郝家集也于同年下半年組織了農協。遭到摧殘的農民運動又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1929年10月,在郝家集召開了六縣黨代表大會,開始醞釀六安、霍山起義。隨後,六霍起義首先在獨山爆發了。在獨山起義勝利的影響下,郝家集農民也揭竿而起。她還清楚地記得,農民起義後,街上紅旗飄舞,歌聲陣陣,貧苦人臉上露出了笑容。世代飽受淩辱、欺榨的農民揚眉吐氣,而地主豪紳威風掃地,反動民團落荒而逃。接著,霍山西鎮也舉行了起義。在六霍起義勝利聲中,於1930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師誕生了。從此,皖西北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裝。

  革命洪流席捲皖西北大地,勞動者覺醒了。汪家是一個純樸的農家,儘管父母親一年四季含辛茹苦地勞動,如遇年景不好,依然是食不果腹,要缺幾個月的口糧。所以,家裡人是積極擁護、支持革命的。開始,村裡農協開大會,她去聽;鬥地主豪紳,她去看;耳濡目染,使她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如什麼是共產主義呀,共產黨是幫助窮人翻身的革命党啦,婦女只有鬧革命才能擺脫封建禮教的壓迫等等,在心靈裡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1930年春天,活動在鄂豫皖的紅軍改編為紅一軍後,於六月間東征,使一度被匪軍佔領的皖西又回到人民的手中。這時,郝家集的黨團支部又恢復了活動。在擴紅運動中,村裡的青年踴躍參軍,少婦送郎當紅軍,父母送子上戰場,人們都以參加紅軍為光榮。參軍青年臨走那天,村裡象過年一樣,爆竹震天,鼓樂齊鳴。她站在歡送的人群裡,十分羡慕他們:「若是能當上紅軍那該多好啊!」於是,她就參加了少年先鋒隊活動,和男孩子一樣,扛起紅纓槍,打土豪,分田地,站崗放哨,保衛蘇維埃政權,幹得十分起勁。可是,不久敵人就開始了對鄂豫皖的第一次「圍剿」,白匪進村,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一時間,紅色根據地被滾滾的烏雲所籠罩。在那血雨腥風的日子裡,人民想紅軍,盼紅軍,期待著紅軍重返皖西北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