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徐向前 | 上頁 下頁
三六


  徐向前初到大別山,部隊確實很土。村莊都是破舊的草屋,人們衣不掩體。紅軍戰士和普通老百姓外表沒多少差別。

  沒有軍服,有的人也沒有槍。農村比不上廣東的東江,隊伍比不上廣州起義的紅軍。徐向前又和當年剛到廣東一樣,語言又成了交往中的大難題。他原想,湖北人講話會比廣東話好懂,哪知一進大別山區,仍是個不會本地話的「外鄉佬」。最先會見他的,是鄂東北中共特委書記徐朋仁。這位年齡26歲的黃安人,從1926年就領導農民運動,他當過教員,讀書識理,講話有條有理,算是文人呢。他首先歡迎徐向前,接著介紹情況,最後說特委決定徐向前暫任紅31師副師長,對外稱「副司令」,並說司令員吳光浩犧牲了,但至今沒把這消息傳出去。

  吳光浩,是威震大別山區的赤色英雄。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3期。徐向前在黃埔軍校不曾見過他。聽徐朋仁說,他從黃埔軍校出來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中當過連長、營長,黃麻起義成立工農革命軍任鄂東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路司令。在黃安、麻城地區只要提起吳光浩大名,連五歲的娃娃都會知道。由於他從黃麻起義、木蘭山遊擊一直是工農革命軍的首領,深受部隊信賴,他犧牲的消息若傳下去,軍心士氣會大受影響,說不定有人會馬上拉出去找敵人拚命。地主、豪紳和民團,都怕吳光浩,若得知他犧牲的消息,敵人也會乘機興風作浪。徐向前完全理解。

  這時紅三十一師,號稱有四個團,實際上是四個大隊,每個大隊五六十人,四五十條槍。不少戰士扛著紅纓槍,提把大刀,有的連刀矛都沒有,徒手兵一個。一個個都和當地農民一樣,破舊的衣褲,腳登草鞋或打著赤腳。徐向前高興而來,面對現實,心中不禁有些發涼。又是一次臨危受命啊!一年前,在東江大山裡,葉鏞師長被俘犧牲,他接替師長,收拾殘局,最後幾乎全師覆沒,被迫撤出東江地區。現在,吳光浩同志剛犧牲,對外、對下層還保守著秘密,又讓他來頂替指揮。當副司令也好,副師長也罷,為革命事業,名義他不計較,可是這局面怎麼堅持?

  幸得師黨代表戴克敏是個熱心人。他只有23歲,黃安本鄉本土人,1925年加入共產黨。他住過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參加領導過黃麻起義,當過工農紅軍鄂東軍和第七軍的黨代表,算是經過風雨的人。他對吳光浩戰死極為傷心。徐向前這位黃埔軍校正牌軍人一來,戴克敏高興得孩子似的。從早到晚,陪著徐向前說話,介紹部隊的情況。徐向前對他的話聽懂大半,能揣摸幾分。兩個人說不通了,就用筆在紙上寫幾個字,如人名、地名、難懂的詞。

  開頭幾天,戴克敏陪著徐向前到幾個大隊轉。只向大隊的幹部介紹了這位新來的副師長,向下說是中央新調來的同志,叫「餘立仁」。

  徐向前到紅三十一師不久,6月底,趕上了「李羅會剿」。

  廣西軍閥羅霖率獨立第四師兩個團3000多人,和河南土匪武裝李克邦暫編第二旅一個營,另加反動民團紅槍會1600多人,南北夾擊,妄圖把紅三十一師一舉消滅掉。敵人來勢洶洶,徐向前只好「避強擊弱」,率領著一部分紅軍和敵人兜圈子;同時,發動群眾和各區自衛隊日夜襲擾敵人,使敵人大部隊天天撲空,夜夜受驚。徐向前選准敵人弱點,連著進行了五次戰鬥,每一次都把敵人打得措手不及,終於把「李羅會剿」徹底粉碎了。紅三十一師打了漂亮仗以後,戰士們才得知,吳光浩師長早在一個月前就犧牲了,他們來了位新師長。

  「新官上任三把火」。徐向前到大別山施展軍事才幹的「頭一把火」,燒毀了「李羅會剿」。戰士高興,群眾稱快,歡天喜地慶祝勝利奪麥收。徐向前和戰士們一塊下地,幫助百姓割麥。

  人們聽說徐司令是從大地方來的,黃埔軍官學校出身,認定他會寫會算,會帶兵打仗,只怕不會幹莊稼活。哪知這位新長官,拿起鐮刀,腰一貓,唰唰幾下,一個麥杆就捆起來了。他一邊揮鐮割麥,一邊說說笑笑,動作像老農一樣熟練。黨代表戴克敏更加從心裡對新司令敬重起來。他在一次會上說:「革命軍人要能文能武,能工能民,像我們徐司令一樣!」

  麥收剛過不幾天,8月中旬,蔣介石命令劉峙親自出馬,組織湖北、河南兩省的軍隊,發起了「鄂豫會剿」。這位劉將軍,曾是黃埔軍校的少校戰術教官,徐向前該稱他「老師」。他不但教徐向前等人伍生學戰術,還和徐向前等一塊東征打過仗。此人是純而又純的「黃埔系」,蔣介石的親信。任過團長、師長、軍長,是戰功赫赫的名將。他參加過北伐戰爭,率軍攻打過武昌城、南昌城。1928年1月蔣介石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後,劉峙被任命為第一集團軍第一軍團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北伐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縮編,第一軍編為陸軍第一師,劉峙為師長,並兼任徐(州)(州)「剿共司令」。這位黃埔的老教官,此時還不曾想到,他當年的學生徐象謙跑來大別山,成了他的對手。在劉峙統一指揮下,複鬥寅的十三師從鄂西奔鄂東;李克幫部和河南的民團顧敬之部由北向南堵擊,皖西的五六師由東而西行動,四面包圍,分進合擊,第一步把紅三十一師一舉消滅,第二步分區「清鄉」、「搜剿」。

  歷史發展往往是「學生要比先生強」,不然,歷史會倒退或停止不前。徐向前面對他「老師」劉峙的部署,採取了「與敵周旋,避強擊弱」的作戰方針。率領部隊在內線打轉轉。在白沙關、鵝公山、磨角樓幾個地方,抓住戰機,突然吃掉敵人一部,然後跳出外線。這時活動在豫南的紅三十二師跳過鄂東北來,兩支紅軍會合後,互相配合行動,把敵人搞得不知東南西北,摸不透紅軍虛實,整天疲於奔命,跟著紅軍轉圈圈。紅軍和百姓如魚在水中游,白軍行動如魚離開水。劉峙的指揮部,看到的一份報告有這樣的一些話:「紅旗紅槍彌山皆是,人聲、槍聲徹夜不絕……軍隊每到一處,宿營無地,問路無人……」

  徐向前和他那支小紅軍,在人民群眾的海洋中遊動了兩個多月,把敵人從肥拖瘦,從瘦拖病,從病的拖垮。最後劉峙只得草草收兵。所謂的「鄂豫會剿」,就此完結。這是徐向前這個學生第一次打敗「老師」劉峙。

  10月初,第三次「會剿」又來了。興許劉峙認為「殺雞」不必用「牛刀」,對付小小的紅軍用不著興師動眾。這次由駐河南信陽的徐源泉四十八師從北向南,由駐湖北的夏鬥寅十三師由南而北,突飛猛進,速戰速決。這就是史書上說的「徐夏會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