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〇 |
|
幾天後,朱德又為《新中華報》撰寫代論《擴張百團大戰的偉大勝利》,指出:百團大戰雖然是勝利的遊擊戰爭的戰役進攻,但它帶有全國性的偉大戰略意義。他號召全體指戰員和政工人員,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自力更生,做到部隊給養部分自給,只有這樣,敵後抗日武裝才能繼續堅持,才能擴大已得的勝利。中共中央軍委其他領導人都讚揚了百團大戰的巨大勝利。 全國各地各界人士也交口讚譽。象衛立煌這樣對八路軍友好、堅持抗日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曾命令在晉南的中央軍向白晉、同蒲兩路南段積極進攻,以配合八路軍發動的百團大戰。蔣介石也致電朱德、彭德懷:「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但他又害怕由此更擴大共產黨、八路軍在全國的影響,在十月十九日由侍從室通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對百團大戰「此項名詞及有關之新聞,以後應絕對禁止登載,希即飭遵。」由於百團大戰充分顯示了八路軍的力量,日軍隨即從正面戰場抽調更多乓力到華北,加緊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根據地遇到嚴重困難,有人對百團大戰以至華北早期抗戰的戰略方針是否正確提出疑問。一九四五年五月三十日,朱德在中共六大作關於軍事問題的結論時,回答這個問題說:華北抗戰一般地執行了中共中央的戰略方針,因此,抗戰初期八路軍只有兩三萬人,到一九四〇年已發展到幾十萬人;粉碎國民黨頑固派進攻的反磨擦鬥爭也是正確的。至於百團大戰,在戰術上是有成績的,部隊打仗也打得好。問題在於當時我們的力量還不足以單獨戰勝敵人,在敵人進攻,我們防禦以至退卻的時候,卻用我們的力量去阻止敵人的進攻,成了攻勢阻禦,這一點是錯了。另外,在百團大戰中有幾個比較小的戰鬥帶有攻堅性質或正面防禦性質,這也是不該打的。 儘管百團大戰正在激烈地進行,儘管中國共產黨明確地提出了「擊敵、和友」的方針,國內的政治局勢卻越來越險惡了。 這種變化,直接受著當時國際形勢急遽動盪的影響。九月二十六臼,德、意、日在柏林簽訂協定,正式結成三國同盟。他們要求國民黨政府放棄抗日,加入他們的同盟。英、美兩國也願以種種條件爭取國民黨政府加入他們的同盟。與此同時,蔣介石還繼續得到蘇聯的援助。這使蔣介石自感身價陡增,得意忘形。毛澤東在十月二十九日有一個分析:「在七、八月問蔣介石確曾準備于重慶失守時遷都天水,準備親蘇、和共與某些政治改良,至九月已動搖,至十月乃大變,這是德意日同盟與英美對日積極化的結果。」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以為時機對他有利,可以為所欲為,於是便下了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決心。 正當百團大戰後期反「掃蕩」戰鬥還在繼續時,十月十九日,也就是蔣介石密令對百團大戰的新聞「以後應絕對禁止登載」的同一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白崇穗致電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軍長葉挺,以最後通牒的形式,限黃河以南的新四軍和八路軍各部於電到一月內全部撤至黃河以北。這就是皖南事變前震動中外的「皓電」,是國民黨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信號。 一九三九年春,中共中央已委託周恩來同新四軍負責人商定「向北發展,向東作戰,鞏固現在陣地」的方針。但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對向北發展的方針始終猶豫觀望,遲遲不作有力部署。在國民黨頑固派積極活動時,毛澤東、朱德等十分擔心新四軍特別是軍部的安全。九月六日,中共中央軍委電告新四軍領導人:「據重慶周、葉報告,確悉軍令部已向顧祝同發出『掃蕩』江南北新四軍之命令,請葉、項、胡服準備自衛,皖南尤須防備。」十月八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又向他們指出:「我們意見軍部應移動到三支地區,如頑軍來攻不易長期抵抗時則北渡長江,如移蘇南尚有可能,也可移蘇南。向南深入黃山山脈遊擊,無論在政治上、軍事上是最不利的。」但是,項英仍強調困難,不準備將主力北移。十月十二日,毛、朱、王再次向他們指出:「因蔣是站在反日立場上,我不能在南方國民黨地區進行任何遊擊戰爭」,有的部隊就是這樣在東江失敗的。道理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項英仍不聽勸說。 當新四軍問題變得愈來愈嚴重時,朱德正在第三五九旅視察工作。十一月三日,急於尋找朱德的毛澤東致電第三五九旅旅長王震,請他轉告朱德:「有事待商,擬派汽車來接,請準備回延。」如此急迫地需要朱德回延安商議的,就是新四軍北撤問題。這時,離何、白「皓電」規定的新四軍和八路軍一部北撤時間只有十幾天了。