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七七 |
|
中村戰鬥結束後,國民黨第六路軍總指揮朱紹良所屬胡祖玉的第五師、毛炳文的第八師、許克祥的第二十四師,開始由頭陂等地經廣昌向南豐撤退,五月二十四日深夜,朱德、毛澤東命令全軍于次日向東急進,搶在國民黨軍隊之前佔領南豐城。隨後率領總部於五月二十五日到達寧都和廣昌交界的洛口圩嚴坊村。當晚八時,朱德在嚴坊村出席由毛澤東主持召開的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第一次會議。會議分析了敵軍的動向,指出:「毛(炳文)、許(克祥)部二十三日早由洛口退,到二十四日午後才退完,估計敵人今日可在廣昌、頭陂一線集中,頭陂之敵明天或許可集中廣昌城。」「頭陂敵人(毛部一師)有退卻形勢,我們以第一軍團去打他,是可以擊退他的,但三軍團還是在吳村,如果我們打下頭陂,追到廣昌,則三軍團相隔百里,趕不上增加(援),不易消滅敵人。因此,我們有集中兩個軍團全力去打毛(炳文)、許(克祥)、胡(祖玉)的必要。」會議最」後決定,全軍於二十六日開到廣昌縣城西北面的苦竹集中,準備全力攻擊朱紹良部毛炳文、許克祥、胡祖玉三個師。 五月二十六日,朱德、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總部抵苦竹後,得到情報說,在頭陂的毛炳文部已向廣昌撤退,廣昌城駐有國民黨軍隊三個師,有向南豐退卻之勢。當晚八時,朱德在苦竹出席由毛澤東主持召開的臨時總前委第二次會議,再次討論:是按原計劃先攻佔南豐,還是改為先攻佔廣昌?會議認為:「在敵人還在廣昌城的形勢之下,如果我們照原計劃到南豐城,則敵人在我們側背,使我們行動不便。因此,我們應先奪取廣昌城,擊退毛(炳文)、許(克祥)、胡(祖玉),取得二次戰爭更好的勝利形勢,然後猛追該敵,逼他放棄南豐城,使我們以後籌款工作更加容易。」會議決定,次日開始進攻廣昌城。 五月二十六日清晨,細雨濛濛。朱德、毛澤東指揮紅軍主力,冒雨直逼廣昌城下,從北、西、南三面發起猛烈攻擊。國民黨軍隊憑藉城外山頭上的堅固工事,阻擊紅軍的進攻,掩護主力向南豐撤退。戰鬥打得異常激烈,每個山頭都要經過反復爭奪。朱德和毛澤東登上城西面的烏石崗,在這裡指揮戰鬥。晚上九時,朱德、毛澤東命令部隊攻進城裡,全殲城內守敵,奪取廣昌城。 這次戰鬥,因國民黨軍隊大部向南豐逃走,只殲滅胡祖玉的第五師一個團,師長胡祖五在城牆上視察陣地時被擊成重傷,不久死去。第二次反「圍剿」中的第四個戰鬥——廣昌戰鬥勝利結束。 廣昌戰鬥前,何應欽、朱紹良曾把駐守福建建甯的劉和鼎部第五十六師調到安遠策應廣昌。廣昌被紅軍奪取後,劉師匆忙地從安遠撤回建寧。 五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時,朱德在廣昌城北的沙子嶺出席由毛澤東主持召開的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第三次會議,討論紅罕下一步行動問題。會議認為,因通往南豐城的橋樑已被破壞,此時如向南豐追擊逃敵已趕不上。「在戰略上和形勢上,我們都應追擊劉和鼎,先他奪取建寧城,以便以後的籌款。」 會後,朱德、毛澤東立刻率領紅一方面軍總部和紅三軍團、紅十二軍主力,日夜兼程向東急進,直指建甯城,劉和鼎師沒有料到紅軍會如此神速地來到建寧城下,毫無戒備。五月三十一日,朱德、毛澤東趁敵不備,指揮紅軍從建寧城背後突然發起攻擊。又命令一個師迅速渡過建寧河,從建寧城前面包抄。「劉和鼎在建寧城內無路可走,帶了兩個馬並在河邊搶了一隻船,準備順流而下。但由於自己不會駕船,同時水急灘險行不多遠以及紅軍集中人力的射擊,結果小船撞碎在岩灘石上,劉是在落水時,被馬並們抓住腿,倒拖到岸這邊來的。」戰鬥進行到當日黃昏,共殲敵三個多團,奪取建寧城,繳獲大批西藥和其他軍用物資。第二次反「圍剿」中的第五個戰鬥,也是最後一個戰鬥——建甯戰鬥勝利結束。 第二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打得痛快淋漓。朱德、毛澤東指揮的紅一方面軍,從五月十六日到三十一日,短短半個月內在由西至東的八百里戰線上,「橫掃千軍如卷席」,連續打了富田、白沙、中村、廣昌、建寧五個勝仗,共殲敵三萬多入,繳槍兩萬多支。此外,還繳獲糧食、西藥、電臺、彈藥等大量軍雨物資。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二次「圍剿」被粉碎了。 朱德後來說:「這一仗打下來是一個大的勝仗,可以說是三次『圍剿』中間最大的一仗。