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一八一 |
|
九月十七日,朱德在會上發言,它的主要內容是:在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加強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有利條件和有利的國際環境,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朱德在發言中強調加強黨內團結的重要性。他說:「我們必須反對在黨內關係上任何種類的宗派主義情緒,每個同志都要學會和其他同志團結,特別要學會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團結。」九月二十八日,朱德在八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八大一次會議制定的路線是正確的,在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八大以後,朱德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道路繼續進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他一再提出一定要改變那種過分強調中央集權的經濟管理體制。一九五七年一月五日,朱德對薄一波說:工業一定要下放,否則,地方上什麼都找中央不得了。只有下放,中央才不致當「怨戶」。地方財政一定要劃分出來,否則,地方上年年當「長工」,積極性起不來。放下去造不了反。他從國際形勢已進一步趨向緩和這個判斷出發,更加強調軍事工業要同民用工業生產結合起來。他說:「我看短期內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因此,相當數量的軍工廠,可以改為和平工業,軍隊也要大大裁減。軍工廠如不改為和平生產,要犯錯誤。」他更多地到全國各地進行實際考察。一九五七年一月至三月,朱德到湖北、廣西、廣東、雲南、四川、陝西等盛自治區,對經濟建設中的許多問題進行調查。這時他已滿七十周歲了。 朱德的工作作風是十分重視實際的。在到各地視察時,他特別注意根據各盛自治區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如何發展當地經濟的具體主張。 在廣西視察時,他看到那裡物產豐富,發展土特產和經濟作物很有前途,但由於在管理上過分強調集中統一,使地方和群眾沒有權力也沒有財力去發展生產,嚴重地限制了地方和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一月十五日,朱德致電中央和毛澤東提出:「為了發展廣西的土特產,必須給地方以應有的權力,使他們能夠制止上述不合理的事。」「否則就會自己整死自己。」又說:「我以為,根據廣西的特點,在建設方針上,除了增產糧食,發展制糖、造紙等工業以外,如何大力發展土特產和開採礦產,是一個值得認真注意的問題。」 第二天,朱德赴海南島視察。他是建國後中央領導人中第一個來到這裡的。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安全,他所乘坐的小飛機是貼近海面低飛到海口市的。在當地領導人陪同下,他從海南島北邊的海口市開始,經過中路,到南端的榆林港,進行全面調查。他對當地負責人蕭慎輝說:「海南有三百多萬人口,有平原,糧食可不成問題;要利用有利的經濟條件,多多發展經濟作物。」他特別重視熱帶作物的生產。當時擔任瓊海縣委書記的吳俊民回憶說:「朱總當時間我:瓊海除種植香蕉外,還可發展什麼經濟作物? 我回答說:瓊海歷史上種菠蘿、椰子,五四年後胡椒也在瓊海發展起來了。」 「他很重視,叫我要抓緊發展姐椒生產,說這是大有可為的事,大力發展。」他還十分關心在海南島長期堅持武裝鬥爭的遊擊隊的情況,在過五指山的時候寫了一首詩,歌頌他們的鬥爭。 經過調查,朱德認為海南島是個「寶島」,並致電中央建議開發這個「寶島」。他在一月二十日的電報中說:「所談所見,說明了海南島的地上和地下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物資都便於出口,極有發展價值和發展前途……這樣好的地方,我以為只要財力所及,即應積極組織力量從速進行開發工作。」在二月十日的電報中又說:海南島「在水路交通上四通八達,島上的許多港口既可以成為軍港,又可以成為商港;歐洲來船也比較近,尤其是鄰近香港,正可以成為出口的基地。」朱德到雲南視察時,發現當地經濟作物的種植只限於國營農場,沒有推廣到農業合作社中去。二月二十六日,他致電中央和毛澤東:「雲南適宜發展茶葉、咖啡、紫膠、木棉、劍麻等經濟作物。」提出:今後這些經濟作物的種植,應該廣泛地推廣到農業合作社中去,使農業社的糧食、經濟作物和副業三者的生產結合起來。「不要單靠國營農場來經營經濟作物。因為國營農場終究是少數,只能起指導和示範作用,而大量種植還要靠農業生產合作社。」 朱德在四川視察了軍工生產後,於三月十九日致電中央和毛澤東:「兵工廠轉民用生產或兵工生產與民用生產相結合的問題,這是遲早非解決不可的。要轉還是早轉好,早轉少損失些,越轉的晚損失越大。」朱德回京後,在四月十八日給中央和毛澤東的《外出視察的報告》中,綜合反映了這次外出視察中瞭解到的情況,並對經濟建設中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系統地提出建議。其中談到經濟管理體制問題時再一次說:「為了更好地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我以為財政、計劃、工業、貿易等方面的權力都應該逐步下放,使地方有機動之權。」《報告》談到工業問題時說:「據兩廣、雲南、四川瞭解到的材料看,這幾個省的礦產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問題是國家對這些資源統得太死,地方和群眾都沒有活動的餘地。」「對於藏量不大的、分散的、國家又無力開採的礦產資源,我認為應當允許地方有領導有計劃地開採,但必須保證國家礦山資源不被破壞和浪費。」「有些東西如煤炭等還可以酌情開放一點自由市場,以滿足各方面的需要。」「我認為應給每個省下放個把像樣的機械製造廠,以便為本省生產工業、手工業、農業所需要的產品,並做一些機器修理工作;或者把某些中央管理的機械製造廠劃出一部分任務交地方支配,根據地方工農業生產的需要進行協作,這樣才能解決地方工業發展中的困難。」 他這次所到的地方,有不少是貧苦的山區。對發展山區經濟問題,《報告》說:「目前山區人民的生活是很苦的。山區問題是全國性的問題,單靠農業貸款和民政部門救濟還不能解決問題。應該看到,通過外貿系統從價格政策和各個方面來使山區經濟獲得發展是當前解決山區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是可以收到雙重利益的。」同年十一月,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召開全國山區生產座談會。十八日,朱德到會講話,尖銳地指出:「山區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許多同志不重視山區工作。他們不懂得,如果不把山區的富源開發出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有困難的。」他指出:山區約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口、耕地都分別占三分之一左右,特別是山區有無窮的自然財富,不僅國內需要,而且是重要的出口物資。朱德強調:「山區的建設方向,應該是從山區原來的自給自足經濟發展成為全國統一經濟的一部分,同全國經濟相交流。」「改善山區的交通運輸,對動員全國力量支援山區,對利用山區的富源支援全國都有重大的意義。」他還指出:「建設山區不僅是農業部門的任務,也是工業、商業、財政、稅收、文教、科學、衛生等各部門的任務,需要各部門做一系列的工作。」各部門都要「把支援山區建設的工作認真重視起來。」第二年一月十一日,朱德同農墾部部長王震談話時又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把一些加工工業都搬到城裡來辦,一方面運輸不便,同時也不利於農民對副產品的利用。有些加工工業應該下放給集體去搞。集體企業發展了,同樣是給國家增加了財富。他的這些主張,都是深入實際、認真研究了中國的實際國情而很具創見的。 對發展對外經濟交往的問題,朱德這時越來越重視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