如何回答「皓電」,涉及對整個形勢的估量和鬥爭的策略。經過中共中央認真研究後,以朱、彭、葉、項的名義在十一月九日複電何應欽、白崇穗,駁斥他們在「皓電」中的無理命令和對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的攻擊,尖銳地指出:「國內一部分人士,複正在策動所謂新的反共高潮,企圖為投降肅清道路。內外勾煽,欲以所謂中日聯合剿共,結束抗戰局面,以內戰代抗戰,以投降代獨立,以分裂代團結,以黑暗代光明。其事至險,其計至毒,道路相告,動魄驚心,時局危機,誠未有如今日之甚者。」為了顧全大局,朱德等在複電中仍表示新四軍在江南的正規部隊將遵令北移。這就是得到國內中間分子廣泛同情的「佳電」。 可是,正當新四軍軍部和所屬皖南部隊九千餘人,遵照國民黨軍事當局命令並經中共中央同意後移師北上時,一九四一年一月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突然遭到預先埋伏在這裡的國民黨軍隊七個師八萬多人的包圍襲擊,這就是同室操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一月十三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聯名發表通電,向全國揭露皖南事變真相,要求國民黨軍事當局「立解皖南大軍之包圍,開放挺等北上之道路。撤退華中之剿共軍,平毀西北之封鎖線,停止全國之屠殺,制止黑暗之反動,以挽危局,以全國命。」但是,國民黨當局仍一意孤行,悍然發佈通令宣佈:「著將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番號即予撤消,該軍軍長葉挺著即革職,交軍法審判,依法懲治,副軍長項英著即通令各軍嚴緝歸案訊辦。」 國民黨軍事當局發言人還同時發表談話,誣稱新四軍「叛變」。第二天,中共中央發言人就皖南事變發表談話,歷數國民黨頑固派在全國各地制造反共磨擦事件的種種事實,揭露他們有計劃地在皖南圍殲遵命北移的新四軍的陰謀,指出:「過去內戰之悲慘局面,又有重演之勢,三年半全民抗戰之英勇業績,有中道而廢之可能。殲滅皖南新四軍之無恥罪行,不過是整個陰謀計劃公開暴露之一部分,僅僅是親日派陰謀家和反共頑固派以內戰代抗戰,以分裂代團結全部陰謀公開實行之開端。」 當時,黨內外一些人認為國共合作快要破裂,內戰可能全面爆發。但日本侵華戰爭正在繼續,大敵當前,全國上下普遍反對內戰,要求團結抗日。 中國共產黨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了堅定有力而仍把民族矛盾放在第一位的克制態度,在政治上堅決反擊,在軍事上嚴守自衛。一月二十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了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繼續堅持在長江甫北的敵後抗日戰爭。同時,公佈大量事實。揭露國民黨破壞抗戰的陰謀,提出解決皖南事變善後事宜的辦法。 經過中國共產黨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同時,由於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不得人心,遭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強烈譴責,使它不得不放棄反共的軍事進攻計劃。日本侵略軍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並不希望把新四軍和八路軍全部調往華北,在一月下旬,在正面戰場上發動新的猛烈進攻。這也迫使蔣介石不得不放棄他的反共戰爭計劃。一月二十八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對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的行動方針作了指示:統一戰線原則不變;注意收集皖南散失力量,加強指導;積極佈置皖西、鄂東及河南方面的遊擊戰爭。 以後,一九四三年國民黨當局又乘共產國際解散之際,企圖再次發動反共高潮,進攻邊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朱德在七月四日致函胡宗南,指出:「自駕抵洛川,邊境忽呈戰爭景象。道路紛傳,中央將乘國際解散機會,實行剿共。我兄己將河。防大軍向西調動,彈糧運輸,絡繹於道,內戰危機,有一觸即發之勢。當此抗戰艱虞之際,力謀團結,猶恐不及,若遂發動內戰,必至兵連禍結,破壞抗戰團結之大業,而使日寇坐收漁利,陷國家民族於危亡之境,並極大妨礙英美蘇各盟邦之作戰任務。」 六日,他又致電蔣介石、何應欽和軍令部長徐永昌,呼籲團結,要求制止內戰。中共中央指示,將朱德致胡宗南電等文件印成小冊子,向邊區附近的國民黨軍隊散發。國民黨當局看到中國共產黨已有準備,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終於維持到抗戰勝利,沒有破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