繳獲非常之多,被打垮了的也多,有些是自己根本就不情願打,自己就垮下去了。王金鈺還是滿清時編起來的陸軍舊隊伍,在作戰中間捉了無數的俘虜,但都大批的放出去了。」「北面很長的一線,由吉安到建寧,都打垮了。」「這時打破了敵人第二次『圍剿,戰爭。」中共中央在同年八月的指示信中,對第二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也給予很高的讚揚,說:「一、三集團(軍)二次衝破敵人的『圍剿,,十四日之內轉戰四、五百里,戰敗敵人在八師以上,這種偉大的勝利,是無可比擬的。」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蔣介石的氣焰。國民黨各路軍隊被迫不得不撤離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 在這個時期內,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也日趨尖銳。三月一日,蔣介石突然軟禁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長胡漢民。四月三十日,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鄧澤如、林森、蕭佛成、古應芬四人為此事彈劾蔣介石。五月二十八日,汪精衛、唐紹儀、孫科、許崇智、古應芬、李宗仁、陳濟棠等,在廣東又成立一個「國民政府」,同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相對抗。粵系軍閥還準備進兵湖南。蔣介石因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圍剿」的慘敗和國民黨內部反蔣聲浪的高漲,「跑到南昌召開高級軍官會議,大罵其部屬無能,不禁痛苦失聲。」六月二日晚,朱德在建寧城外出席中共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第六次會議。會議在毛澤東的主持下,分析打破第二次「圍剿」後的形勢,認為蔣軍各部現已退出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暫時轉入戰略防禦。兩廣的反蔣軍隊正準備進軍湖南同蔣軍作戰。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有先對付兩廣的必要,對我們有改守勢之可能。」紅一方面軍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轉入戰略進攻。基於這一分析,會議決定紅一方面軍的戰略進攻分三期進行。 會後,朱德、毛澤東按照會議決定,率領紅一方面軍實施第一期工作計劃,指揮主力部隊向北推進到宜黃以南和南豐、南城、黎川之間,以及建甯、泰寧的閩贛邊境,在這些地區積極開展發動群眾,擴大紅軍,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籌款等各項工作。 但不久就發現蔣介石有對兩廣軍閥取守勢而對紅軍發動新的進攻的可能,形勢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毛澤東、朱德和臨時總前委,根據已經變化了的新形勢,及時地改變原有部署,決定紅軍主力向東推進到閩西和閩西北地區開展工作。因為這一地區地勢偏僻,受敵人威脅較小;山地縱橫,無河川阻隔,最適宜造成新戰場;有款可籌,一年以內不愁給養;群眾很多,可以擴大紅軍。六月下旬,朱德、毛澤東指揮紅軍主力開進這一地區。 在毛澤東、朱德和臨時總前委的領導下,紅一方面軍經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分兵在贛東、贛南、閩西、閩西北的廣大區域內,發動群眾,擴大根據地,籌集大量給養和經費,整訓軍隊,組建新部隊,為即將開始的第三次反「圍剿」戰爭準備了條件。 第二次反「圍剿」所以能取得這樣重大的勝利,主要原因是毛澤東、朱德等堅決從實際情況出發,毫不動搖地實行「誘敵深入」的方針。一九四四年,朱德在總結這次勝利的經驗時說:「一九三一年五月又粉碎了敵人第二次『圍剿』。這次反『圍剿,也打得很好。但這時已經有些不同了,因為項英來了,發生了一些分歧。但錯誤意見未占上風,紅一方面軍仍有毛主席領導,所以很快取得了很大勝利。這個勝利,仍是誘敵深入,集中力量殲滅敵人,依靠群眾,依靠根據地而取得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