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一野十大虎將傳奇 | 上頁 下頁


  「好!」許光達回答得很乾脆。

  在宜川城周圍的制高點中,惟有內六郎山和風翅山地勢險要,而兩山中,內七郎山更為險峻。此山並不高,海拔僅300余米,但背倚城牆,山壁如削,自古就有「七郎一條路」的說法。這條路藏在山肚子裡,是條曲裡拐彎的暗道,山頂有洞口,敵24旅的炮兵陣地、彈藥倉庫都在山頂上。

  許光達指揮21團首先從小北門突入宜川城,沖到內七郎山下,但幾次強攻都沒有接近山下的暗道洞口。19團從西門進城後用雲梯登山,也受到猛烈的火力壓制。

  許光達於是命令部隊:不要硬攻,尋機智取。

  21團2營4連在馮副營長帶領下,化裝成蔣軍朝著內七郎山摸去,他們連闖數道防線,一直摸到山頂,等到敵人指揮所發現情況不妙時,手榴彈已經扔了進來……

  內六郎山得手了,與此同時,第6縱隊也攻入城內。

  馮副營長居高遠眺,只見鳳翅山蔣軍陣地上的火力點瘋狂地不停地掃射,壓制著我軍。他便對剛剛舉手投降的敵炮兵下達命令:「目標鳳翅山,裝彈!」

  這些連青天白日帽花還沒有摘掉的國民黨炮兵,立刻進行計算、瞄準、裝彈,然後在馮副營長的口令聲中,炮彈出膛,準確地在鳳翅山爆炸。

  內七郎山和鳳翅山的陷落,使敵24旅旅長張漢初陷入困境。本來,胡宗南要他堅持一星期,可到了3月1日,又讓他突圍。張漢初想突圍為時已晚,解放軍已經完成圍城部署。

  部隊帶不出去,他就想個人逃脫。他讓勤務兵用繩子把他從城頭上放下來,不料由於天氣冷,勤務兵的手凍麻木了,繩子放到中途脫手,他一下跌到堅實地上,腰摔壞了。勤務兵跳下城牆後,攙扶著他繼續逃離。然而最終還是沒逃掉,成為解放軍的俘虜。

  張漢初被帶到了許光達面前,許光達見張渾身濕透,凍得直打哆嗦,讓他坐到炭火前取暖。待他身子暖和過來,許光達才問:「你知不知道我們這種釣魚式的打法?」

  張漢初苦笑地回答:「我們明知這是你們佈置的口袋,又不得不鑽。」

  許光達哈哈大笑:「你說了實話。你們胡長官也服從我們的調動!」

  瓦子街——宜川戰役,我軍共殲滅國民黨軍1個軍部、2個師部、5個旅,共約3萬人,實現了我軍的預定作戰計劃,有力地策應了我軍在中原戰場的作戰,改變了西北地區的形勢,打開了我軍向渭北、關中進軍的門戶。

  【4.選誰出任裝甲兵司令呢?毛澤東把目光移到了許光達的名字上。許
  光達上過黃埔軍校,到蘇聯啃過黑麵包,這樣的「出身」,在解放軍將領
  中並不多見】

  1949年冬,許光達奉命隨彭德懷進京,協助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許光達這一次是帶著妻子和兒子一同進京的,原意是想借此北京之行,一家人閒暇之時遊覽一番古都北京。他已準備把後半輩子獻給大西北,紮根大西北了。

  許光達被安排住進了中南海。

  建國伊始,百廢待興,國家的各個部門、行業都需要人去抓。一天,中央領導同志在中南海聚集議論建國大事的時候,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向朱德、彭德懷兩位老總提出,調許光達去外交部工作。當時,外交工作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工作,而人馬卻得重組。新中國的外交主要方向是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許光達留學蘇聯數年,懂俄語,文化程度高,又熟悉蘇聯各方面的情況,是很適合從事外交工作的。

  但是,許光達有自己的想法,他覺得自己對外交事務是外行,能否勝任很難說,他還是希望在軍隊工作,為軍隊的機械化出點力。當然,作為一名黨員,如果組織上讓他轉行,他還是會無條件服從的。許光達的想法與老總們不謀而合,因為解放軍要實現機械化、正規化、現代化,需要像許光達這樣有專長的軍事人才。所以,當周恩來問許光達「你個人是什麼意見」時,許光達坦誠地說出了自己的考慮:「外交工作我怕不能勝任,還是軍隊工作熟悉一些。」

  老總們也都談了他們共同的想法,認為軍隊建設需要許光達。最後,毛澤東拍板此事,笑著說:「聽老總們的吧!」

  這樣,許光達留在了部隊,後來成為大將。

  建國後,人民解放軍作為保衛國家的武裝力量,僅靠「小米加步槍」已不適應現代軍事的發展。從武器裝備到兵種組成,人民解放軍都極需發展,而機械化更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裝甲兵的建設,認為裝甲兵是一個最重要的兵種,它既能單獨執行任務,又能在合成軍隊編成內執行任務。由於它具有高速的運動力、威烈的火力和堅強的裝甲防護力,成為現代戰爭中機動性最大、突擊力最強的一支地面戰鬥力量,它能夠減少或避免核爆炸的影響和充分利用核突擊的效果,在進攻和防禦中有效地執行各種戰鬥任務,因此在未來戰爭的陸地交戰中,裝甲兵的作用是別的兵種無法替代的。

  新中國成立了,需要建設更強大的武裝力量來保衛國家和維護世界和平,在新中國的國防力量之中,裝甲兵是不可缺少,又是迫不及待需要建設的。

  選誰來組建新中國的裝甲兵部隊呢?毛澤東把他的目光移到了許光達的名字上。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對許光達就有良好的印象:上過黃埔軍校,學的專業是炮兵;到蘇聯啃過黑麵包,主要進修的也是炮兵和坦克兵,這樣的「出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並不多見。另外,許光達勤奮好學,這也是毛澤東頗為喜歡的。

  一天,彭德懷邀請許光達一家共進午餐,並同游北海。遊覽中,彭德懷對許光達說:

  「戰爭結束了,軍隊要成為國防軍,要變單一兵種為多兵種,海軍、空軍要建立起來。陸軍裡要建立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還要加強炮兵,這些都需要人去搞。你是不是去搞裝甲兵?後半輩子為軍隊現代化出點力。」

  人用其才,才能盡其力。彭德懷的建議正合許光達的心願,許光達豈有不願之理?他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他對彭德懷說:「軍委讓我搞裝甲兵,我後半輩子定把心血用在裝甲兵上。」

  1950年6月,中央軍委正式任命許光達為裝甲兵司令員。

  新中國的裝甲兵,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其中凝聚了許光達的多少心血!許光達當上裝甲兵司令後,創辦學校,培養人才,建立基地,鍛煉部隊,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機械化、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把許光達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甲兵之父」,實不為過。

  萬事開頭難。許光達受命組建新中國的裝甲兵總部機關時,手下只有十幾個人,沒有辦公地點,住在北京前門外的一家小旅館裡。當時,整個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裡坦克數量很少,並且都是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來的,技術人員也大都是國民黨軍隊的留用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把裝甲兵部隊迅速搞起來呢?這是擺在許光達面前的一項艱巨工作。

  他沒有畏難,他把各軍區的坦克部隊的領導找來,徹夜長談,反復研究,從中找出兩個急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一是整編現有的坦克部隊,實行全軍統一編制;二是立即著手培訓幹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