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賀龍 | 上頁 下頁
六三


  第一件事是解決金融問題。首先急需籌措資金,以應急需。可是到哪裡去弄錢呢?開始他派一二〇師的正副供給部長分別到晉中和晉北去籌款,結果,收效甚微,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做生意。他派師供給部副部長范子瑜到綏遠大青山遊擊根據地籌集土特產,然後,賣到敵佔區和國民黨統治區去,換回晉西北所需的資金。這個辦法很見效。第一次,範子瑜將從大青山籌集來的土特產變賣以後,帶回來三四十萬塊銀元。賀龍很高興,這三四十萬塊銀元至少可以應付眼前的急需。可是,一天以後,新任軍委參謀長葉劍英和軍委後勤部長葉季壯打電報給他,說中央經濟困難,特向他求援。賀龍拿著電報,把兩位供給部長找來,問道:「你們看這事怎麼辦?」

  兩位部長心想,好不容易弄來的這一點錢,還不夠晉西北用的呢!他們怎麼表態?可司令員問他們,又不能不說。供給部長陳希雲機靈,他說:「一切請老總裁定!」

  得,他把賀龍踢來的皮球又踢了回去。

  賀龍一笑。他明白下級的心思,便問道:「你們從大青山帶回來多少錢?」

  「三十萬塊銀元。」副部長范子瑜回答。

  周上第、甘洶淇估計,不給是通不過的,所以,他們說:「老總,你決定個數,送走吧!」

  賀龍沉思了片刻說:「你們從中拿出三分之二,連夜送到延安去。」

  三分之二?我的媽,留下來的錢還好幹什麼呢?陳希雲真急了,馬上說:「老總,我們部隊還沒有棉衣過冬呢?」他反映的是晉西北的實際情況。

  哪知,賀龍把臉一沉,說:「你要頭,還是要身子?」

  好一個賀龍,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胸懷?在他看來,支援中央,支援延安,義不容辭。沒有延安,晉西北也不復存在。晉西北再窮也首先要保證延安之所需,它是「頭」啊!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晉西北到底向延安送過多少錢?筆者曾向管過錢的老同志詢問。他們笑著說:「那多了,誰說得清?」

  籌措資金只能是一種臨時的應急辦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金融機構。他和區黨委協商以後,把晉西北紳士劉少白清出來籌建自己的銀行。讓一個名士紳出來主持共產黨的銀行,這事也真新鮮。不少人不理解賀龍是怎麼想的。賀龍心裡是有數的。

  劉少白畢業于山西大學法律系預科,當過河北省建設廳廳長、天津市商品檢驗局的科長,雖是晉西北有名的紳士,但是位不公開身份的共產黨員。他熟悉金融財政,瞭解晉西北的情況,將他請出來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劉少白不辱使命,籌建了西北農民銀行,發行了晉西北根據地的貨幣——西北農幣,使得晉西北有了一個可以運用有效機制,穩定物價,發展生產,溝通城鄉物資交流,保證供給的金融機構。

  賀龍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請出劉少白以後,他就去抓生產。生產是解決經濟困境的根本呀!他親自召開了晉西北財經會議,把發展生產尤其是農業生產作為中心任務,為此,他親自動員黨政軍機關和群眾團體聯合起來,組成晉西北春耕委員會,統一領導全區黨政軍民開展大規模的生產運動。在抓糧食生產的同時,他又發動部隊多種棉花,建設了河西被服廠;又要求部隊建立油榨房、粉房;晉西北煤多,又動員各部隊抽出人力開礦挖煤,用以解決部隊、政府和群眾急需的燃料。賀龍是個很有經濟頭腦和市場意識的人,他懂得只抓生產,不搞流通,經濟無法活躍,人民群眾供給也得不到保證,因此,他同時指示各部隊開辦商店,開拓物資流通、活躍經濟的渠道。半年內,晉西北各部隊在發展生產基礎上開辦了十六個商店,贏利法幣七十萬元、農幣六十萬元,方便了群眾,改善了部隊生活。

  在賀龍這位財經委員會書記的領導下,到1943年他離開晉西北時,經濟狀況已有了顯著的改善。

  這些,毛澤東心裡自然十分明白,因此,才點名讓這位老總來陝北理財。

  1942年6月8日,西北財經委員會成立,委員由陝甘寧和晉西北兩區域主要負責人和從事財經工作的負責幹部共十九人組成。林伯渠任主任,賀龍任副主任。晉西北高級幹部會議後,又成立了西北財經辦事處,作為財經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負責管理邊區財經工作。賀龍以財委副主任身份兼任財經辦公室主任。

  當時,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中突出問題是政府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邊區政府窮得無法負擔必要的開支。

  賀龍上任後的頭一斧頭,就是採取了一項臨時應急措施,解決邊區政府的困境。他的辦法是:給邊區各軍分區撥款五百萬元,讓軍分區自行包乾本區的經濟支出,也就是說,讓軍隊來負擔政府的開支。這當然加重了軍隊的負擔,軍隊幹部能想得通嗎?不少人意見紛紛。

  賀龍把軍分區的領導找來,對他們說:

  「過去,水是順流的,由上往下。43年,要由下往上流,上面向下面要飯吃,因為你們有生產力量啊!不找你們找誰?」「從我們延安來看,北門外住的是中央、軍委,南門外住的是邊區政府、西北局,他們有什麼東西?而我們軍隊卻開了許多商店,有西北商店、河口商店、恒豐商店、金隆客棧、大生客棧,等等。所以,靠上頭是沒有辦法的,相反,要靠你們養活,靠你們吃飯,因為,第一、你們有地盤,隴東、關中、綏德和直屬區等;第二、你們能掙錢;第三、你們有群眾;第四、有槍桿子;第五、有商店;第六、有工廠;第七、有幾百個騾馬大店;第八、有運輸站;第九、你們也有錢。這些東西都在你們手裡。還要上頭來養活你們,從道理上也講不通。」他指出,我的包乾辦法,就是「你們軍隊吃什麼,地方幹部吃什麼;你們穿什麼,地方幹部穿什麼;地方上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沒有辦公紙張就向你們要。上面總共補助五百萬元,其餘的要軍隊來負擔。過去,上面養活你們,現在有困難,你們要挑這付擔子,而且要排好。」他指出,各分區要成立個財經委員會,統一領導軍隊、地方的財經工作,集中財力,分區包乾,渡過難關。

  你也別說,他用行政命令搞的這個財經「包乾」,的確起了相當作用。雖然加重了軍隊的負擔,但也提高了他們發展全區生產和解決本區財經困難的責任感。

  不過,賀龍心裡明白,這只能是一種應付困難的權宜之計,並非長遠之策。根本的問題,一是要設法增加邊區政府的收入,二是要發展生產。來延之後,他深入實際,廣為調查,發現邊區政府入不敷出的原因,在於收人沒有保證。陝甘寧和晉西北根據地當時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向國民黨統治區輸出食鹽和別的各種土特產品。但是,這幾年來,由於領導不統一,管理不科學和各自為政,各做各的生意,只管自己小單位贏利,不管政府受損,政府得不到應有的收益,,因此,賀龍向財經委員會建議,成立邊區政府物資局,統一領導境外貿易,對食鹽和土特產實行統銷政策。這樣一來,邊區政府的收入逐漸有了保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