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周恩來傳 | 上頁 下頁
一三


  周恩來認為,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蔣介石國民黨的總方針是又聯合又鬥爭。由於蔣介石在各段時間裡對抗日、對中共的態度、政策是有變化的,形勢是發展的,所以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應當隨之而相應地有所側重而不要定型化。他說:「抗戰前一段時間裡,我們的政策重心在爭取他抗戰,故強調其可變性與革命性,而只注意其動搖性與被動性就夠了。抗戰初期,我們的政策重心在爭取他長期抗戰,全面抗戰,故強調持久戰,強調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於是就要深刻地認識他的妥協性與兩面性。」到了一九四三年,「他的抗戰作用日益減少,反動方面日益擴大,並且著書立說,出了《中國之命運》一書。這樣下去,必致抗戰失敗,內戰重起。故我們就要公開地揭穿其法西斯實質了。」

  蔣介石在抗戰初期有過假手日軍消滅開往前線的八路軍的打算,但未能實現。一九三八年,他主要想從組織上溶化共產黨,想把共產黨併入國民黨成為其中的一個派,但也沒有得逞。在一九三八年以前,總的說蔣介石抗戰還比較努力,周恩來往往耐心地就國共合作問題解釋中共方面的態度,注重于推動蔣走向進步。一九三九年以後,蔣介石的重心轉向了反共。從這時起直到抗戰勝利,他的反共傾向總的說是逐漸增加的。從一九三九年一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開始到一九四二年以前,他採取了軍事上削弱以至消滅共產黨的策略。一九四〇年策劃把八路軍、新四軍趕到黃河以北。這期間,周恩來對蔣介石仍在抗戰這一點,還是鼓勵的,但同時批評蔣介石國民黨「溶共」、「剿共」等行為是在破壞抗戰。一九四一年國民黨採取軍事「剿共」行動,發動皖南事變,周恩來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的著名題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已經成為這一事件的重要歷史見證。但是在這一年的反共轉入低潮後,周恩來立即努力爭取改善國共兩黨關係,後來就恢復了對話。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蔣介石看到從軍事上採取反共高潮不能達到目的,反而引起國際國內一片反對,因而改用政治解決的策略。他兩次提出要對共產黨採取政治解決辦法,甚至提出想同毛澤東直接會晤。周恩來分析了這一情況,在給毛澤東的電報中指出:蔣介石對共產黨是在組織溶化和軍事削弱或消滅不曾得手之後,才改取政治解決辦法的,他的所謂政治解決,「是要我們屈服」,「是我們聽命于他的領導,即服從調遣,統一編制,奉行法令等」,「決非民主的合作和平等的協商」。「它對我黨我軍的觀念仍是如非合併即大部消滅」。後來,周恩來又指出:國內外各種複雜條件的相互影響,迫使國民黨決定用政治解決的辦法來代替軍事解決,就是說用控制共產黨來代替削弱、消滅共產黨,「這種代替並非完全取消」,我們要採取相應的對策。

  為了維護團結抗戰的大局,周恩來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改善國共關係的契機,對於蔣介石任何一種類似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好表示,都採取積極的反應。但是,蔣介石並沒有放棄反共的方針,周恩來認為需要「我們保持十分的警惕」。他機動謹慎地處理各種問題,取得很大成效。

  在這場複雜、艱巨的鬥爭中,周恩來重視一切積極的力量,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這時,他已提出「求同存異」的主張。他說:「幹革命,人越多越好,為了團結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異』」。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知識分子、民族資本家、國民黨地方勢力以及國民黨內有矛盾的各派力量,都是他爭取的對象。在重慶期間,他是沈鈞儒、張申府、章伯鈞等家中的常客,常同他們以及鄒韜奮、黃炎培、張君勱、左舜生等闡述國內外形勢和共產黨的主張。在政治局勢惡化時,他每晚到重慶民生路《新華日報》門市部二樓會見知識界朋友。他經常接觸各界人士,宣傳中共主張,推動民主運動的發展,給了黨外各界人士十分深刻的印象。當時在香港的蔡元培就說過:「周恩來了不起,真了不起。」中共的一位朋友曾說:「很久以來,我一想到中國共產黨,腦子裡就出現周恩來的形象。」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九日,在周恩來的支持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誕生了,它包括了青年党、國社黨(後改稱民社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亦稱第三黨,後改名中國農工民主黨)、救國會、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派和無黨派代表人物等。十月十日,這個組織公開一宣佈成立,延安《解放日報》就發表社論予以支持,稱之為「中國民主運動的生力軍」。一九四四年九月,它改組成為中國民主同盟。一九四五年一月,周恩來由延安到重慶,向國民黨和民主同盟提議召開黨派會議,作為國是會議的預備會議,以便正式商討國是會議和聯合政府的組織及其實現步驟。民主同盟立即發表聲明,表示響應。之後,黃炎培、楊衛玉、胡厥文、章乃器等籌組的中國民主建國會和馬敘倫、王紹鑒等籌組的中國民主促進會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成立。許德珩、諸輔成等籌組的九三學社於一九四六年五月成立。他們都受到周恩來的支持和影響,基本上與中國共產黨政見略同,行動一致。所以,這十年中,已經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這一政治體制的雛形。

  另一方面,周恩來把「與各地方軍隊聯繫」列為統一戰線的原則之一。對地方實力派和國民黨內嫡系如張治中等也做了大量工作,團結他們堅決抗戰。這也為後來解放戰爭時期爭取他們起義或合作打下了基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