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一三 |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知道再不抗日不行了。但是,要抗日就要聯共,對這一點他仍很猶豫,國內團結的形勢仍蒙著一層陰影。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朱德接見前來延安訪問的美國學者T·A·彼森時指出:「中國要打敗日本,必須靠全國的工人為農民的力量。唯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開展這場群眾運動。因此,南京必須跟我們合作。這場戰爭必定是一場總體戰,甚至全中國四萬萬人都不夠。國民黨如果以為只要用它的精銳正規軍再加上西方帝國主義的援助就行了,那它是打錯了算盤。那它是不明白,一個半殖民地的國家是不能打敗現代化的日本軍隊的,只有群眾性的人民抗戰才能打贏這場戰爭。」儘管蔣介石還在猶豫,日本軍國主義者全面侵略中國、「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的「根本國策」己定。六月三十日,日本近衛文麿擔任首相後,就採納擴大侵華戰爭的建議。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駐北平的日軍製造藉口,向駐守北平西南郊宛平縣城的中國軍隊突然發動進攻,中國駐軍奮起還擊。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 抗日戰爭的號炮響了,中華民族的神聖抗戰從此開始。 盧溝橋事變在全國人民中立刻掀起了新的洶湧澎湃的抗日救亡的熱潮。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站在這個愛國運動的最前列。七月八日,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發表通電,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同日,朱德、毛澤東和其他紅軍將領聯名致電駐守在平津一帶的第二十九軍領導人宋哲元,張自忠、劉汝明、馮治安,指出:「日寇進攻,全國震憤,盧溝橋之役,二十九軍英勇抵抗,全國聞風,願為後盾。敢乞策勵全軍,為保衛平津而戰,為保衛華北而戰,不讓日寇侵佔祖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紅軍將士,義憤填胸,準備隨時調動,追隨貴軍,與日寇決一死戰。」通電發出後,紅軍立即從事開赴抗日前線的行動準備。 七月十一日,駐在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的紅軍前敵總指揮部電請中共中央先派先遣師東開河北,援助二十九軍抗戰。同天,毛澤東、朱德就這個問題致電彭德懷、任弼時、鄧小平:「甲、中日戰爭有擴大之勢,已由周(恩來)、博(古)、林(伯渠)向蔣交涉紅軍調赴河北應戰。第一步擬派二十七軍、二十八軍、三十二軍各改為團,加上騎兵團,編成一個小師先行派去,主力編成後去。請即令二十八軍、三十二軍兩部加以訓練,準備從他軍補給該先去部隊子彈;二十七軍即開洛川,暫維交通。乙、紅大增加抗日課程,準備派出。」十三日,毛澤東、朱德召開延安市共產黨員和各機關工作人員緊急會議,號召準備「隨時出動到抗戰前線」去。 十四日,毛澤東、朱德電令紅軍各部:限十天內完成各項抗日準備工作,聽候出動命令。並要葉劍英通過西安行營轉告蔣介石:「紅軍主力準備隨時出動抗日。己令各軍十天內準備完畢,待令出動。同意擔任平綏線國防。惟紅軍特長在運動戰,防守非其所長,最好與長於防守之友軍配合作戰,並願意一部深入敵後打其後方。」同一天,朱德為紅軍奔赴抗日前線題寫下了誓詞:「日本強盜奪我東三省,複圖占外蒙,又侵我華北,非滅亡我全國不止。 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當其時,身負干戈,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複我河山,保我民族,保衛國家,是我天職!」七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送交《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提出國共合作的三項基本政治綱領,即:團結抗日,實現民主,改善民生。朱德寫了《實行對日抗戰》的文章。他針對蔣介石在國民黨五大時所說的:「和平未到完全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亦決不輕言犧牲」,指出,「和平已到了絕望時期,國難已到了最後關頭!現在,擺在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黃帝子孫面前的問題,只有對日本強盜實行抗戰,從二十九軍的抗戰走向全國人民上下一致的抗戰,抗戰到底!」這篇文章在《解放》週刊第一卷第十二期上發表。 十八日,朱德離開延安,前往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所在地——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準備開赴抗日前線。二十二日,抵達雲陽。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進一步擴大,七月十七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表示:「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但他這時還沒有完全放棄對日媾和的幻想,仍希望把盧溝橋事變限制在「地方事件」的範圍內解決。