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 |
|
6.遠涉重洋追求真理 一九二二年六月初旬的一天,朱德乘坐的江輪離開重慶朝天門碼頭,緩緩地向下游駛去。 當朱德從南溪來到重慶時,他這個沒有一兵一卒的「敗軍之將」受到了川軍第二軍軍長楊森的熱情款待。 楊森是四川廣安縣(和儀隴同屬順慶府)人,早年也是從順慶府中學堂畢業的。一九一三年加入滇軍,同朱德共事。護國討袁時又同赴四川作戰,後擔任入川滇軍第二軍參謀長兼獨立團團長,一九二〇年才脫離滇軍轉入川軍。他同朱德素有交情,對朱德的作戰指揮能力深為佩服。這時,楊森正在準備同川軍熊克武部作戰,所以,極力挽留朱德,井以師長一職相許,希望朱德能助他「一臂之力」。朱德表示自己已決心出國學習軍事,婉言謝絕楊的請求。楊森再三相勸也無濟幹事,只好表示希望朱德學成後再回來,一定虛席以待。 船到上海,朱德在一位舊友的幫助下住進法國租界內的聖公醫院把煙戒了。七月初,朱德乘上火車趕到北京,在宣武門外一所宅院裡見到闊別兩年的孫炳文。 朱德這次出來,目的就是為了尋找革命的出路。從四川來到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使他的眼界更加開闊了。他在上海參觀了許多家小工廠,看到了工人們的悲慘生活,也看到了餓死街頭的貧民。他說,有一件事我敢確定,「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麼悲慘。」在北京,由孫炳文陪同,他遊覽了這座明清兩代帝王的古都,也看到了這個古都到處充滿著腐敗。這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一年了。孫炳文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都相識,他告訴朱德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的消息。朱德從親身經歷中逐漸認定只有這個黨才能給苦難深重的中國指明出路,決心要找到這個党,並成為它的一名成員。 不久,朱德到歸綏(今呼和浩特)、大同和張家口旅行後,經過北京返回上海,去找正在上海的中國共產黨負責人陳獨秀。 第二次來到上海,朱德和孫炳文、金漢鼎先見了孫中山。孫中山比他要大二十歲,是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十分景仰的革命先行者。這年六月間,孫中山所依靠的粵軍將領陳炯明在英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的支持下發動武裝叛亂。八月初,孫中山被迫從廣東來到上海。朱德雖然同情孫中山此時的處境,但是,十多年的親身經歷使他對孫中山希望借助一部分軍閥的力量去打擊另一部分軍閥的做法已不再相信。孫中山提出,要朱德和金漢鼎回到已移駐廣西的滇軍中去,組織滇軍到廣東攻打陳炯明,並答應先付給軍餉十萬元。金漢鼎接受了這個要求。朱德卻表示已決心出國學習,婉言謝絕了孫中山的要求。孫中山又向他建議,如果要出國學習,不如到美國去。朱德誠懇地回答他:「我們願意到歐洲是因為聽說社會主義在歐洲最強大。」「當然歐洲國家也是一丘之貉,但歐洲已經出現了新的社會力量,也許對我們更有好處。」 孫中山最後同意了他的意見。 幾天後,朱德又在上海閘北的一所房子裡會見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向他提出入黨的要求。像朱德這樣在舊軍隊中有著很高地位的人要求參加中國共產黨,這在以前還不曾有過。「陳獨秀說,要參加共產黨的話,必須以工人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並且準備為它獻出生命。對於像朱德這樣的人來說,就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這一次會面中,陳獨秀的冷淡態度給朱德留下了痛苦的回憶。他在十多年後談到這次會面的情況時說:「我感到絕望、混亂。我的一隻腳還站在舊秩序中,另一隻腳卻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陳獨秀沒有答應朱德的入黨要求,使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到國外去尋找拯救中國的道路。 一九二二年九月初,法國郵輪「安吉爾斯」號離開吳淞口,駛入煙波浩森的大洋。和朱德同船前往歐洲的除孫炳文之外,還有房師亮、章伯鉤、李景泌等十多人。這時,朱德已經三十六歲,在同行人中他和孫炳文的年齡是最大的。 郵輪經過香港、西貢、新加坡,檳榔嶼、科倫坡,沿著亞洲大陸的西海岸,橫穿印度洋,經過非洲的東海岸,進入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他同船出國的李景泌回憶說:「這只船每到一個城市,停留的時間不等,有的停半天,有的停一天,有的停二天,甚至還比二天多的。我和朱德每到一個城市都要下船去耍一次,稀奇事確實見到不少,總算是大開眼界。」沿途的見聞使朱德感到驚奇,國外並不是如他在國內時想像的那麼好。在南洋,許多從國內到這裡謀求生計的人們過的依然是窮困不堪的日子。馬路兩旁,富人的花園、洋房同貧民的破屋陋棚形成鮮明的對照。殖民地民眾充當「亡國奴」後的悲慘遭遇,給了他強烈的刺激。特別是看到非洲國家的黑人的生活狀況後,使朱德痛感「世界上的悲慘的事情不單單是在中國。」經過四十多天的航行,郵輪終於在法國南部的港口馬賽停岸。當天,朱德和他的同伴換乘火車來到巴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