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周恩來傳 | 上頁 下頁
三五


  【十三、原子彈爆炸】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我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

  十七日,周恩來以國務院總理名義向世界各國政府首腦發出電報,說:「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

  「中國政府鄭重宣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原子彈爆炸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夜之間中國跨進了核大國行列,全世界刮目相看。可是要做到這一步,卻不知花費了多少人其中包括了周恩來的心血和精力。

  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這件事,周恩來很早就已放在心上了。早在一九四九年春季,解放中國的炮聲還在祖國南方大地上隆隆作響,要出國參加保衛世界和平大會的錢三強,想趁機在法國定購中型回旋加速器的電磁鐵和其他一些儀器、圖書、資料等。他提了這個想法,又有些後悔,因為人民解放戰爭正在進行,解放區的經濟很困難,要拿出外匯實非易事。但是周恩來批准了。這件事使得中國的科學家感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新興科學的發展大有希望。新中國建立後,從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四年,在周恩來的支持和關懷下,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用錢三強定購回來的這批儀器、資料和我國自己製造的實驗設備,在二十多個學科領域開展研究,培養骨幹,為創建我國核事業作了基礎準備。

  一九五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周恩來在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提出:我們應該使全世界人民知道,原子能如果為和平建設服務,就可以造福人類,如果為戰爭服務,就是毀滅人類。我國為了反對核戰爭,保衛和平,把原子能用於國家建設,造福人民,就要進行嚴肅認真的工作,必須掌握原子能。

  就在這一月,周恩來把薄一波、李四光、錢三強找到辦公室,詳細瞭解我國核科學技術研究和鈾礦資源情況,告訴他們中央將要開會研究。接著,毛澤東親自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中國發展原子能事業問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彭德懷、鄧小平、彭真、薄一波等都參加了。會上,李四光、錢三強等彙報後,作了用儀器探測鈾礦石的操作表演,當儀器接近鈾礦石發出嘎嘎響聲時,大家高興地笑了。毛澤東說: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認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來。周恩來特別強調說:對人力培養要大力加強。這次會議對我國核科技研究和核工業建設有重大歷史意義。按照周恩來關於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強必要的研究機構」的指示,到一九五八年,我國建設成了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綜合性的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

  當時,周恩來的思想是:我們要「能夠製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像國防方面的原子彈、導彈、遠程飛機」,「要根本上解決,就必須自己製造」。火箭專家錢學森回國不久,周恩來就親自交代他寫了一個《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一九五六年四月,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聽取錢學森關於在中國發展導彈技術的規劃設想,決定組建導彈航空科學研究方面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他親自牽頭負責籌備。導彈研究設計院、核武器研究設計院等一系列科學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大力推動了我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聶榮臻曾經說,「一九五六年總理找我和學森同志談組織航空工業委員會的事。就是說,我們要搞『兩彈』。那時候,主席也下了決心的,周總理很重視。」

  一九五六年,周恩來親自領導制定我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的十二年規劃。在制定這一規劃過程中,他特別注意聽取各方面科學家的意見,包括不同的意見。討論中,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一種認為,中國科學技術不發展,主要是基礎科學太差,科學家太少,應該按照科學家的專長來開展工作,也就是按學科和專長來制訂發展規劃;另一種認為,中國科學技術差,更應該瞄準世界先進水平,補齊缺門,基礎科學要重視,但技術科學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更有直接影響,應以此為重點,也就是按國家需要,逐步建立起與國民經濟相適應的各種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重點加強與生產的銜接工作。兩種意見反映到周恩來那裡,他表示:科學研究不能只為促進科學發展而發展,應該面向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現代化的總任務。於是,大家按照這個方針,擬訂十二年發展目標和分類課題,起草成分科規劃。周恩來認為,這許多不同學科中,總要有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對什麼是重點,大家在討論中又出現重大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是重工業,而重工業的基礎是鋼鐵,科學技術的發展應以此為重點;另一部分人認為要實現現代化的方針,重點應該放在發展現代科學技術上,以此來帶動傳統工業技術和傳統工業的改造,缺門的學科也要及時建立,以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兩種思路兩種對策,提請周恩來決定。周恩來認為:現代科學新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發達水平的標誌,應當選定航天技術(當時叫噴氣技術)、核技術、半導體、計算機、電子學和自動化為重點。按照周恩來的指示,經過充分討論,最後選定了五十七項重要任務。

  這時候,我國除電子學、自動化外,全是一片空白。要從頭建立,談何容易。「兩彈」是大規模的科學技術研究,要有幾千人、上萬人的協作,組織是十分龐大的。周恩來親自召集會議,從事組織工作和各方面安排,曾經組織過上百個部、委、局級單位,二十六個省、市、自治區和上千個廠、礦、院校、所,以及各軍兵種的有關單位,分工協作,聯合攻關。這種情況,是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和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才能做到的。人力集中了,中國科技大學創辦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都辦起了有關的科系或專業。一九五八年,我國第一台電子管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第一枚探空火箭上天;一九五九年我國研製成功半導體晶體管電子計算機。科技十二年規劃提前五年,於一九六二年經過認真檢查,具體項目基本上完成了,從而有效地解決了一批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的科學技術問題,使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提高一步,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一九六三年,周恩來提出,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實事求是,循序前進,相互促進,迎頭趕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