但日本侵略者毫不訟手,更加咄咄逼人。同月二十七日,日本陸相杉山元在特別議會上發表演說,稱:「軍部已決意向前進行,克服一切困難,俾能達到膺懲華軍,令其失去戰鬥精神之目的以前,亦決不罷手。」第二天拂曉,日軍猛攻二十九軍陣地,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這時,增援的侵華日軍陸續抵達華北。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全國震動。 華北戰局日益嚴重,國民黨政府同日本進行的談判已難繼續下去,蔣介石要求紅軍迅速改編,出動抗日。七月二十八日,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的周恩來、博古、林伯渠返回延安,同中共中央書記處商議紅軍改編出動抗日事宜,決定主力紅軍改編為三個師、四萬五千人,上設總指揮部。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第二天,正在雲陽的朱德、彭德懷致電蔣介石,表示「德等改編完成,待命出動,誓以熱血為國效死。」 八月初,蔣介石密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去南京共商國防問題。中共中央決定派朱德、周恩來、葉劍英前去。六日,朱德和周恩來從雲陽抵達西安,會同己在西安的葉劍英在九日同機飛抵南京。 十一日,朱德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談話會上發言,系統地論述了抗日戰爭的戰略戰術。他指出:抗日戰爭在戰略上是持久的防禦戰,在戰術上則應採取攻勢。在正面集中兵力太多,必受損失,必須到敵人的側翼活動。敵人作戰離不開交通線,我們則應離開交通線,進行運動戰,在運動中殺傷敵人。敵人佔領我大片領土後,我們要深入敵後作戰。目前用兵方向主要是華北,但從目前情況判斷,敵人必然會進攻上海,以吸引我國兵力。在抗戰中應該加強政治工作,發動民眾甚為重要,在戰區應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地把民眾組織起來。遊擊戰是抗戰中的重要因素。遊擊隊在敵後積極活動,敵人就不得不派兵守衛其後方,這就牽制了它的大量兵力。他還建議開辦遊擊訓練班,使國民黨的軍隊亦能逐步學會遊擊戰爭。當時,蔣介石雖然希望紅軍早日參戰;但仍在紅軍改編後的指揮和人事問題上設置種種障礙,不肯承認紅軍的獨立地位。他堅持紅軍改編為三個師,分別直屬行營,分割使用,不成立統一的指揮機關,政治機關只管聯絡,無權指揮。這樣的要求,自然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無法接受的。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八月十三日,恰如朱德兩天前所預料的那樣,日軍突然向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戰火燃燒到南京政府統治的心臟地區。蔣介石看到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已難避免,不得不放棄原來對紅軍的無理要求,同意在紅軍改編後設立統一的指揮機關——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由朱德、彭德懷分別擔任正、副總指揮,並在二十二日正式發表這項任命。一個月後,拖延已久的《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由國民黨的中央通訊社公佈,蔣介石同時發表談話,在事實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了。 由於在主要問題上己同國民黨當局達成協議,為了早日完成紅軍改編,出動抗日,朱德決定提前離開南京回到陝西。八月十六日,朱德、周恩來、葉劍英致電洛甫、毛澤東,報告同國民黨談判的情況:除初步商定紅軍開赴前方的行動路線外,國民黨當局同意每月發給軍餉五十萬元,另撥開拔費二十萬元及一批物資。電文的最後提到:「朱於本日乘車回陝,葉仍留京進行各種聯絡及交涉補充款等事宜。」 八月十九日,朱德回到雲陽鎮抗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加緊進行紅軍改編工作。第二天,他和彭德懷率全體指戰員發佈《留別西北同胞書》,說明:「敝軍要與相聚八個月的父老兄弟姊妹們暫且告別。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使西北兄弟父老姊妹不做亡國奴,敝軍要走上抗日前線去。要以我們的頭顱和熱血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把漢奸剷除乾淨,那時再回來與我們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相見,過快活的太平日子。」 同時,發佈為東下抗日告同胞書,表示,「我們改名為國民革命軍,受命上前線去,我們抱定了最大的決心,要為民族的生存流到最後一滴血,不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不把漢奸賣國賊完全肅清,決不停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