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二九 |
|
面對步步進逼而來的這種橫逆,中國共產黨人已無法繼續退讓,否則,敵後抗戰的成果就會重新喪失,抗戰大業就會遭到重大破壞。但是,八路軍仍堅持把民族鬥爭放在第一位,不願看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生破裂。因此,朱德、彭德懷提出冀南反磨擦鬥爭的原則是:硬不破裂統一戰線,軟不喪失政治立場原則。並且指出:冀南是我兵員資材來源和連貫魯省的要道,已經取得的政權決不可輕易放手。為此,要爭取群眾的同情和擁護;對鹿鐘麟,要避免同他發生武裝衝突,如果他先向我開槍,則給以有力的打擊;同時,指示收集鹿破壞統一戰線的證據,以便必要時加以揭露。朱德把這些情況報告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處來電指出:「鹿本無甚力量,只有省府合法地位。他擬採取排擠八路軍而擴充自己力量的方針,因此估計與鹿合作須經過一般激烈鬥爭,否則鹿恐難覺悟。」「我們基本方針是促其改變態度與我合作,但目前當其無理進攻時,應給以有力反抗,在政權機關中、在群眾團體中、、在群眾中應公開說明我們的立場,揭破其污蔑」,「取消主任公署事我們不宜讓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八路軍活動的重點仍放在抗擊日本侵略者方面。朱德回到晉東南不久,就指出:「相持階段快要到來了。」「我們目前最主要的是在敵人後方廣泛的開展遊擊戰爭,堅持抗戰。」八路軍各部主力繼續向更深遠的敵後平原地區挺進。十二月二日,朱德、彭德懷電令賀龍、關向應率一二〇師主力挺進冀中平原,統一領導該地八路軍各部隊;命令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和羅榮桓率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兩個團到蘇魯皖地區和山東開展工作。這個重要的戰略性行動,大大加強了平原地區的抗日遊擊戰爭。 在頑固分子製造磨擦的同時,日軍也緊鑼密鼓地不斷發動對抗日根據地的進攻:從一九三八年九月開始,再次對晉察冀進行「掃蕩」;十一月開始對冀中「掃蕩」;十二月對冀南和綏北「掃蕩」;十二月至一九三九年一月,對晉西「掃蕩」;一月對冀魯邊「掃蕩」;二月對晉西北「掃蕩」;三月對平西「掃蕩」;五月,對魯西「掃蕩」;六月開始對魯南和晉冀豫「掃蕩」。 對晉冀豫的這次「掃蕩」,又稱作對晉東南的第二次九路圍攻。這裡是朱德率領的八路軍總部駐地,是華北敵後抗戰的指揮中心和神經中樞。日軍在這次「掃蕩」中調集的兵力超過以往任何一次,達十三四萬人。他們還提出「治安肅正」的口號,也就是「肅正討伐」加上治安工作,即暴力加欺騙。 他們除軍事討伐外,在政治上提出「以華制華」,利用漢奸、偽軍,並唆使一部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對八路軍進行磨擦;在經濟上肆行搶劫、封鎖、破壞,甚至放水決堤,製造災荒,加上傾銷毒品。這就使根據地軍民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嚴酷。 正是這種困難的環境,才更能顯示出革命者克服困難的聰明才智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朱德總結了長期以來同敵軍作戰的經驗,提出爭取主動,趨利避害的機動作戰原則,那就是,「小股進退,分支襲擾,集中主力,乘弱伏尾,晝伏夜動,聲東擊西,有意暴露,及時隱蔽,利害變換,毫不猶豫,拿定火色,轉入外線。」各抗日根據地大體上都按照這些原則來對付日軍的「掃蕩」,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政治上,朱德堅持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各階層群眾,積極建立。發展和保衛民主政權,保障根據地人民的民主權利。在經濟上,除倡導發展生產、改善經營、統制貿易外,還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克服困難,其中包括創立冀南銀行發行貨幣,建立小型兵工廠,號召「部隊在不妨礙戰鬥的情況下,要開荒種麥,非戰鬥部隊尤須注意這一點。」等等。 由於方向正確,措施得當,調動了各根據地軍民的抗日積極性,儘管環境險惡、困難重重,華北各地的抗日鬥爭依然蓬勃發展。根據地軍民英勇鬥爭的事蹟在全國受到廣泛傳頌,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爭,也吸引了國內外許多著名人士到根據地訪問。據不完全統計,國際友人有:美國的史沫特菜、斯特朗、卡爾遜,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愛德華、巴蘇華、柯棣華,德國的王安娜等;國內的自然更多,有周立波、丁玲、吳伯蕭、卞之琳、宋之的、黃鋼、劉白羽、李伯釗、阮章競、楊朔、陳荒煤、李公朴、徐懋庸、華山、羅峰、楊騷等。他們不但把根據地軍民的英勇鬥爭和抗日經驗廣泛地向國內外傳播,增強了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瞭解,也幫助並推動了根據地文化事業的發展,除醫療衛生外,根據地的報刊、戲劇、繪畫、音樂、文藝創作等都很繁榮,著名作家趙樹理就是在這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在這種艱難複雜的環境中,朱德在一九三九年二月致友人信中說:「近來華北抗戰較去年更為艱苦;」「日寇恨我們刺骨,我們也得日敵之深惡毒恨為無上光榮,堅持華北抗戰當能持久。德雖才薄能鮮,愛國當不敢後人,以慰故人之希望。」這些話充分顯示了他對克服困難、堅持根據地、堅持抗戰的堅強信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